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衡 [lián héng]
1. 即“连横”。战国时张仪游说六国共同侍奉秦国。与“合纵”(合从)相对。
例外连衡而斗诸侯。——汉·贾谊《过秦论》
英[unite;]
连衡 引证解释
⒈ 战国 时 张仪 游说六国共同事奉 秦国 称连衡,与 苏秦 说六国联合抗 秦 叫合纵相对。
引《荀子·赋》:“以能合纵,又善连衡。”
《史记·秦始皇本纪》:“当是时, 商君 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鬭诸侯。”
明 王錂 《春芜记·庆寿》:“连衡而后, 嬴秦 肆虐。”
⒉ 结盟;联合。
引《南齐书·张融周颙传赞》:“务在连衡,不谋销印。”
《隋书·柳庄传》:“时 梁 之将帅咸潜请兴师,与 尉迥 等为连衡之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六》:“彼时以京师长随,连衡成局,有忠於主人者,共排挤之。”
⒊ 比配;比肩。
引《晋书·食货志》:“於是 王君夫、武子、石崇 等更相夸尚,舆服鼎俎之盛,连衡帝室,布金埒之泉,粉珊瑚之树。”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兴尼寺》:“为君共 尧 舜 连衡,为臣与 伊 皋 等迹。”
《周书·苏绰传论》:“则 舜、禹、汤、武 之德可连衡矣, 稷、契、伊、吕 之流可比肩矣。”
⒋ 谓多。
引《文选·陆机<辩亡论上>》:“謨臣盈室,武将连衡。”
李善 注:“包咸 《论语注》曰:衡,軛也。戎车,武将所驾,故以连衡喻多也。”
国语词典
连衡 [lián héng]
⒈ 战国时张仪提倡的外交政策。参见「连横」条。
引《史记·卷七〇·张仪传》唐·司马贞·索隐:「张仪说六国,使连衡而事秦。」
⒉ 连合、连络。
引唐·白行简《李娃传》:「当砻淬利器,以求再捷,方可以连衡多士,争霸群英。」
⒊ 衡,车衡。连衡指戎车或军队极多。
引《文选·陆机·辩亡论上》:「谟臣盈室,武将连衡。」
连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交质释义:⒈谓古代列国互相派人为质,作为守信的保证。《左传·隐公三年》:“故 周 郑 交质,王子 狐 为质於 郑,郑公子 忽 为质於 周。”汉 刘向《上战国策叙》:“连与交质,重约结誓,以守其国。”《后汉书·彭宠传》:“又南结 张步 及 富平、获索 诸豪杰,皆与交质连衡。”⒉互相以物品作抵押。南朝 梁 任昉《奏弹刘整》:“何其不能折契鐘庾,而襜帷交质。”⒊互相询问。宋 岳珂《桯史·选人戏语》:“一日为古冠服数人游于庭,自称 孔 门弟子,交质以姓氏。”
- 2.
合从释义:⒈亦作“合纵”。谓连接直行。《荀子·赋》:“日夜合离,以成文章。以能合从,又善连衡。”⒉指 战国 时,苏秦 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 秦。秦 在西方,六国地处南北,故称合从。《战国策·秦策三》:“天下之士合从,相聚于 赵,而欲攻 秦。”唐 刘知几《史通·言语》:“若《史记》载 苏秦 合纵,张仪 连衡,范雎 反间以相 秦,鲁连 解纷而全 赵 是也。”金 元好问《解剑行》:“又不见敝裘 苏季子,合从归来印纍纍。”郭沫若《女神·棠棣之花》:“这几年来今日合纵,明日连衡,今日征 燕,明日伐 楚,争城者杀人盈城,争地者杀
- 3.
旬时释义:旬日。十天。《书·康诰》:“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时。”孔 传:“既得其辞,服膺思念五、六日,至于十日。”三国 魏 吴质《答东阿王书》:“自旋之初,伏念五六日,至于旬时,精散思越,惘若有失。”唐 李商隐《为绛郡公上史馆李相公启》:“降卒征人,旬时併集,飞芻輓粟,星火为期。”《资治通鉴·唐昭宗光化三年》:“自宫闈变故,已涉旬时,若不号令率先以图反正,迟疑未决,一朝 山 东侯伯唱义连衡,鼓行而西,明公求欲自安,其可得乎?”胡三省 注:“旬时,即旬日也。”
- 4.
未易才释义:难得的人才。《晋书·王珣传》:“﹝ 珣 ﹞与 陈郡 谢玄 为 桓温 掾,俱为 温 所敬重,尝谓之曰:‘谢掾 年四十,必拥旄杖节。王掾 当作黑头公。皆未易才也。’”《资治通鉴·唐昭宣帝天祐二年》“德诚 掖之而下,并其子斩於 广陵市”元 胡三省 注:“田頵、朱延寿、安仁义,淮南 诸将中之鎗鎗者也,三叛连衡,不足以病 杨行密,期年之餘,相次禽殄。行密 未易才也。”
- 5.
横势释义:指 战国 时代连衡的形势。
- 6.
横目释义:⒈《庄子·天地》:“夫子无意於横目之民乎?愿闻圣治。 ”成玄英 疏:“五行之内,唯民横目。”后以“横目”指人民,百姓。前蜀 韦庄《小将张彦射虎歌》:“海内昔年狎太平,横目穰穰何峥嶸。”宋 陆游《寓叹》诗:“虚名但可欺横目,薄俗何时復结绳。”⒉犹怒目。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隶横目相仇,言词兇谩。”郭沫若《前茅·哀时古调》诗之三:“羡煞人,黄金印,顺口说合纵,横目说连衡。”⒊数字四的隐语。目字,横则为“四”。《晋书·五行志中》:“武帝 太康 三年平 吴 后,江 南童謡曰:‘局缩肉,数横目,中国当败
- 7.
离衡释义:指 战国 时以 齐国 为首的 关 东六国相约结盟,粉碎 秦国 的“连衡”策略。
- 8.
诱秦诓楚释义:战国时张仪劝导秦国以连衡破合从,以诡诈手段欺骗楚国背齐向秦。后遂因以之表示挑拨离间。
- 9.
鹳鹅释义:⒈亦作“鸛鵞”。《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丙戌,与 华氏 战于 赭丘。郑翩 愿为鸛,其御愿为鹅。”杜预 注:“鸛、鹅皆陈名。”杨伯峻 注:“《埤雅·释鸟》:鹅自然有行列。故《聘礼》曰‘出如舒鴈’(鴈即鹅)。古者兵有鸛、鹅之陈也。旧説 江 淮 谓羣鸛旋飞为鸛井,则鸛善旋飞,盘薄霄汉,与鹅之成列正异,故古之陈法或愿为鸛也。”后遂以“鸛鹅”泛指军阵。宋 沈括《延州谢到任表》:“四府连衡,而鸛鵞成列。”清 裛一《庚子时事杂咏·联军入京》:“心惊君子为猨鹤,眼看雄心尽鸛鹅。”⒉鹳和鹅的飞翔。形容雪花纷飞的样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