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嫡母 嫡母的意思

嫡母

简体嫡母
繁体
拼音dí mǔ
注音ㄉ一ˊ ㄇㄨ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í,(1) 封建宗法制度中指正妻。【组词】:嫡庶。(2) 正妻所生的。【组词】:嫡子。嫡出(正妻所生,区别于“庶出”)。(3) 亲的,血统最近的,封建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正支。【组词】:嫡亲。嫡嗣。(4) 系统最近的,正统的。【组词】:嫡系。嫡派。嫡传。

mǔ,(1) 妈妈,娘。【组词】:母亲。母性。母系。慈母。母忧(称母亲去世)。(2) 对女性长辈的称呼。【组词】:姑母。舅母。(3) 雌性的,与“公”相对。【组词】:母鸡。(4) 事物据以产生出来的。【组词】:母国。母校。母音(元音)。(5) 一套东西中间可以包含其他部分的。【组词】:螺丝母。子母扣。(6) 姓。

基本含义

指继母,也可用来比喻地位低下的人。

嫡母的意思

嫡母 [dí mǔ]

1. 妾所生的子女称父亲的正妻为嫡母。

[address of legal mother by children of concubines;]

嫡母 引证解释

⒈ 妾生的子女称父之正妻。

《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留 庆 长子 祐 与嫡母 耿姬 居 清河 邸。”
《南齐书·刘灵哲传》:“嫡母 崔氏 及兄子 景焕,泰始 中没虏…… 灵哲 倾产私赎嫡母及 景焕,累年不能得。”
《元典章·礼部三·丧礼》:“妾生子唤父正室曰嫡母。”
清 沉起凤 《谐铎·恶饯》:“蛮衿秃袖,頎而长者,为女之嫡母,短衣窄袴,足巨如箩者,为女之生母。”


国语词典

嫡母 [dí mǔ]

⒈ 妾所生子女对父亲正妻的称呼。

《南史·卷四九·刘怀珍传》:「灵哲倾产赎嫡母及景焕,累年不能得。」


嫡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父八母释义:旧指同居继父、不同居继父、从继母改嫁之继父,合称三父;嫡母、继母、养母、慈母、嫁母、出母、庶母、乳母,合称八母。
    • 2.
      太上皇后释义:天子嫡母的尊号,即皇太后。 《北齐书·幼主纪》:“隆化 二年春正月乙亥,即皇帝位,时八岁,改元为 承化 元年,大赦,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帝为太上皇帝,后为太上皇后。”《宋史·孝宗纪》:“乙亥,内降玉札:‘皇太子可即皇帝位。朕称太上皇帝,退处 德寿宫,皇后称太上皇后。’”
    • 3.
      姊姊释义:⒈姐姐。唐 司空图《灯花》诗之二:“姊姊教人且抱儿,逐他女伴卸头迟。”冰心《超人·离家的一年》:“你要走了,叫你父亲带你和小姊姊出去玩一玩吧!”⒉称母亲。《北齐书·文宣李后传》:“武成 践祚,逼后淫乱,云:‘若不许,我当杀尔儿。’后惧,从之。后有娠,太原王 绍德 至閤,不得见,愠曰:‘儿岂不知耶,姊姊腹大,故不见儿。’”⒊称乳母。《北齐书·南阳王绰传》:“绰 兄弟皆呼父为兄兄,嫡母为家家,乳母为姊姊,妇为妹妹。”《北齐书·琅邪王俨传》:“尊兄若欲杀臣,不敢逃罪,若放臣,愿遣姊姊来迎臣,臣即入见。”此“姊
    • 4.
      嫡舅释义:嫡母的兄弟。
    • 5.
      宠惠释义:指皇帝的恩泽。宋 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二:“至 真宗 天禧 元年八月辛未,詔文武陞朝官,父不在,无嫡母继母者,许叙封本生父母,则四海之内,均沾宠惠。”
    • 6.
      适母释义:即嫡母。古代称父之正妻。
    • 7.
      齐衰释义:丧服名。为五服之一。服用粗麻布制成,以其缉边缝齐,故称“齐衰”。服期有三年的,为继母、慈母;有一年的,为“齐衰期”,如孙为祖父母,夫为妻;有五月的,如为曾祖父母;有三月的,如为高祖父母。《仪礼·丧服》:“同居,则服齐衰期,异居,则服齐衰三月。”《史记·赵世家》:“赵武 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絶。”《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七年》:“礼,父在为母服周年,则天皇后 改服齐衰三年。”清 袁枚《新齐谐·鬼买儿》:“鬼来駡曰:‘此系齐衰,孙丧祖之服。我嫡母也,非斩衰不可。’”参见“五服”。

嫡母(dim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嫡母是什么意思 嫡母读音 怎么读 嫡母,拼音是dí mǔ,嫡母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嫡母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