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君人 君人的意思
jūnrén

君人

简体君人
繁体
拼音jūn rén
注音ㄐㄨㄣ ㄖ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ūn,(1)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组词】:君主。君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君君”)。君王。君上。国君。君权。君临。君侧。(2) 古代的封号。【组词】:商君。平原君。信陵君。长安君。(3) 对对方的尊称。【组词】:张君。诸君。

rén,(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组词】:人类。(2) 别人,他人。【例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例句】:丢人,文如其人。

基本含义

指有品德高尚、行为正直、为人仁爱、能够以身作则的人。

君人的意思

君人 [jūn rén]

1. 为人之君;统治人民。

3. 人君;国君。

君人 引证解释

⒈ 为人之君;统治人民。

《左传·隐公三年》:“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
唐 元稹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朕观古之王者,授命君人,兢兢业业,承天顺地。”

⒉ 人君;国君。

《战国策·燕策一》:“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周书·明帝纪》:“帝宽明仁厚,敦睦九族,有君人之量。”
宋 岳珂 《桯史·馆娃浯溪》:“夫沉湎以丧国,固君人之失道。”


国语词典

君人 [jūn rén]

⒈ 为人君主。

《文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君人者,勤于求贤而逸于得人,人臣亦然。」
《文选·贾谊·过秦论》:「故治乱之道,存亡之端,若此易见。而君人者,莫肯为也,臣愚窃以为过。」


君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世出释义:⒈应时出现。 《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才为世出,世亦须才。”李周翰 注:“贤才为乱世而生。”《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吕延济 注:“世出,谓应时而出也。”清 吴伟业《观王石谷山水图歌》:“羡君人材为世出,盛年絶艺须难得。”⒉不时出现。宋 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唐 之治,在於 贞观;开元 之际,而女祸世出;天宝 以还,纲纪微矣。”⒊指家世和生平。宋 曾巩《寿安县钱氏墓志铭》:“凝之 年七十有七,哭其妻之丧,自为状,次其妻之世出行事,来乞铭。”宋 叶适《中奉
    • 2.
      任鄙释义:战国 秦武王 的力士。官至 汉中 郡守,昭王 十九年死。《韩非子·守道》:“用力者为 任鄙,战如 賁 育,中为金石,则君人者高枕而守己完矣。”《史记·秦本纪》:“武王 有力好戏,力士 任鄙 乌获 孟説 皆至大官……﹝ 昭王 十三年﹞ 任鄙 为 汉中 守。”《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秦 人谚曰:‘力则 任鄙,智则 樗里。’”
    • 3.
      千金买骨释义:《战国策·燕策一》记载,燕昭王想招纳天下贤士,郭隗说:“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即近侍)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马之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后“首”多作骨,并以“千金买骨”比喻求贤若渴。
    • 4.
      君人释义:⒈为人之君;统治人民。 《左传·隐公三年》:“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唐 元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朕观古之王者,授命君人,兢兢业业,承天顺地。”⒉人君;国君。《战国策·燕策一》:“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周书·明帝纪》:“帝宽明仁厚,敦睦九族,有君人之量。”宋 岳珂《桯史·馆娃浯溪》:“夫沉湎以丧国,固君人之失道。”
    • 5.
      吴太伯释义:亦作“吴大伯”。周 古公亶父(太王)长子,仲雍、季历 之兄。太王 欲传位 季历 及其子 昌(即 周文王),太伯 乃与 仲雍 出逃至 荆蛮,号 勾吴。后因以称出亡而让君位与弟者。《左传·闵公元年》:“不如逃之,无使罪至,为 吴大伯,不亦可乎?”《国语·晋语一》:“君得其欲,太子远死,且有令名,为 吴太伯,不亦可乎?”韦昭 注:“太伯 让 季歷,远适 吴 越,后 武王 追封为 吴伯,故曰 吴太伯。”《新唐书·李泌传》:“建寧王 诚贤,然 广平 冢嗣,有君人量,岂使为 吴太伯 乎?”参阅《史记·吴太伯世家》。
    • 6.
      容悦释义:谓曲意逢迎,以取悦于上。《孟子·尽心上》:“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赵岐 注:“为苟容以悦君者也。”朱熹 集注:“阿殉以为容,逢迎以为悦。”《后汉书·陈蕃传》:“今臣蒙恩圣朝,备位九列,见非不諫,则容悦也。”唐 韩愈《上留守郑相公启》:“以为事大君子当以道,不宜苟且求容悦。”《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五年》:“至於论事苟取容悦,偷为一切之计,人主将何便於此!”清 钱谦益《太仆寺少卿陈大绶授中宪大夫》:“思得秉正守义之人,以几疏秽镇浮之效。士多容悦,此风寂寥。”梁启超《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
    • 7.
      密如释义:安定貌。《汉书·扬雄传下》:“乃展民之所詘,振民之所乏,规亿载,恢帝业,七年之间而天下密如也。”颜师古 注:“密,静也。”《后汉书·崔寔传》:“近 孝宣皇帝 明於君人之道,审於为政之理,故严刑峻法,破姦轨之胆,海内清肃,天下密如。”
    • 8.
      执信释义:秉持信义。《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君人执信,臣人执共,忠信篤敬,上下同之,天之道也。”三国 魏 嵇康《家诫》:“若夫 申胥 之长吟,夷叔 之全洁,展季 之执信,苏武 之守节;可谓固矣。”
    • 9.
      执共释义:保持恭敬。 共,通“恭”。《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君人执信,臣人执共,忠信篤敬,上下同之,天之道也。”
    • 10.
      机柄释义:⒈权柄。《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奚必使中正干銓衡之机於下,而执机柄者有所委仗於上,上下交侵,以生纷错哉?”唐 韩愈《顺宗实录》四:“德宗 在位久,益自揽持机柄,亲治细事,失君人大体。”⒉重任。《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王君廓 反覆,不可委以机柄,宜早除去。”宋 王巩《王氏谈录·性贵平淡》:“盖宰制方物等之公平,甄别不差,足任机柄耳。”⒊掌握事物关键的重要手段。唐 白居易《论孙璹张奉国状·张奉国》:“一则明劝忠贞,二则闇销祸乱。圣人机柄,正在於斯。”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三章第二节:“以天
    • 11.
      次及释义:依次而及。 《左传·成公三年》:“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於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序》:“先以城内为始,次及城外,表列门名,以远近为五篇。”《新唐书·魏元忠传》:“储君有次及之势,故师保教以君人之道。”
    • 12.
      灭德立违释义:灭:消灭。 败坏道德,做违背道德的事。出处:《左传·桓公二年》:“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示例:君人者昭德塞违,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太庙,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旧唐书·褚遂良传》
    • 13.
      王人释义:⒈国君。 《书·君奭》:“王人罔不秉德,明恤小臣。”孔颖达 疏引 王肃 云:“王人者,犹君人也。”⒉指为人之君。《国语·周语上》:“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⒊周 王室之微官。《春秋·庄公六年》:“六年春正月,王人 子突 救 卫。”杜预 注:“王人,王之微官也。虽官卑,而见授以大事,故称人而又称字。”王人衔王命,后因以指天子使臣。《后汉书·袁术传》:“元恶既毙,幼主东顾,乃使王人奉命,宣明朝恩。”唐 卢照邻《对蜀父老问》:“闻王人之休音,听皇猷之允塞。”宋 杨万里《淮河四绝句》之四:“中原父老莫
    • 14.
      进说释义:⒈谓向君主述说。《韩非子·人主》:“故君人者非能退人臣之议,而背左右之讼,独合乎道言也,则法术之士安能蒙死亡之危而进説乎?”宋苏轼《汉高帝论》:“有进説於君者,因其君之资而为之説,则用力寡矣。”⒉犹进言。
    • 15.
      逆听释义:旧谓君王不听谏言。汉 蔡邕《明堂月令论》:“君人者昭而明之,稽而用之,耳无逆听,令无逆政;所以臻乎大顺,阴阳和,年穀丰,太平治。符瑞由此而至矣。”

君人(junr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君人是什么意思 君人读音 怎么读 君人,拼音是jūn rén,君人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君人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