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余肉释义:⒈剩馀的肉。《晋书·郭舒传》:“乡人盗食 舒 牛,事觉,来谢。舒 曰:‘卿飢,所以食牛耳,餘肉可共啖之。’”⒉《史记·陈丞相世家》:“里中社,平 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 之为宰!’平 曰:‘嗟乎,使 平 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后因以“餘肉”指祀社神后的肉。唐 刘言史《嘉兴社日》诗:“消渴天涯寄病身,临卭 知我是何人。今年社日分餘肉,不值 陈平 又不均。”⒊《汉书·霍去病传》:“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齎数十乘,既还,重车餘弃粱肉,而士有飢者。”后用为典实。唐 柳宗元《岭
- 2.
供具释义:⒈陈设酒食的器具。 亦指酒食之类。《史记·平準书》:“公卿议封禪事,而天下郡国皆豫治道路,缮故宫,及当驰道县,县治官储,设供具,而望以待幸。”《后汉书·赵孝传》:“帝嘉其兄弟篤行,欲宠异之,詔礼十日一就卫尉府,太官送供具,令共相对尽欢。”清 褚人穫《坚瓠馀集·木龙》:“吴 有富商,倩工造舟,供具稍薄,疑工必有他意。”⒉陈设食具;备供酒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须贾 辞於 范雎,范雎 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食饮甚设;而坐 须贾 於堂下。”《汉书·叙传上》:“伯 至,请问耆老父祖故人有旧恩者,迎延
- 3.
农役释义:犹农作。《宋书·明帝纪》:“三年春正月庚子,以农役将兴,太官停宰牛。”
- 4.
北军释义:⒈汉 代守卫京师的屯卫兵。未央宫 在京城西南,其卫兵称南军;长乐宫 在京城东面偏北,其卫兵称北军。文帝 时合南北军,其后宫室日增,南军名没,而北军名存。东汉 沿之,置北军中候,掌监五营,称为北军五校。《史记·吕太后本纪》:“七月中,高后 病甚,迺令 赵王 禄 为上将军,军北军;吕王 产 居南军。”《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帝疑其 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於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参阅 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汉南北军义》。⒉指 唐 代皇帝的北衙禁军。唐 张说《颍川郡太夫人陈氏神道碑
- 5.
十裂释义:《晋书·何曾传》:“然性豪奢……每燕见,不食太官所设,帝輒命取其食。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后以“十裂”指熟透的蒸饼上裂开的十字状纹。
- 6.
太官葱释义:《汉书·循吏传·召信臣》:“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廡,昼夜燃藴火,待温气乃生,信臣 以为此皆不时之物,有伤於人,不宜以奉供养,及它非法食物,悉奏罢。 ”后以冬葱为太官葱。
- 7.
导择释义:精选稻米。《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往年已敕郡国,异味不得有所献御,今犹未止;非徒有豫养导择之劳,至乃烦扰道上,疲费过所。其令太官勿復受。”
- 8.
尚食释义:⒈官名。 掌帝王膳食。秦 始置。东汉 以后,并其职于太官汤官。北齐 门下省有尚食局,置典御二人。隋 改为奉御。唐 宋 因之,属殿中省。金 元 尚食局属宣徽院。明 设尚膳监,由宦官掌管。后用以指御膳。《金史·海陵纪》:“海陵 在位十餘年,每饰情貌以御臣下。却尚食进鹅以示俭,及游猎顿次,不时需索,一鹅一鶉,民间或用数万售之,有以一牛易一鶉者。”清 周容《芋老人传》:“今者堂有鍊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⒉指司尚食之事。
- 9.
市魁释义:古代管理市场的役吏。 《晋书·庾纯传》:“充 尝宴朝士,而 纯 后至,充 谓曰:‘君行常居人前,今何在人后?’纯 曰:‘旦有小市井事不了,是以来后。’世言 纯 之先尝有伍伯者,充 之先有市魁者,充 纯 以此相讥焉。”《南齐书·东昏侯纪》:“又於苑中立市,太官每旦进酒肉杂肴,使宫人屠酤,潘 氏为市令,帝为市魁,执罚,争者就 潘 氏决判。”宋 陶穀《清异录·针答膝》:“温韜 少无赖,拳人几死,市魁将送官,谢过魁前,拜逾数百,魁释之。”明 宋濂《书陈思礼》:“吾娶,则诗书之业芜矣。即不芜,何以自给?不与市魁贾竖
- 10.
徧赐释义:普遍赏赐。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公疾,徧赐大夫,大夫不受。”《汉书·黥布传》:“汉 诛 梁王 彭越,盛其醢以徧赐诸侯。”《后汉书·马武传》:“远方贡珍甘,必先徧赐列侯,而太官无餘。”
- 11.
户调释义:按户征调的赋税。 实行于 东汉 末年及 魏 晋 时代。《三国志·魏志·赵俨传》:“时 袁绍 举兵南侵,遣使招诱 豫州 诸郡,诸郡多受其命,惟 阳安郡 不动,而都尉 李通 急録户调。”《晋书·武帝纪》:“﹝ 泰始 七年﹞闰月,大雩,太官减膳。詔 交趾 三郡、南中诸郡,无出今年户调。”参阅《文献通考·户口》。
- 12.
斥讳释义:不避忌讳,直接指陈。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五年》:“愿陛下下詔引咎,损太官之膳,避路寝之朝,许士大夫斥讳上闻讥切时病,罢不急之役,省无名之敛,勿崇私恩,更进直道。”
- 13.
珍味释义:珍奇贵重的食物。晋 张华《博物志》卷一:“食水产者、龟、蛤、螺、蚌,以为珍味,不觉其腥臊也;食陆畜者,狸、兔、鼠、雀,以为珍味,不觉其膻也。”《宋书·营浦侯遵考传》:“泰始 五年,赐几杖,太官四时赐珍味。”清 汪懋麟《雨霁自远以诗招饮依韵和答》:“殊方珍味犹相及,尔我庖厨不似贫。”
- 14.
疲费释义:谓折腾浪费。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戊子,詔曰:往年已勑郡国,异味不得有所献御,今犹未止,非徒有豫养导择之劳,至乃烦扰道上,疲费过所。其令太官勿復受。”
- 15.
禁内释义:⒈藏纳。 谓不轻易表露。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通》:“是故人主之大守,在於谨藏而禁内,使好恶喜怒必当义乃出,若煖清寒暑之必当其时乃发也。”⒉即禁中。《后汉书·张禹传》:“邓太后 以 殤帝 初育,欲令重臣居禁内,乃詔 禹 舍宫中,给帷帐牀褥,太官朝夕进食,五日一归府。”《新唐书·薛颐传》:“歷 高 中 二朝五十年,往来山中,时时召入禁内。”苏曼殊《焚剑记》:“乃慕 彩云 之风流,詔入禁内,常策骏马,出入宫门。”参见“禁中”。⒊指因摄养而禁忌性生活。《汉书·五行志上》:“光 欲后有子,因上侍疾,医言禁内
- 16.
简放释义:⒈谓选择放出。《北齐书·后主纪》:“又詔掖庭、晋阳、中山 宫人等及 鄴下、并州 太官官口二处,其年六十已上及有癃患者,仰所司简放。”⒉清 代谓经铨叙派任道府以上外官。清 林则徐《奏参因循不振之镇将分别勒令休致降补折》:“其所遗 南澳镇 总兵员缺紧要,并请旨迅赐简放,以重职守。”《中国现在记》第一回:“每逢朝廷简放主考学差,他总有分。”《文明小史》第四一回:“上头看他一脸的连鬢大鬍子,龙心大为不悦,説他样子很像个汉奸似的,幸亏奏对尚还称旨,才赏了个知府,记名简放。”
- 17.
胶船释义:用胶黏合的船。晋 皇甫谧《帝王世纪·周》:“昭王 在位五十一年,以德衰南征,及济于 汉,楚 人恶之,乃以胶船进王。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后用为比喻无济于事或无所作为之典。北周 庾信《哀江南赋》:“乘渍水以胶船,驭奔驹以朽索。”宋 黄庭坚《定风波》词:“自断此生休问天,白头波上泛胶船。”金 元好问《甲午除夜》诗:“已恨太官餘麯饼,争教 汉水 入胶船。”
- 18.
裹蒸释义:⒈食品名。一说即粽子。《南齐书·明帝纪》:“太官进御食,有裹蒸。”《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今之裹蒸,以餹和糯米,入香药、松子、胡桃仁等物,以竹籜裹而蒸之。”唐 孙元晏《咏史诗·齐明帝裹蒸》:“惜得裹蒸无用处,不如安霸取江山。”明 王志坚《表异录·饮食》:“《南史》‘大官进裹蒸’,今之角黍也。”⒉包裹而蒸熟。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蒸缹》:“裹蒸生鱼,方七寸准,又云五寸准。豉汁煮秫米如蒸熊。生薑、橘皮、胡芹、小蒜、盐,细切,熬糝,膏油涂箬,十字裹之。糝在上,復以糝屈牖篸之。”
- 19.
酒枪释义:旧时一种三足温酒器。 《南齐书·萧颖胄传》:“上慕俭约,欲铸坏太官元日上寿银酒鎗,尚书令 王晏 等咸称盛德。”《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元年》:“闻喜公 子良 持酒鎗,南郡王 长懋 行酒。”胡三省 注:“鎗,楚庚翻,盛酒之器。按《太平御览》,鎗即鐺字,但鐺非可持者。”清 钱谦益《谢于润甫送酒》诗:“一朝归黄壤,酒鎗闭空笥。”清 陶炜《课业馀谈·古音转注》:“酒鎗,音鐺。”
- 20.
録公释义:⒈录尚书事的敬称。《南齐书·海陵王纪》:“宣城王 辅政,帝起居皆諮而后行。思食蒸鱼菜,太官令答无録公命,竟不与。”《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十八年》“并録尚书事”元 胡三省 注:“光武 不任三公,事归臺阁,惟録尚书事者权任稍重,自是迄于 齐 梁,谓之録公。”⒉宋 代南方称押司录事。宋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一:“彭 献诗谢之曰:……‘令尹声声言有过,録公口口道无灾。思量也解开东阁,留取头蹄待秀才。’南方谓押司録事为‘録公’,览者无不絶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