词典 试官 试官的意思
shìguān

试官

简体试官
繁体試官
拼音shì guān
注音ㄕˋ ㄍㄨㄢ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ì,(1) 按照预定的想法非正式地做。【组词】:试车。试图。试航。试问。尝试。试金石。(2) 考,测验。【组词】:试场。试卷。试题。笔试。考试。口试。

guān,(1) 在政府担任职务的人。【组词】:官吏。官僚。官邸。官腔。官署。官厅。官爵。(2) 属于国家的或公家的。【组词】:官办。官费。官方。官府。(3) 生物体上有特定机能的部分。【组词】:感官。器官。五官。官能。(4) 姓。

基本含义

试官是指主持考试或选拔的官员,也可指负责审查、考核的人。

试官的意思

试官 [shì guān]

1. 出任官职。

2. 主持考试的官吏。

4. 未正式任命的官吏。

试官 引证解释

⒈ 出任官职。

《史记·日者列传》:“初试官时,倍力为巧诈,饰虚功执空文以誷主上,用居上为右;试官不让贤陈功,见伪增实,以无为有,以少为多,以求便势尊位。”

⒉ 主持考试的官吏。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维》:“客有出入於公主之门者,为其致公主邑司牒京兆试官,令以 九皋 为解头。”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明妃”诗》:“此则下第举子借以詈试官,非真咏 明妃 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一)》:“某试官见此生误佗为他,辄批其后云:‘ 汉高 文帝 爸, 赵佗 不是他;今年既不中,明年再来吧。’”

⒊ 未正式任命的官吏。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官爵封建·试官》:“《职林》曰:唐 武后 天授 二年,凡举人无贤不肖,咸加擢拜,大置试官,则官之有试,自 唐 始也。谓之试,取尚书明试以功之意。”
《新五代史·杂传十六·李琪》:“琪 所私吏当得试官, 琪 改试为守。”


国语词典

试官 [shì guān]

⒈ 主持考试的官吏。

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一〇·载应不捷声价益振》:「蒋凝应宏辞,为赋止及四韵,……试官叹息久之。」

⒉ 未经正式任命的官吏。如清代有试用道、试用知府等。


试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条烛释义:唐 代考进士科,试日可延长至夜间,许烧烛三条,故 唐 人诗文中常言“三条烛”。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敕赐及第》:“及 小归公 主文,韜玉 准敕放及第,仍编入其年榜中。韜玉 置书谢新人,呼同年,略曰:‘三条烛下,虽阻文闈;数仞墻边,幸同恩地。’”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王禹玉》引《复斋漫录》:“《杜阳杂编》言:‘舒元舆 举进士,既试,脂炬人皆自将。’以余考之,唐 制如此耳。故《广记》云:‘唐 制,举人试日,既暮,许烧烛三条……’而旧説亦言举人试日,已晚,试官 权德舆 於帘下戏云:‘三条烛尽,烧残举子之心。’
    • 2.
      三考释义:⒈古代官吏考绩之制。 指经三次考核决定升降赏罚。《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孔颖达 疏:“言帝命羣官之后,经三载,乃考其功绩;经三考则九载,黜陟幽明,明者升之,闇者退之。”《后汉书·朱浮传》:“然以 尧 舜 之盛,犹加三考……而閒者守宰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道路。”唐 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两衙多请假,三考欲成资。”宋 苏轼《与蒲诚之书》:“然某尽今岁方得二年,不知朝廷肯令某成资解去否?若必俟三考,则於 诚之 为太淹缓,安用也。”⒉指考试官员的三种项目。清 袁枚《随园随笔·官职
    • 3.
      丘锦释义:《左传·成公十七年》:“仲尼 曰:‘鲍庄子 之知不如葵,葵犹能衞其足。’”葵,锦葵。孔丘 赞葵之智,故以“丘锦”喻才智。唐 黄滔《谢试官》:“而 滔 丘锦小才,路蒲末学,既非 禰 鶚,大惧 温 犀。”
    • 4.
      主司释义:⒈主管。⒉主管某项工作的官员或部门。⒊科举的主试官。
    • 5.
      主稿官释义:清 代每年秋季由朝廷派员会审外省死刑案件,各省按察使和布政使参加,按察使称主稿官,主办拟定判决文书事宜。 《清文献通考·职官九》:“按察使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以振风纪而澄吏治。三年大比为监试官,大计为考察官,秋审为主稿官。”
    • 6.
      丽龟释义:⒈射中禽兽背部隆起的中心处。《左传·宣公十二年》:“麋兴於前,射麋丽龟。”杜预 注:“丽,著也;龟,背之隆高当心。”杨伯峻 注:“古之田猎者,其箭先着背以达于腋为善射。”唐 段成式 郑符 等《游长安诸寺联句·三阶院》:“丽龟何足敌,殪豕未为长。”唐 黄滔《谢试官启》:“徒以献豕辞 辽,賫花躬魏,税驾而旋同饮鳖,操弧而果异丽龟。”前蜀 贯休《送黄宾于赴举》诗:“□师无一事,应见丽龟归。”⒉比喻科举时中试得官。
    • 7.
      乐顾释义:《战国策·燕策二》:“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见 伯乐,曰:‘……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 乃正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后以“乐顾”谓有识之士的赏识。唐 黄滔《谢试官》:“然则尝弹《流水》,罔协 钟 总;曾躡浮云,莫迴 乐 顾。”浮云,相传为 汉文帝 良马名。
    • 8.
      公乘释义:⒈王室或诸侯国的兵车。 《左传·文公二年》:“囚呼,莱驹 失戈,狼瞫 取戈以斩囚,禽之以从公乘。”⒉指驿车。《旧唐书·德宗纪下》:“丙申,诸州準例荐隐居丘园不求闻达 蔡广成 等九人,各授试官,令给公乘,到京日量才敍用。”⒊爵位名。为二十等爵的第八级。《墨子·号令》:“官吏豪杰与计坚守者,士人及城上吏比五官者,皆赐公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八公乘。”颜师古 注:“言其得乘公家之车也。”《汉书·王子侯表上》:“元寿 二年五月甲子,侯 勋 以 广 玄孙之孙 长安 公乘绍封‘千
    • 9.
      内帘释义:科举制度乡试和会试时,为防舞弊,试官在帘内阅卷,阅毕才允许撤帘回家,故称试官为“内帘”。《明史·选举志二》:“在外提调、监试等谓之外帘官,在内主考、同考谓之内帘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岂但房官,是内帘的都带人进去的。”
    • 10.
      凋废释义:衰落荒废。宋 苏轼《与千之姪书》:“近来史学凋废。去年作试官,问史传中事,无一两人详者。”
    • 11.
      十八房释义:明 会试、清 会试及乡试,十八名同考官分房批阅五经试卷,故称“十八房”。清 顾炎武《日知录·十八房》:“今制会试用考试官二员总裁,同考试官十八员,分閲五经,谓之十八房。”《文献通考·选举》:“顺天 乡试,仍照旧例,其外省乡试……大省十八房。”清 赵翼《陔馀丛考·十八房》:“本朝会试及京闈乡试,所用同考官凡十八员,谓之十八房。按,分经本始于 宋理宗 绍定 二年,但不载房数。今之十八房,盖沿前 明 制也……《易》、《诗》各五房,《书》四房,《春秋》、《礼记》各二房,共十八房,相沿已久。”参阅《清史稿·选举志三
    • 12.
      同考试官释义:元 代称科举考试时协同考试官工作的官员。 相当于 明 清 的副主考。
    • 13.
      呈试释义:⒈举荐考试。⒉科举时代为防诈冒,应试者先投奏状,由试官检验核准,称呈试。
    • 14.
      垫巾释义:《后汉书·郭太传》载:郭太 字 林宗,有盛名。曾出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后用“垫巾”、“垫角”谓模仿高雅。唐 韩愈《三器论》:“与夫垫巾效 郭,异名同 藺 者,岂不远哉!”唐 黄滔《谢试官》:“时争垫角,俗竟嚬眉。”宋 陆游《雨中过东村》诗:“垫巾风度人争看,蜡屐年光我自悲。”
    • 15.
      墨卷释义:⒈明清科举制试卷名目之一。 乡试、会试时,应试者用墨笔书写试卷,称墨卷。墨卷由誊录生用朱笔誊录,再送试官评阅,称硃卷。⒉宋以来,称取中士人的文章为程文。
    • 16.
      声病释义:指诗文声律上的毛病。做诗讲求韵律,探讨声病,始自 南朝 梁 沉约 等,至 唐 乃有此称。唐 时以诗赋取士,常以此决定优劣取舍。唐 元稹《叙诗寄乐天书》:“稹 九岁学赋诗,长者往往惊其可教。年十五六,初识声病。”宋 苏轼《乞不分差经义诗赋试官札子》:“试经义者主虚浮之文,考试赋者主声病之学,纷紜争竞,理在不疑。”《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元年》:“考文者以声病为是非。”胡三省 注:“声病,谓以平、上、去、入四声辑而成文,音从声顺谓之声,反是则谓之病。”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取士上》:“昔之诗赋亦何足以得士,然
    • 17.
      外帘释义:指科举乡试、会试时担任弥封收掌、监试提调等职的试官。 清 归庄《<震川先生集>凡例》:“隆庆 元年,浙江 乡试时,府君任 长兴 方踰年,以资浅故不得为同孝试官,仅入外帘。”参见“内帘”。
    • 18.
      大主考释义:明 清 科举制度,主持各省(包括京城)乡试的正主试官称大主考。
    • 19.
      头彩释义:⒈赌博或某种游戏中给获胜者的最高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过得几天,电报到了,居然叫他中了头彩。”瞿秋白《文艺杂著续辑·“矛盾”的继续》:“那天发财票开彩了,他去一看:头彩十万元的号码,正是他那一张发财票。”茅盾《子夜》十七:“头彩开出了,开出了!得主两位!快上去呀!再开二彩!”⒉指头奖彩票。田汉《卢沟桥》第二幕:“日本 华北 驻屯军的一些青年军官,本来就狂妄恣肆极了,都想学关东军一样抽中一张头彩。”⒊指科举考试乡试会试第一名。《廿载繁华梦》第六回:“先和主试官讲妥帐目,求他取中某名某姓,使闈
    • 20.
      头项释义:⒈位置或次序在前的。⒉头领,首领。宋 岳飞《分拨军马状》:“统率 马友 并本路 李宏、吴锡、韩京 诸头项军马,前来措置掩杀 曹成。”宋 李纲《与潘子贱龙图书》:“招捕羣冠十餘及头项,踰三万人。”《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此时 蒙古 病者众,十七头项皆在京城。”⒊项目,门类。宋 苏轼《省试放榜后札子·乞不分差经义诗赋试官》:“若必用本科各考所试,则经义、策论、诗、赋四场,文理不同,亦须各差试官一人而后可。此本议者私忧过计,而有司不察,便为创立此条,使一试院中有两头项试官,自有科场以来,无此故事。”

试官(shigu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试官是什么意思 试官读音 怎么读 试官,拼音是shì guān,试官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试官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