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 [jūn rén]
1. 军队中的官兵。
英[soldier;]
军人 引证解释
⒈ 隶属军籍、服兵役的人。
引《管子·霸形》:“使军人城 郑 南之地,立百代城焉。”
《后汉书·马援传》:“粮虽难运而兵马得用,军人数万争欲先奋。”
唐 韩愈 《赠张徐州莫辞酒》诗:“请看工女机上帛,半作军人旗上红。”
柯蓝 《火车上的少校》:“我睁开眼睛一看,发现刺眼的灯光下,站着一个中等身材的军人,金黄色的少校肩章,显得特别发亮。”
国语词典
军人 [jūn rén]
⒈ 凡有军籍的人,不论官兵,均称为「军人」。
引《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数内有军人乘势混过阵来见操,说是田氏之使,呈上密书。」
近甲士
军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介武夫释义:一个军人。
- 2.
上等兵释义:⒈士兵军衔的一级。 中国人民解放军义务兵役制士兵的衔级分上等兵和列兵两级。⒉被授予上等兵军衔的军人。
- 3.
严重警告释义:是军人处分的一种,介于警告和记过之间的一种处分方式。
- 4.
临阵脱逃释义:军人到阵前要作战时逃跑,也比喻事到临头而退缩逃避。
- 5.
以工代警释义:因警力缺乏,公安局编制严重缺编,政府统一以招录工作人员的形式从警校和相关专业院校应届毕业生或转业军人中选聘工作人员,充实到公安警察系统各科室部门,“以工代警”执行公务,这些人由于正式编制名额限定问题不具备正式的公安和警察身份。
- 6.
仪仗队释义:⒈执行礼节性任务的武装部队。由陆、海、空三军人员组成(或由陆军人员单独组成),人数各国规定不等。仪仗队通常用来迎送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和高级将领等。也用于隆重的典礼。⒉走在游行队伍前边、由手持仪仗的人员组成的队伍。
- 7.
伍符释义:⒈古代军中各伍互保的符信。《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司马贞 索隐:“伍符者,命军人伍伍相保,不谷姦诈。”⒉泛指军队中的簿册。清 钱谦益《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王弘祖授承德郎》:“稽京营积年之额,覈班军累岁之餉,尺籍伍符之必计,而一粒一鍰之不遗。”马建忠《上李伯相论漠河开矿事宜禀》:“计名授地,悉准营制……召募之众,法亦如之,使伍符尺籍按册可稽。”⒊指军队。唐 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重喜登贤苑,方日佐伍符。”宋 曾巩《节相制》:“逮后王之更造开阡陌以居民,隶伍
- 8.
优抚释义:指对烈属、军属、残疾军人等优待和抚恤:做好优抚工作。
- 9.
便衣释义:⒈平常人的服装(区别于军警制服)。 ⒉(便衣儿)身着便衣执行任务的军人、警察等。
- 10.
俵散释义:⒈散发,分发。 《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一》:“百姓合散蚕盐,每年祇二月内一度俵散,依夏税限纳钱。”宋 欧阳修《青州言青苗钱第一札子》:“臣伏见朝廷新制俵散青苗钱以来,中外之议,皆称不便,多乞寝罢。”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种梨》:“道士既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俵散,皆己物也。”郭孝成《江苏光复纪事》第一节:“即将局内洋枪,以次俵散於各军人。”⒉抒发。元 乔吉《水仙子·赠柔卿王氏》曲:“眼角头传芳事,樽前席上歌艷词,俵散相思。”
- 11.
元敕释义:原先的诏令。《旧唐书·宪宗纪下》:“淮西 立功将士,委 韩弘、裴度 条疏奏闻。淮西 军人,一切不问。宜準元敕给復二年。”
- 12.
入塞释义:⒈乐府《横吹曲》名。 内容多写军人从边塞返归的情景。⒉词调名。调名本古乐府横吹曲《入塞》辞,双调,五十二字。参阅《词谱》卷九。
- 13.
八厢释义:⒈宋 时京城外划分的八个居民管理区。 每区各置厢官,受理争斗讼诉之事;凡情节轻微者,可直接论断。《文献通考·职官十七》:“宋 朝 大中祥符 元年置京新城外八厢。真宗 以都门之外,居民颇多,旧例惟赤县尉主其事,至是特置厢吏,命京府统之……凡民有鬭讼,事轻者得以决遣。”⒉宋 代指从全国各州调集保卫京师的厢兵。《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七年》:“先是军人 王俊,自称八厢,诈取军中钱物,配 广南。”
- 14.
兵站释义:军队在交通线上设置的供应、转运机构。 主要负责物资的收发、保管、转运和伤病员的接收、后送,以及过往军人的接待等工作。
- 15.
兵饷释义:军人的薪俸和给养。现称军饷。
- 16.
军人释义:军队中有军籍的人员。通常包括服现役的军官和士兵。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军人还包括服现役的文职干部、军队院校的学员等。
- 17.
军余释义:指未取得正式军籍的军人。
- 18.
军刀释义:军人用的长刀。
- 19.
军分释义:配给每一军人的衣食用品。
- 20.
军团病释义:传染病,病原体是军团菌,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在封闭式的现代办公环境中容易感染。症状类似肺炎,表现为头晕,烦躁,呼吸困难,发热,咳嗽,甚至出现肾功能衰竭等。这种病因1976年美国费城退伍军人集会时暴发流行,所以叫军团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