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禽 [míng qín]
1. 先天就有或后来学得有鸣歌能力的鸟。
英[ songbird; ]
3. 鸟的一类,叫声悦耳,如伯劳、画眉、黄鹂等。
鸣禽 引证解释
⒈ 鸣声悦耳的鸟类。
引晋 谢混 《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宋 陆游 《鸣禽》诗:“新晴池馆春来早,帘外鸣禽圣得知。”
清 顾炎武 《居庸关》诗:“车穿褊峡鸣禽里,烽点重冈落雁前。”
国语词典
鸣禽 [míng qín]
⒈ 泛指善鸣的鸟类。多属雀形目,特征为身小、嘴上全包以角质,发声优美,如燕、雀等。
引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鸣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啄花鸟释义:鸟纲,啄花鸟科各种类的通称。为羽色鲜丽、体态纤小的鸣禽。嘴短,略呈三角形,靠近前端的啮缘具细形锯齿,常回飞觅食于花丛之间,有助于传粉,被视为农村益鸟,在我国仅分布于西南部和南部。
- 2.
山鹊释义:鸟名,古称鷽。 鸣禽类。状如鹊而色深青,有文彩,彩嘴赤足,头上有白冠,尾白而长,不能远飞。
- 3.
白喉林鹟释义:白喉林鹟(学名:Rhinomyias brunneatus),中等体型而难以形容的偏褐色鹟,是中国华东地区亚热带森林的特有夏候鸟。小型鸣禽,善在空中飞捕昆虫。
- 4.
练鹊释义:鸟名。属鸣禽类,体似鸲鹆而小。雄鸟有羽冠,尾部有两根长羽毛,头部黑色,发蓝色的光,背部深褐色。腹部白色。雌鸟背部和头部均褐色,羽冠不显著,尾部无长羽毛。生活在树林或竹林中,为捕食害虫的益鸟。其肉可以入药,能益气治风疾。以雄鸟尾羽特长,如拖练带,故又有带鸟、绶带鸟、寿带鸟、拖白练等异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三·练鹊》。
- 5.
谢家楼释义:南朝 宋 谢灵运 家的楼房。(1)谢灵运《登池上楼》诗中有“园柳变鸣禽”的佳句,后遂以“谢家楼”作为咏柳的典故。
- 6.
适野释义:犹言前往野外。语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 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与 裨諶 乘以适野,使谋可否。”宋 邢居实《秋风三迭》诗之三:“登高望远不自聊,驾言适野兮谁与游遨?”清 谢重辉《适野》诗:“适野听鸣禽,轻装冒朝旭。”
- 7.
青阳释义:⒈指春天。《尸子·仁意》:“春为青阳,夏为朱明。”《汉书·礼乐志》:“青阳开动,根荄以遂。”唐 潘孟阳《元日和布泽》诗:“青阳初应律,苍玉正临轩。”明 何景明《发京邑》诗之三:“青阳蔼废墟,春气感鸣禽。”郭沫若《叹逝》诗:“可是恨冬日要别离?可是恨青阳久不至?”⒉明堂名。明堂有五室,位于左面东方的叫青阳,为帝王祭祀、布政之所。《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十年》:“己未,魏 主宗祀 显祖 於明堂以配上帝,遂登灵臺以观云物,降居青阳左个,布政事。”胡三省 注引 郑氏 曰:“青阳左个,大寝东堂北偏。”⒊犹清扬,谓眉
- 8.
鸦雀释义:小型鸣禽。嘴皆短厚,侧扁,多活动于灌丛间。如棕头鸦雀,体长约14厘米。头顶棕褐色,其馀部分多黄褐色。分布几遍我国各地,亚种分化甚多,皆为地方性留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