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十二处 十二处的意思
shíèrchǔ

十二处

简体十二处
繁体十二處
拼音shí èr chǔ
注音ㄕˊ ㄦˋ ㄔㄨˇ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í,(1)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2) 表示多、久。【组词】:十室九空。(3) 表示达到顶点。【组词】:十足。十成。

èr,(1) 数名。【例句】: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2) 双,比。【组词】:独一无二。(3) 两样,别的。【组词】:二话。不二价。

chǔ chù,(1) 地方。【组词】:处处。处所。(2) 点,部分。【例句】:长(cháng )处。好处。(3)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组词】:办事处。筹备处。

基本含义

指处事机智敏捷,反应迅速。

十二处的意思

十二处 [shí èr chǔ]

1. 旧译“十二入”。佛教语。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谓根尘相互涉入而能产生知觉,如眼根与色尘涉入而产生眼识。

十二处 引证解释

⒈ 旧译“十二入”。佛教语。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谓根尘相互涉入而能产生知觉,如眼根与色尘涉入而产生眼识。

《楞严经》卷三:“復次 阿难,云何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真鉴 疏:“六根、六尘,故有十二,相教权立,言根一定在内,尘一定在外。又眼惟对色,耳唯对声,各有方所定在。”
明 李贽 《初潭集·师友三》:“无时不梦,无刻不梦,天以春夏秋冬梦,地以山川土石梦,人以六根、六尘、十二处、十八界梦。”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三讲:“《放光》译出后,‘事数’比较完备了,如用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来说明。”


国语词典

十二处 [shí èr chǔ]

⒈ 佛教用语。佛教将认识的官能和认识对象共分成十二类。认识官能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谓之六根。认识对象有:色、声、香、味、触、法,谓之六尘。处是生长门之意。因为一切心理活动都是由根和尘相结合而生,故称为「十二处」。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苦非蕴,十二处非真实。」


十二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十二福地释义:道家谓人世间七十二处神仙所居之地。
    • 2.
      写貌释义:⒈描绘形象,写生。唐 李绰《尚书故实》:“﹝ 顾况 ﹞尝求知 新亭 监,人或詰之,谓曰:‘余要写貌海中山耳。’”宋 邓椿《画继》:“天宝 中,上忽思 嘉陵江 山水,遂假 吴生 驛递,令往写貌。”⒉指画像。唐 白居易《题旧写真图》诗:“我昔三十六,写貌在丹青。”宋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二:“宋艺,蜀郡 人,工写貌。”清 俞樾《茶香室续钞·蜀中写像》:“蜀 自炎 汉 至於巨 唐,将相理 蜀,皆有遗爱,民怀其德,多写真容。年代既远,穨损皆尽,惟 唐 杜相国 及圣朝 吕侍郎 二十二处见存,六处有写貌人名,一十六
    • 3.
      十二入释义:十二处。
    • 4.
      河泊所释义:元 代在 建康、安庆、池州 等处设置的掌收鱼税的官署。明 代广为设置,洪武 十五年,全国有河泊所二百五十二处。清 代只在 广东 设河泊所官二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一回:“原来这河泊所是 广东 独有的官,虽是个从九、未入,他那进款可了不得。”
十二处是什么意思 十二处读音 怎么读 十二处,拼音是shí èr chǔ,十二处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十二处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