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年 [shǐ nián]
1. 谓青年。
始年 引证解释
⒈ 谓青年。
引《新唐书·沉既济传》:“况 中宗 以始年即位,季年復祚,虽尊名中夺,而天命未改。”
始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体元居正释义:谓人君以天地之元气为本,常居正道以施政教。 多指帝王即位。语出《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晋 杜预 注:“隐公 之始年,周王 之正月也。凡人君即位,欲其体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也。”孔颖达 疏:“元正实是始长之义,但因名以广之。元者,气之本也,善之长也。人君执大本,长庶物,欲其与元同体,故称元年。正者,直方之间语也。直其行,方其义,人君当执直心,杖大义,欲其常居正道,故月称正也。”《新唐书·刘蕡传》:“人君之道,在体元以居正。”
- 2.
始年释义:谓青年。《新唐书·沉既济传》:“况 中宗 以始年即位,季年復祚,虽尊名中夺,而天命未改。”
- 3.
春王释义:指正月。按《春秋》体例,鲁 十二公之元年均应书“春王正月公即位”,有些地方因故不书“正月”二字,后遂以“春王”指代正月。《春秋·定公元年》:“元年春王。”杜预 注:“公之始年不书正月,公即位在六月故。”汉 班固《东都赋》:“春王三朝,会同 汉 京。”《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鲁定公 元年春王不言正月者,《春秋》以其先君不得正其终,则后君不得正其始,故曰定无正也。”清 蒋士铨《临川梦·宦成》:“我想春王伊始,猛虎横行,咎归令尹。”
- 4.
正始之音释义:⒈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⒉指纯正的乐声。
- 5.
王正月释义:周 天子所颁历法的正月。周 以建子之月(农历十一月)为正。《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公羊 传:“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 文王 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清 顾炎武《日知录·王正月》:“未为天子,虽为建子而不敢谓之正。《武成》‘惟一月壬辰’是也。已为天子,则谓之正而復加王,以别於 夏 殷。《春秋》‘王正月’是也。”清 赵翼《陔馀丛考·春不书王》:“《春秋》每岁必书‘春,王正月’……以 周 月记事者,则 孔子 书‘王正月’以别之,
- 6.
私称释义:偏爱的称谓。《公羊传·隐公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唐 徐彦 疏:“今此侯为 鲁 之正爵,公者,臣子之私称,故言君 鲁侯 隐公 也。”
- 7.
聪黠释义:聪明而狡黠。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李季兰》:“始年六岁时,作蔷薇诗云:‘经时不架却,心绪乱纵横。’其父见曰:‘此女聪黠非常,恐为失行妇人。’”清 昭槤《啸亭杂录·巴延三》:“时有上亲侍小内臣 鄂罗裡,人素聪黠,颇解上意,遂代其起草。”
- 8.
驩浃释义:犹欢洽。驩,通“欢”。元 姚燧《寿庞礼部母夫人诗序》:“元贞 始年,始同官翰林,入同事,而出同适,驩浹而閒暇,计始至是,踰一纪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