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纪极 [bù zhī jì jí]
1. 纪极:终极,限度。原形容贪得无厌。亦表示极多。
不知纪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侵欲释义:侵吞贪求的欲望。《左传·文公十八年》:“縉云氏 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单旗、刘狄 ﹞帅羣不弔之人,以行乱于王室。侵欲无厌,规求无度。”《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四年》:“而执法之吏,皆畏其权势,莫能纠擿,毁坏风俗,侵欲滋甚。”
- 2.
家物释义:自己家中的东西。《北史·孙腾传》:“﹝ 孙腾 ﹞纳贿不知纪极,官赠非财不行,餚藏银器,盗为家物,亲狎小人,专为聚敛。”《花城》1981年第6期:“心心 从每一件家物都能联想到失去的双亲。”
- 3.
施赈释义:亦作“施振”。 施舍财物救济贫民或灾民。《后汉书·马援传》:“凡殖财产,贵其能施賑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以班昆弟故旧。”晋 葛洪《抱朴子·汉过》:“同恶成羣,汲引姦党,吞财多藏,不知纪极;而不能散錙銖之薄物,施振清廉之穷俭焉。”《新华日报》11:“他们是以‘青年会’的名义,利用水灾、旱灾,募捐施赈来号召人民。”
- 4.
积实释义:⒈指谷粟财货等。《左传·文公十八年》:“縉云氏 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国语·楚语下》:“吾见令尹,令尹问蓄聚积实,如饿豺狼焉,殆必亡者也。”⒉谓累积成实。《文选·陆机<演连珠>之九》:“臣闻积实虽微,必动於物;崇虚虽广,不能移心。”吕延济 注:“言积微实必感动於物,崇广虚不能移於心。”《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崇虚非徵,积实莫尚。岂伊人和,寔灵所貺。”李善 注:“言崇尚虚假,谅非有徵;积累成实,则莫能尚也。”
- 5.
纪极释义:⒈终极;限度。 《左传·文公十八年》:“聚敛积实,不知纪极。”《后汉书·循吏传·孟尝》:“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採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於 交阯郡 界。”《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元年》:“且 董卓 贪淫骄陵,志无纪极。”⒉引申为穷尽。《北史·李先传》:“国家政化长远,不可纪极。”宋 姜夔《白石诗说》:“如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復是奇;方以为奇,忽復是正。出入变化,不可纪极,而法度不可乱。”
- 6.
贪冒释义:⒈贪得;贪图财利。《左传·成公十二年》:“诸侯贪冒,侵欲不忌。”《隋书·炀帝纪下》:“贪冒货贿,不知纪极。”唐 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仁者耻贪冒,受禄量所宜。”明 徐光启《漕河议》:“公忠廉直之官可得见长,贪冒闒茸之伦可得著罪。”⒉指贪图财利的人。《旧唐书·职官志二》:“较之优劣,而定其留放,所以正权衡,明与夺,抑贪冒,进贤能。”
- 7.
还珠释义:《后汉书·循吏传·孟尝》:“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採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於 交阯郡 界。於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於道。
- 8.
锡予释义:⒈亦作“锡与”。赐给。《诗·小雅·采菽》:“君子来朝,何锡予之。”汉 班固《白虎通·考黜》引作“何锡与之”。《新唐书·王缙传》:“或夷狄入寇,必合众沙门诵《护国仁王经》为禳厌,幸其去,则横加锡与,不知纪极。”郭沫若《断断集·屈原时代》:“《左传·定四年》明明说 周武王 以 殷 民六族给 鲁公 伯禽、殷 民七族给 卫康叔,怀 姓九宗给 唐叔虞 ……老幼男女,父子妻孥一道与物品同时锡予,不是奴隶是什么呢?”⒉指赐给的财物。明 归有光《朱夫人郑氏五十寿序》:“予尝读其家所藏书,皆天子使中贵人传语,恩旨丁寧,锡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