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授 [gǎi shòu]
1. 另行授予官职。
改授 引证解释
⒈ 另行授予官职。
引晋 陆机 《赠顾交阯公真》诗:“发迹翼藩后,改授抚南裔。”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徵为吏部尚书领卫尉,固让不拜,改授尚书右僕射。”
国语词典
改授 [gǎi shòu]
⒈ 改变原来官职,重新授与新的官职。
引《文选·陆机·赠顾交阯公真一首》:「发迹翼藩后,改授抚南裔。」
改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允释义:⒈不被敬信。 《左传·文公四年》:“逆妇 姜 于 齐,卿不行,非礼也。君子是以知出 姜 之不允於 鲁 也。”杜预 注:“允,信也。始来不见尊贵,故终不为国人所敬信也。”⒉不为人所信服;不孚。《北齐书·李稚廉传》:“﹝ 世宗 ﹞谓 杜弼 曰:‘并州 王者之基,须好长史,各举所知。时互有所称,皆不允。’”《金史·忠义传三·徒单航》:“﹝ 九駙马 ﹞改授都元帅,仍权平章,殊不允人望。”
- 2.
回恩释义:⒈古代官员把所得的封赠呈请改授父母或其他亲戚。⒉转施恩宠。
- 3.
回授释义:⒈转授(官职)。《周书·泉企传》:“朝廷又以其父临危抗节,乃令袭爵 上洛郡公,旧封听回授一子。”《北史·隋纪下·炀帝》:“自今已后,诸授勋官者,并不得回授文武职事。”宋 洪迈《容斋四笔·京丞相转官》:“十二月敕局赏,当得两官,以一回授,一转光禄。”⒉亦作“廻授”。古代官员把所得的封赠呈请改授他人。《隋书·达奚长儒传》:“餘勋廻授一子。”唐 白居易《为崔相陈情表》:“自去年已来,累有庆泽,凡在朝列,再蒙追荣,或有陈乞,皆许迴授。”《旧唐书·李大亮传》:“大亮 言於 太宗 曰:‘臣有今日之荣,张弼 力也。所有
- 4.
宪秩释义:御史的职位。唐 元稹《杜载监察御史制》:“念敺攘之略,诚在将军;奬飞驰之劳,宜加宪秩。”《旧唐书·孔纬传》:“乃召三院御史谓之曰:‘吾辈世荷国恩,身居宪秩。虽六飞奔迫,而咫尺天颜,累詔追徵,皆无承禀,非臣子之义也。’”《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五年》:“三院御史二十一人,中曾有贪猥过犯者,不得令在宪秩,可改授他官。”
- 5.
异望释义:⒈其他期望。 《左传·昭公十三年》:“我先君 文公,狐季姬 之子也,有宠於 献 …… 献 无异亲,民无异望,天方相 晋,将何以代 文?”《后汉书·荀悦传》:“故肃恭其心,慎修其行,内不回惑,外无异望,则民志平矣。”《文选·王俭<褚渊碑文>》:“蹔遂冲旨,改授朝端,邇无异言,远无异望。”吕向 注:“愜众心故也。”⒉谋叛的意图。《周书·文帝纪上》:“灵州 刺史 曹泥,并恃其僻远,常怀异望。”《北齐书·神武帝纪上》:“今四方扰扰,人怀异望。”
- 6.
换给释义:特指 宋高宗 时对附敌者改授以官。《宋史·高宗纪六》:“绍兴 九年秋七月丙申,命详验 刘豫 伪官,换给告身。”《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九年》:“八月庚戌,詔 川 陕 宣抚司便宜补官,限一年陈乞换给。”参见“换授”。
- 7.
更版释义:改授官职。
- 8.
月日释义:⒈月亮和太阳。唐 韩愈《潮州祭神文》之二:“稻既穟矣,而雨不得熟以穫也;蚕起且眠矣,而雨不得老以簇也……刺史不仁,可坐以罪,惟彼无辜,惠以福也,划劙云阴,卷月日也。”⒉日子;时日。《史记·封禅书》:“辑五瑞,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还瑞。”宋 范仲淹《求追赠考妣状》:“伏念臣自蒙恩,改授京官,到今七年,除持服月日外,亦以四年餘两个月。”《元史·世祖纪二》:“詔新立条格:省併州县,定官吏员数,分品从官职,给俸禄,分公田,计月日以考殿最。”⒊指旧历一个月的时间。《水浒传》第二回:“自 史太公 死后,又早过了三
- 9.
棘槐释义:“三槐九棘”的省称。 代指公卿。汉 荀悦《申鉴·政体》:“故先王之刑也,官师以成之,棘槐以断之,情讯以宽之,朝市以共之,矜哀以恤之。”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旧相起授他官》:“以上十二公,皆以阁臣降斥,改授他官,或躓而再起,或一蹶不復,未有以服闋予告,重厕棘槐者。”
- 10.
移注释义:⒈犹改授。 ⒉移动注入。
- 11.
除改释义:⒈免除现职,改任他职。 《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弘正 闻之,笑曰:‘是闻除改,登即行矣,何能为哉!’”胡三省 注:“除改,谓除书改授他镇。”⒉革除和修改。宋 曾巩《论中书录黄画黄舍人不书检札子》:“然向来书检已连除改因依,况除改因依,参於典故,即无舍人不得预闻之理。”宋 丁谓《丁晋公谈录》:“朝廷每有除改,外面多谤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