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识鉴 识鉴的意思
shíjiàn

识鉴

简体识鉴
繁体識鑑
拼音shí jiàn
注音ㄕˊ ㄐㄧㄢ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í zhì,(1) 记住。【组词】:博闻强识。(2) 标志,记号。

jiàn,(1) 镜子。(2) 照。【组词】:光可鉴人。(3) 观察,审察。【组词】:鉴别。鉴定。鉴赏。鉴于(看到,觉察到)。台鉴(书信用语,表示请人看信。亦作“惠鉴”、“钧鉴”)。鉴往知来。(4) 可以使人警惕或引为教训的事情。【组词】:借鉴。鉴戒。前车之鉴。

基本含义

指能够理解、辨别事物的真伪、好坏,具备辨别力和见识。

识鉴的意思

识鉴 [shí jiàn]

1. 亦作“识鉴”。

3. 见地和鉴别人材能力。

识鉴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识鑑”。见地和鉴别人材能力。见“识鉴”。

《晋书·桓彝传》:“性通朗,早获盛名。有人伦识鉴,拔才取士,或出於无闻,或得之孩抱。”
《陈书·沉君理传》:“君理 美风仪,博涉经史,有识鉴。”
《明史·吴宁传》:“寧 方介有识鑑。”


识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佳释义:⒈不好。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褚期生 少时,谢公 甚知之。恒云:褚期生 若不佳者,僕不復相士。”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奴仆》:“余八字中,奴僕宫最不佳,听之而已。”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好象诸公于裸体模特儿之外,都未留心现实,然而裸体画仍不佳。”⒉身体不舒适,小病。《北堂书钞》卷一四四引《郭林宗别传》:“林宗 尝不佳,夜命作粥。”《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七年》载此事,胡三省 注云:“谓体中有不节适也,语曰不佳,微有疾也。”《晋书·王湛传》:“济 尝诣 湛,见牀头有《周易》,问曰:‘叔父
    • 2.
      交辟释义:交相征聘。 唐 杨炯《<王勃集>序》:“三府交辟,遇疾辞焉。”宋 王谠《唐语林·识鉴》:“﹝ 李珏 ﹞丁母忧,庐居三年,不入室,免丧,诸侯交辟,皆不就。”
    • 3.
      名爵释义:名号与爵位。晋 葛洪《抱朴子·汉过》:“输货势门,以市名爵者,谓之轻财贵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羈宦数千里以要名爵?”南朝 梁 江淹《萧骠骑让封第二表》:“名爵无假,前世之雄规;车旗勿滥,中叶之英轨。”
    • 4.
      名识释义:指识鉴高的人。
    • 5.
      名重释义:名声显赫。《后汉书·袁安传》:“在职十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伯仁 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闇。”《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薛涛 笺﹞真正名重一时,流芳百世。”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二》:“此人名重,然其书法,实不甚佳。”
    • 6.
      器略释义:才能谋略。 《隋书·高熲传》:“﹝ 隋文帝 ﹞詔曰:‘公(指 高熲)识鉴通远,器略优深,出参戎律,廓清 淮 海,入司禁旅,实委心腹。’”《新唐书·刘文静传》:“﹝ 文静 ﹞倜儻有器略。”《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朕於卿大夫,才不能尽知,面不能尽识;若不采其言而观其行,审其意而察其忠,则何以见器略之浅深,知任用之当否!”
    • 7.
      季鹰鱼释义:指鲈鱼。后人亦用为隐居不仕、闲适安居的典故。典出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张翰),辟 齐王 东曹掾,在 洛。见秋风起,因思 吴 中菰菜羹、鱸鱼膾,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羈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唐 杜牧《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冻醪 元亮 秫,寒鱠 季鹰 鱼。”前蜀 韦庄《桐庐县作》诗:“白羽鸟飞 严子 瀨,緑蓑人钓 季鹰鱼。”
    • 8.
      官街释义:都市中的大街。《世说新语·识鉴》“苻坚 将问 晋 鼎”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坚 六岁时,尝戏於路,正 见而异焉,问曰:‘符郎,此官街,小儿行戏,不畏缚邪?’坚 曰:‘吏缚有罪,不缚小儿。’”前蜀 韦庄《秦妇吟》:“火迸金星上九天,十二官街烟烘烔。”
    • 9.
      忆莼鲈释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 [ 张翰 ]辟 齐王 东曹掾,在 洛 见秋风起,因思 吴中 蓀菜羹、鱸鱼膾,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羈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晋书·文苑传·张翰》作“乃思 吴中 菰菜、蓴羹、鱸鱼膾”。蓴,同“蒓”。后以“忆蒓鱸”喻思乡或归隐之念。
    • 10.
      忆蒓鲈释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 辟 齐王 东曹掾,在 洛 见秋风起,因思 吴中 蓀菜羹、鱸鱼膾,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羈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晋书·文苑传·张翰》作“乃思 吴中 菰菜、蓴羹、鱸鱼膾”。蓴,同“蒓”。后以“忆蒓鱸”喻思乡或归隐之念。明 刘基《宋大内》诗:“征鸿暮南去,回首忆蒓鱸。”
    • 11.
      思鲈莼释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张翰)辟 齐王 东掾,在 洛,见秋风起,因思 吴中 菰菜羹、鱸鱼膾,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羈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后因以“思鱸蒓”喻思乡归隐。
    • 12.
      思鲈蒓释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张翰)辟 齐王 东掾,在 洛,见秋风起,因思 吴中 菰菜羹、鱸鱼膾,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羈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后因以“思鱸蒓”喻思乡归隐。宋 陆游《自小云顶上云顶寺》诗:“故乡归去来,岁晚思鱸蒓。”亦作“思鱸膾”、“思蒓鱸”。唐 郑谷《舟行》诗:“季鹰 可是思鱸膾,引退知时自古难。”清 李渔《比目鱼·肥遁》:“昔人思蒓鱸而归隐,鱸鱼乃隐逸之兆,这等看来,我和你一世安閒了。”
    • 13.
      敬异释义:敬重,推崇。《后汉书·党锢传·刘淑》:“以 淑 宗室之贤,特加敬异,每有疑事,常密諮问之。”《南史·梁纪上·武帝上》:“融 俊爽,识鉴过人,尤敬异帝,每谓所亲曰:‘宰制天下,必在此人。’”清 曾国藩《苗先簏墓志铭》:“道光 十年,县令 王君 闻而敬异,聘君主讲翼经书院。”
    • 14.
      机术释义:⒈机巧的技术。《后汉书·左雄周举等传论》:“郎顗 阴阳详密,张衡 机术特妙。”⒉机智权变之术。宋 王谠《唐语林·识鉴》:“某公德行文学,器度标準为大臣仪表,望之可敬。然长厚有餘,心无机术。”元 刘祁《归潜志》卷六:“僧 德普 ……俶儻有机术。”《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此事须侍郎济以机术,勿令惊动官家。”
    • 15.
      机理释义:⒈事物变化的道理。⒉犹识鉴。
    • 16.
      机赏释义:识鉴、品评。
    • 17.
      标鉴释义:⒈谓自我炫耀、标榜。⒉谓识鉴。
    • 18.
      狼抗释义:亦作“狼伉”。亦作“狼亢”。傲慢,暴戾。《晋书·周顗传》:“处仲 刚愎强忍,狼抗无上,其意寧有限邪!”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嵩 性狼抗,亦不容於世。”《宋书·始安王休仁传》:“休佑 平生,狼抗无赖。”《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四年》:“初,孙岳 颇得豫内廷密谋,冯(冯贇)朱(朱弘昭)患 从荣 狼伉,岳 尝为之极言祸福之归。”清 夏燮《中西纪事·粤民义师》:“自相国去后,英 人自恃其积年之狼亢,见后至者,以为土室懦夫,易而侮之。”
    • 19.
      王夷甫识石勒释义:晋 王衍,字 夷甫,位望隆重,有识鉴。石勒 年十四,行贩 洛阳,倚啸上东门。衍 见而异之,谓将为天下患。长而为群盗,归 刘渊,屡将兵陷州郡。晋 太兴 中,自称 赵王,旋杀 刘曜 称帝,建立 后赵 政权,于十六国中,最为强盛。事见《晋书·石勒载记》后以“王夷甫识石勒”喻能预识心怀异志者。唐 刘肃《大唐新语·匡赞》:“﹝ 九龄 ﹞因奏曰:‘禄山 狼子野心,而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絶后患。’玄宗 曰:‘卿勿以 王夷甫 识 石勒 之意,误害忠良。’”元 白朴《梧桐雨》楔子:“[ 张九龄 云]‘陛下,此人有异相,
    • 20.
      眄睐释义:⒈顾盼。《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眄睞以适意,引领遥相睎。”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褚 眄睞良久,指 嘉 曰:‘此君小异,得无是乎?’”宋 贺铸《感皇恩》词:“歌笑见餘妍,情生眄睞。”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护军女》:“话间眄睞其目,愈增嫵媚。”⒉眷顾。南朝 梁 任昉《到大司马记室笺》:“况 昉 受教君子,将二十年,咳唾为恩,眄睞成饰。”《魏书·恩倖传序》:“夫令色巧言,矫情饰貌,邀眄睞之利,射咳唾之私,此盖苟进之常也。”宋 欧阳修《夷陵上运使启》:“凡居部属,皆仰餘暉,顾此孤生,最为沉迹

识鉴(shiji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识鉴是什么意思 识鉴读音 怎么读 识鉴,拼音是shí jiàn,识鉴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识鉴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