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亩 [dì mǔ]
1. 田地的亩数、面积,借指田地(总称)
例量一下地亩。
英[fields or farmland;]
地亩 引证解释
⒈ 田地。
引《红楼梦》第十三回:“莫若依我定见,赶今日富贵,将祖塋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
清 林则徐 《<畿辅水利议>总序》:“窃见南方地亩狭於北方,而一亩之田,中熟之岁,收穀约有五石,则为米二石五斗矣。”
孙犁 《村歌》下篇八:“地亩好分,牲口车辆也好分,犁耙绳套、叉巴扫帚也好分。”
国语词典
地亩 [dì mǔ]
⒈ 田地、土地。
引《红楼梦·第一三回》:「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
地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绳释义:⒈一根绳索。汉 严遵《道德指归论》:“胎之新乳也,一绳制之;及其为牡也,罗网不能禁也。”《后汉书·徐稺传》:“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寧处?”《新唐书·王重荣传》:“珂 恃 太原 侮慢我,尔持一绳缚之。”⒉犹一行。清 黄景仁《清平乐·河间晓发》词:“茅檐士銼,著箇凄凉我,替戾声催装上驮,冷雁一绳先过。”清 吴蔚光《齐天乐·雁》词:“西风不管,共衰柳寒鸦,一绳吹乱。”⒊清 代计算田亩的一种单位。《清文献通考·田赋五》:“顺治 元年设立官庄,是时近畿百姓带地来投,设为纳银庄头,愿领入官地亩者,亦为
- 2.
丈量释义:用步弓、皮尺等量土地面积或距离:丈量地亩。
- 3.
世产释义:世代相传的产业。《清史稿·食货志一》:“﹝ 嘉庆 ﹞九年,松筠 因言照 锡伯营 屯种例,分畀旗兵地亩,各使自耕,永为世产。”
- 4.
世産释义:世代相传的产业。 《清史稿·食货志一》:“﹝ 嘉庆 ﹞九年,松筠 因言照 锡伯营 屯种例,分畀旗兵地亩,各使自耕,永为世产。”
- 5.
两税法释义:唐中叶开始实行的税收制度。 分夏秋两季收税,两税都以实物折钱计算;不问原籍,按现住地点就地征收;不分年龄,按地亩定税额。此法至明代废。
- 6.
并膀释义:方言。差不多。魏树海《女共产党员》:“这两个队,论人口、地亩,都相并膀。”
- 7.
五稼释义:五谷。晋 杜预《论水利疏》:“今者水灾,东南特剧,非但五稼不收,居业并损。”《魏书·天象志三》:“岁主农事,火星以乱气干之,五稼旱伤之象也。”宋 司马光《乞免永兴军路苗役钱札子》:“加之今年亢旱,五稼不熟,人户流移者,已闻不少。”清 曾国藩《复陈右铭太守书》:“膏腴地亩,舍五稼而种罌粟。”
- 8.
半弓释义:⒈半弓形。 形容弦月。⒉半弓之地。形容面积很小。弓,旧时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一弓等于五尺。⒊俗以“一虎口”(约五寸)为一弓。半弓约二三寸。旧时用以形容妇女缠过的小足。
- 9.
图堡释义:旧时地亩的单位。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九回:“伯衡 道:‘何以差得到那许多呢?你还记得那图堡四至么?’”
- 10.
地亩释义:田地(总称):丈量地亩。
- 11.
弓手释义:⒈宋代吏役名目的一种。 又称弓箭手。⒉古时丈量地亩持步弓的人。
- 12.
新升释义:清 代对新开垦的田地所征收的钱粮。《清会典·户部·新垦升科分摊》:“四年覆准,河南 丁银摊入地亩,嗣后遇有报垦升科,将丁银随年别行均摊。十一年议准,湖北 於 雍正 七、八、九年各属开垦田地新升粮银九千四百一两四钱八分零,抵减 汉阳 等八县重丁银。”
- 13.
查田定产释义:指查清土地亩数,划分土地类别,评定土地等级,订定土地产量,并定实常年产量的工作。 是我国解放初期贯彻农业税依率计征,达到合理负担,以鼓励农民积极生产的重要措施。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公布《农业税查田定产工作实施纲要》,详细规定了查田定产的步骤和方法。
- 14.
查田定産释义:指查清土地亩数,划分土地类别,评定土地等级,订定土地产量,并定实常年产量的工作。 是我国解放初期贯彻农业税依率计征,达到合理负担,以鼓励农民积极生产的重要措施。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公布《农业税查田定产工作实施纲要》,详细规定了查田定产的步骤和方法。
- 15.
滚纳释义:谓依次交纳。 《元典章·户部八·门摊课程》:“本道概管民户,除纳商税、酒、醋、课程外,每户一年滚纳门摊地亩一两二钱。”
- 16.
站户释义:元 代服役于站赤之户称站户。属通政院与中书兵部,并置驿令、提领等官管辖,不与民户相混,如有缺,由民户签补。每一提领所领站户,多则二三千,少则五百至七百。《元史·兵志四》:“站户闕乏逃亡,则又以时签补,且加賑卹焉。”《元史·兵志四》:“﹝ 中统 ﹞五年八月,詔:‘站户贫富不等,每户限四顷,除免税石,以供铺马祗应;已上地亩,全纳地税。’”
- 17.
起科释义:谓对农田计亩征收钱粮。明 蒋一葵《长安客话·良乡行》:“良乡 疆域甚狭,復有军屯者三,宫勋子粒十二,山水衝没者七,起科地不满三千顷,而民无后占者仅六百丁,其实不及大县一里。”清 顾炎武《日知录·地亩大小》:“国初有奉旨开垦永不起科者,有因洿下鹻薄而无粮者,今一概量出作数。”《清史稿·圣祖纪一》:“庚午,詔民间垦荒田亩,以十年起科。”
- 18.
里排释义:明 代赋役法,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馀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每年轮流由里长一人、甲首一人,催征租税;凡十年一周,曰排年。某一年轮值充当的里长,称“里排”。清 初仍之。明 沉榜《宛署杂记·马政》:“宛平 地亩与各衙门什伍犬牙。民贫,驾言餘地,售之贵介;里排不敢问,则为逃絶。而册载虚数,实犂然如旧。”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催徵》:“催徵花户钱粮,惟凭里长;而里甲之总催,又有轮充排年。其里排,往往地方猾棍、熟惯衙门者钻充,或在城之豪蠹包揽。”参阅《明史·食货志一》、《清史稿·食货志二》。
- 19.
青苗钱释义:唐 代赋税名。大历 元年,诏天下苗一亩征税钱十五,以补百官俸钱,因国急用,当苗青即预征,又有地头钱每亩征二十,通称“青苗钱”。《新唐书·食货志一》:“至 大历 元年,詔流民还者,给復二年,田园尽,则授以逃田。天下苗一亩税钱十五,市轻货给百官手力课。以国用急,不及秋,方苗青即征之,号‘青苗钱’。又有‘地头钱’,每亩二十,通名为青苗钱。”《新唐书·食货志五》:“大历 元年,歛天下青苗钱,得钱四百九十万緡。”清 顾炎武《日知录·豫借》:“代宗 广德 二年七月庚子税天下地亩青苗钱以给百官俸。所谓青苗钱者,以国用急
- 20.
黑地释义:指没有登记在国家地亩册子上的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