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人 [jūn rén]
1. 古代的官名。
3. 泛指掌管土地赋役的地方官员。
均人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的官名。
引《周礼·地官·均人》:“均人掌均地政,均地守,均地职,均人民牛马车輦之力政。”
孙诒让 正义:“案均人掌均乡遂公邑之地事,与土均掌均邦国都鄙之地事,职掌内外远近,互相备也。”
⒉ 泛指掌管土地赋役的地方官员。
引《南齐书·高帝纪上》:“北鄙黔黎,奄坠涂炭,均人废职,边师告警。”
均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岁释义:⒈农业收成一般的年景。《周礼·地官·均人》“中年则公旬用二日焉”汉 郑玄 注:“人食三鬴为中岁。”《宋史·食货志上四》:“熙河 四州田无虑万五千顷,十分取一以为公田,大约中岁亩一石,则公田所得十五万石。”⒉中年。南朝 齐 谢朓《赋贫民田》诗:“中岁歷三臺,旬月典邦政。”唐 王维《终南别业》诗:“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明 吴承恩《斋居》诗之一:“中岁志丘壑,茅斋寄城郭。”清 唐孙华《张母陈太孺人贞节诗》:“娥月悲掩曜,中岁忽云徂。”
- 2.
公旬释义:古代人民为统治者每年所承当的无偿劳役。 《周礼·地官·均人》:“凡均力政,以岁上下。丰年则公旬用三日焉,中年则公旬用二日焉,无年则公旬用一日焉。”郑玄 注:“公,事也;旬,均也。”孙诒让 正义:“郑 意役法当均劳逸,故谓之公旬,即取役事均平之义,犹市贾谓之月平也。”
- 3.
凶札释义:谓五谷歉收,疾疫流行。《周礼·地官·司关》:“国凶札,则无关门之徵。”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凶,谓凶年饥荒也;札,谓疾疫死亡也。越 人谓死为札。”《周礼·地官·均人》:“凶札则无力政,无财赋。”贾公彦 疏:“凶谓年穀不孰,札谓天下疫病。”《隋书·食货志》:“若艰凶札,则不徵其赋。”
- 4.
大均释义:⒈谓平均。 《周礼·地官·均人》:“三年大比,则大均。”郑玄 注:“有年无年,大平计之。”⒉古军礼之一。《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均之礼,恤众也。”郑玄 注:“均其地政、地守、地职之赋,所以忧民。”贾公彦 疏:“此大均必在军礼者,谓诸侯赋税不均者,皆诸侯僭滥无道,致有不均之事,当合众以均之,故在军礼也。”孙诒让 正义:“大均之礼者,校比户口以均平征赋之事,事止於畿内。”
- 5.
平均工资释义: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指标。指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等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每人平均所得的工资额。其计算方法是将一定时期内的工资总额除以同期的职工平均人数。
- 6.
无年释义:⒈饥荒之年。《周礼·地官·均人》:“凡均力政,以岁上下:丰年则公旬用三日焉;中年则公旬用二日焉;无年则公旬用一日焉。”《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息饗报嘉岁,通急戒无年。”吕向 注:“无年,饥年也。”宋 秦观《鲜于子骏行状》:“关陕 无年,未宜轻动。”⒉无年寿,寿命不长。《宋书·谢庄传》:“家世无年,亡高祖四十,曾祖三十二,亡祖四十七。”《南史·萧晔传》:“﹝ 曄 ﹞初封 安陆侯。憺 特所钟爱,常目送之曰:‘吾所深忧。’左右问其故,答曰:‘其过俊发,恐必无年。’”明 李贽《与焦弱侯太史》书:“
- 7.
生育率释义:反映生育年龄妇女生育频度的指标。指一年内活产婴儿数对生育年龄妇女平均人数之比。
- 8.
社平工资释义:社会职工的平均工资的简称,通常指某一地区或国家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全部职工工资总额除以这一时期内职工人数后所得的平均工资,通过该时期该范围全体职工的工资总额与职工平均人数之比而得到。
- 9.
类丑释义:⒈指附属于宗族内的奴隶。《左传·定公四年》:“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杜预 注:“丑,众也。”⒉指善良的同类。章炳麟《訄书·定版籍》:“席六幕之餘壤,而富斗絶于类丑,故法以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