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始末 始末的意思
shǐ

始末

简体始末
繁体
拼音shǐ mò
注音ㄕˇ ㄇㄛ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ǐ,(1) 起头,最初,与“终”相对。【组词】:开始。始终。始祖。始创。周而复始。(2) 才,刚才。【组词】:方始。始悟(才觉悟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mò,(1) 尖端,梢。【组词】:末梢。末端。秋毫之末(毫毛尖端)。(2) 最后,终了。【例句】:末了(liǎo )。末尾。末日。末代。穷途末路。(3) 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组词】:末业。末技。舍本逐末。(4) 碎屑。【组词】:末子。碎末。(5) 传统戏剧角色名,一般扮演中年以上男子。【组词】:正末。副末。外末。末本(以男角主唱的杂剧)。

基本含义

指事情的起因和结果,或者事情的开头和结尾。

始末的意思

始末 [shǐ mò]

1. 事情从头到尾的过程。

事件的始末。
李四爷见到祁老人像见了亲弟兄,把前前后后始末根由一口气都说了出来。——老舍《四世同堂》

[ beginning and end; ]

2. 始终。

始末不渝。

[ throughout; ]

始末 引证解释

⒈ 始终,首尾。

《晋书·谢安传》:“安 虽受朝寄,然 东山 之志,始末不渝。”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夫人枢机之发,亹亹不穷,必有徐音足句,为其始末。”

⒉ 首尾经过;底细。

《梁书·徐勉传》:“既立墅舍,以乖旧业,陈其始末,无愧怀抱。”
《新唐书·武平一传》:“日用 谢曰:‘吾不知,君能知乎?’ 平一 条举始末,无留语。”
《红楼梦》第一二〇回:“贾政 昨晚也知 巧姐 的始末。”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七:“李四爷 见到 祈老人,像见了亲弟兄,把前前后后,始末根由,一口气都说了出来。”

⒊ 犹生平。

宋 叶适 《参议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铭》:“枏 録公始末如此,题曰‘歷官次序’,来求铭,而其行事闕焉。”
《四库全书总目·杂家五·石林燕语十卷考异一卷》“故 汪应辰 尝作《石林燕语辨》而 成都 宇文绍奕 亦作考异以纠之”原注:“案:绍奕 始末无考。 嘉定 中有枢密使 宇文绍节,疑其昆弟。”


国语词典

始末 [shǐ mò]

⒈ 自始至终。

《晋书·卷七九·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颜色。」

颠末

⒉ 事情从开始到结束的经过情形。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那女子把别后事情,及下汴寻生,盘缠尽了,失身为娼始末根缘,说了一遍。」
《儒林外史·第五〇回》:「这县尊是浙江人,见是本省巡抚亲提的人犯,所以带人亲自拿去的。其实犯事的始末,连县尊也不明白。」


始末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原委释义: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本末:细说原委。
    • 2.
      委曲释义:⒈(曲调、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的;曲折:委曲婉转。 委曲的溪流。⒉事情的底细和原委:告知委曲。
    • 3.
      经历释义:⒈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他一生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⒉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的事:生活经历。
    • 4.
      经过释义:⒈经历的过程。⒉从某处过。
    • 5.
      通过释义:⒈从一端或一侧到另一端或另一侧;穿过:电流通过导线。队伍通过了沙漠。路太窄,汽车不能通过。⒉议案等经过法定人数的同意而成立:通过决议。该提案以四分之三的多数票获得通过。⒊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通过老艺人收集民间故事。通过座谈会征询意见。⒋征求有关的人或组织的同意或核准:通过组织。通过领导。这问题要通过群众,才能做出决定。
    • 6.
      颠末释义:自始至终的经过情形:细述颠末。

始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以贯之释义: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 2.
      一理贯之释义: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 3.
      不相下释义:不相让。唐 李益《轻薄篇》:“淮阴 少年不相下,酒酣半笑倚市门。”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襄阳始末》:“矧诸名将器略难齐,势不相下。”明 沉德符《野获编·吏部二·考察留用》:“沉四明 与 温三原 不相下,已非一日。”
    • 4.
      专文释义:专门就某个问题写的文章:这一事件的始末另有专文披露。
    • 5.
      信而有徵释义:真实而有依据。《左传·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远於其身。”汉 蔡邕《王子乔碑》:“稽古老之言,感精瑞之应,咨访其验,信而有徵。”《太平广记》卷二○三引 五代 范质《玉堂闲话·王仁裕》:“其年中春,晋 帝果幸於 梁汴,石渠 金马,移在 雪宫,迄今十三年矣。索索之兆,信而有徵。”清 戴名世《王氏墓表》:“亦士 亦为余言其事之始末,盖信而有徵也。”
    • 6.
      典文释义:⒈掌理律令条文。《汉书·刑法志》:“今律令烦多而不约,自典文者,不能分明,而欲罗元元之不逮,斯岂刑中之意哉!”⒉指经典。《后汉书·延笃传》:“观夫仁孝之辩,纷然异端,互引典文,代取事据,可谓篤论矣。”《隋书·经籍志一》:“至于 战国,典文遗弃,六经之儒,不能究其宗旨。”⒊指记载典章制度的文献。南朝 梁 沉约《上宋书表》:“自 永光 以来,至於禪让,十餘年内,闕而不续,一代典文,始末未举。”
    • 7.
      内翰释义:⒈唐 宋 称翰林为内翰。唐 徐夤《辇下赠屯田何员外》诗:“内翰好才兼好古,秋来应数到君家。”原注:“员外与 杨 老丞翰林同年,恩义最。”《西湖老人繁胜录》:“从驾官单行马:丞相、太师……内翰。”《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后来南渡过 江,文章之士极多。惟有 洪内翰 才名,可继 东坡 之作。”⒉清 代称内阁中书为内翰。清 钮琇《觚賸·石经》:“余既购 西安 石经全本,而未详书者姓名及刊立始末,走书 频阳,询 李子德 内翰。”清 江藩《汉学师承记·王鸣盛》:“与 王侍郎 兰泉先生、钱少詹 大昕、吴内翰
    • 8.
      冷嘲热駡释义:尖刻的嘲笑和谩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独立苍茫子<东京学界公愤始末告乡人父老兴学书>》:“诸兄父老知当时之光景乎,死者蹈海,生者病狂,愁云匝地,愤气填胸,百鬼环伺,羣魔揶揄,外人之冷嘲热駡,几於不可以人,而各方面之刺击,更非笔所殫述。”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一:“他一进一出要受学生们的冷嘲热骂,然而也不能不忍耐着装聋卖哑。”聂绀弩《汽油--艺术》:“《八十一梦》,只是一种游戏笔墨,重影射,多谴责,浮光掠影,冷嘲热骂,不脱《官场》《现状》窠臼。”
    • 9.
      出头面释义:犹言出面;出头露面。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独立苍茫子<东京学界公愤始末告乡人父老兴学书>》:“政友会诸人,如 犬养氏、长冈氏 诸人,且出头面以任调停,先请延期而后徐图取消。”许地山《东野先生》:“因为从小就被娇养惯,而且她又常在交际场上出头面,家里底事不得不雇人帮忙。”
    • 10.
      初末释义:犹始末。
    • 11.
      初见端倪释义:推测事物的始末。
    • 12.
      初露端倪释义:刚好表现出一些不易察觉的现象。端倪:1、事情的眉目;头绪;边际。2、指推测事物的始末。
    • 13.
      匿情释义:隐瞒真情。《左传·襄公十八年》:“范宣子 告 析文子,曰:‘吾知子,敢匿情乎?’”《汉书·王莽传上》:“﹝ 王莽 ﹞尝私买侍婢,昆弟或颇闻知,莽 因曰:‘后将军 朱子元 无子,莽 闻此儿种宜子,为买之。’即日以婢奉 子元。其匿情求名如此。”三国 魏 嵇康《释私论》:“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为闕。”清 昭槤《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事闻,上以额駙匿情不奏,欲立正典刑。”
    • 14.
      原始反终释义:探究事物发展的始末。
    • 15.
      参僚释义:亦作“参寮”。部下;僚属。《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五年》:“顷来置州稍广,而小大不伦,请分为五品,其位秩高卑,参僚多少,皆以是为差。”明 无名氏《运甓记·家门始末》:“惜阴投具,肃振参寮。”
    • 16.
      变揭释义:陈述变乱始末的密奏。
    • 17.
      吊查释义:提取查阅。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坊厢始末》:“万历 三年,少泉 汪公 为京兆,弔查二县支销册。”明 沉榜《宛署杂记·铺行》:“本府循环季查,治厅年终弔查,按院查盘,任满委查,一应支解。”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清查之法》:“即或奉文办买某项,咨部尚未准销,亦必弔查。”
    • 18.
      壁记释义:⒈嵌在墙上的碑记。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壁记》:“朝廷百司诸厅,皆有壁记。叙官秩创置及迁授始末,原其作意,盖欲著前政履歷,而发将来健羡焉。”唐 元稹《和乐天过秘阁书省旧厅》诗:“壁记欲题三漏合,吏人惊问十年来。”⒉州县官署也有壁记。如 唐 柳宗元 有《武功县丞壁记》、《馆驿使壁记》等。
    • 19.
      备述释义:详尽地叙述:备述其事始末。其中细节,难以备述。
    • 20.
      大泽释义:⒈大湖沼;大薮泽。《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宋 梅尧臣《送赵谏议知徐州》诗:“吕梁 水注千寻险,大泽龙归万古空。”清 昭槤《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近 星宿海,为导者误入大泽中,沮洳难行,人马多死。”鲁迅《亥年残秋偶作》诗:“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髮寒。”⒉即 大泽乡。《史记·项羽本纪》:“秦二世 元年七月,陈涉 等起 大泽 中。”⒊大恩惠。《礼记·祭统》:“祭者,泽之大者也,是故上有大泽,则惠必及下。”《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诗大泽之博,广符瑞之富。”李周翰 注:

始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以贯之释义: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 2.
      一理贯之释义: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 3.
      不相下释义:不相让。唐 李益《轻薄篇》:“淮阴 少年不相下,酒酣半笑倚市门。”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襄阳始末》:“矧诸名将器略难齐,势不相下。”明 沉德符《野获编·吏部二·考察留用》:“沉四明 与 温三原 不相下,已非一日。”
    • 4.
      专文释义:专门就某个问题写的文章:这一事件的始末另有专文披露。
    • 5.
      信而有徵释义:真实而有依据。《左传·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远於其身。”汉 蔡邕《王子乔碑》:“稽古老之言,感精瑞之应,咨访其验,信而有徵。”《太平广记》卷二○三引 五代 范质《玉堂闲话·王仁裕》:“其年中春,晋 帝果幸於 梁汴,石渠 金马,移在 雪宫,迄今十三年矣。索索之兆,信而有徵。”清 戴名世《王氏墓表》:“亦士 亦为余言其事之始末,盖信而有徵也。”
    • 6.
      典文释义:⒈掌理律令条文。《汉书·刑法志》:“今律令烦多而不约,自典文者,不能分明,而欲罗元元之不逮,斯岂刑中之意哉!”⒉指经典。《后汉书·延笃传》:“观夫仁孝之辩,纷然异端,互引典文,代取事据,可谓篤论矣。”《隋书·经籍志一》:“至于 战国,典文遗弃,六经之儒,不能究其宗旨。”⒊指记载典章制度的文献。南朝 梁 沉约《上宋书表》:“自 永光 以来,至於禪让,十餘年内,闕而不续,一代典文,始末未举。”
    • 7.
      内翰释义:⒈唐 宋 称翰林为内翰。唐 徐夤《辇下赠屯田何员外》诗:“内翰好才兼好古,秋来应数到君家。”原注:“员外与 杨 老丞翰林同年,恩义最。”《西湖老人繁胜录》:“从驾官单行马:丞相、太师……内翰。”《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后来南渡过 江,文章之士极多。惟有 洪内翰 才名,可继 东坡 之作。”⒉清 代称内阁中书为内翰。清 钮琇《觚賸·石经》:“余既购 西安 石经全本,而未详书者姓名及刊立始末,走书 频阳,询 李子德 内翰。”清 江藩《汉学师承记·王鸣盛》:“与 王侍郎 兰泉先生、钱少詹 大昕、吴内翰
    • 8.
      冷嘲热駡释义:尖刻的嘲笑和谩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独立苍茫子<东京学界公愤始末告乡人父老兴学书>》:“诸兄父老知当时之光景乎,死者蹈海,生者病狂,愁云匝地,愤气填胸,百鬼环伺,羣魔揶揄,外人之冷嘲热駡,几於不可以人,而各方面之刺击,更非笔所殫述。”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一:“他一进一出要受学生们的冷嘲热骂,然而也不能不忍耐着装聋卖哑。”聂绀弩《汽油--艺术》:“《八十一梦》,只是一种游戏笔墨,重影射,多谴责,浮光掠影,冷嘲热骂,不脱《官场》《现状》窠臼。”
    • 9.
      出头面释义:犹言出面;出头露面。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独立苍茫子<东京学界公愤始末告乡人父老兴学书>》:“政友会诸人,如 犬养氏、长冈氏 诸人,且出头面以任调停,先请延期而后徐图取消。”许地山《东野先生》:“因为从小就被娇养惯,而且她又常在交际场上出头面,家里底事不得不雇人帮忙。”
    • 10.
      初末释义:犹始末。
    • 11.
      初见端倪释义:推测事物的始末。
    • 12.
      初露端倪释义:刚好表现出一些不易察觉的现象。端倪:1、事情的眉目;头绪;边际。2、指推测事物的始末。
    • 13.
      匿情释义:隐瞒真情。《左传·襄公十八年》:“范宣子 告 析文子,曰:‘吾知子,敢匿情乎?’”《汉书·王莽传上》:“﹝ 王莽 ﹞尝私买侍婢,昆弟或颇闻知,莽 因曰:‘后将军 朱子元 无子,莽 闻此儿种宜子,为买之。’即日以婢奉 子元。其匿情求名如此。”三国 魏 嵇康《释私论》:“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为闕。”清 昭槤《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事闻,上以额駙匿情不奏,欲立正典刑。”
    • 14.
      原始反终释义:探究事物发展的始末。
    • 15.
      参僚释义:亦作“参寮”。部下;僚属。《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五年》:“顷来置州稍广,而小大不伦,请分为五品,其位秩高卑,参僚多少,皆以是为差。”明 无名氏《运甓记·家门始末》:“惜阴投具,肃振参寮。”
    • 16.
      变揭释义:陈述变乱始末的密奏。
    • 17.
      吊查释义:提取查阅。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坊厢始末》:“万历 三年,少泉 汪公 为京兆,弔查二县支销册。”明 沉榜《宛署杂记·铺行》:“本府循环季查,治厅年终弔查,按院查盘,任满委查,一应支解。”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清查之法》:“即或奉文办买某项,咨部尚未准销,亦必弔查。”
    • 18.
      壁记释义:⒈嵌在墙上的碑记。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壁记》:“朝廷百司诸厅,皆有壁记。叙官秩创置及迁授始末,原其作意,盖欲著前政履歷,而发将来健羡焉。”唐 元稹《和乐天过秘阁书省旧厅》诗:“壁记欲题三漏合,吏人惊问十年来。”⒉州县官署也有壁记。如 唐 柳宗元 有《武功县丞壁记》、《馆驿使壁记》等。
    • 19.
      备述释义:详尽地叙述:备述其事始末。其中细节,难以备述。
    • 20.
      大泽释义:⒈大湖沼;大薮泽。《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宋 梅尧臣《送赵谏议知徐州》诗:“吕梁 水注千寻险,大泽龙归万古空。”清 昭槤《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近 星宿海,为导者误入大泽中,沮洳难行,人马多死。”鲁迅《亥年残秋偶作》诗:“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髮寒。”⒉即 大泽乡。《史记·项羽本纪》:“秦二世 元年七月,陈涉 等起 大泽 中。”⒊大恩惠。《礼记·祭统》:“祭者,泽之大者也,是故上有大泽,则惠必及下。”《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诗大泽之博,广符瑞之富。”李周翰 注:

始末造句

1.你要能够获悉读者的兴趣,并投其所好贯穿文章始末

2.他将这件事的始末详细地讲述了一遍。

3.从他的话语中,我获悉了事情的始末

4.喝了口水,他开始向我们讲述事情的始末

5.他洞悉这件事的始末

始末(shim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始末是什么意思 始末读音 怎么读 始末,拼音是shǐ mò,始末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始末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