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出释义:⒈谓出生或出现一次。《商君书·农战》:“今夫螟螣蚼蠋,春生秋死,一出而民数年不食。”晋 葛洪《抱朴子·金丹》:“老子 授之於 元君,元君 曰:‘此道至重,百世一出,藏之石室。’”⒉谓出行或出来任事。“一”,语气助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故 子贡 一出,存 鲁、乱 齐、破 吴、彊 晋 而霸 越。”宋 陆九渊《陆修职墓表》:“介其乡之贤者致礼以延公,公却之再三,请益固,公为一出,桐岭 学者於是变而乐义理之言。”⒊完全出于。《史记·吕太后本纪》:“元年,号令一出太后。”⒋一番。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
- 2.
一尺释义:⒈表度量。十寸为一尺。《庄子·天下》:“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汉 刘向《说苑·辨物》:“度量衡以黍生之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水浒传》第八四回:“原来那 天山勇,马上惯使漆抹弩,一尺来长铁翎箭,有名唤做一点油。”⒉形容极短或极宽,多含夸张之意,非实指。《韩诗外传》卷七:“子贡 曰:‘两国搆难,壮士列阵,尘埃涨天。赐 不持一尺之兵、一斗之粮,解两国之难。’”汉 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市吏於是与 子胥 俱入见王,王僚 恠其状伟,身长一丈,腰十围,眉间一尺。”唐 孟郊《秋怀》
- 3.
一言释义:⒈一个字。 《论语·卫灵公》:“子贡 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 曰:‘其恕乎!’”汉 班固《白虎通·谥篇》:“謚或一言或两言,何?文者以一言为謚,质者以两言为謚。”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⒉一句话;一番话。《书·立政》:“时则勿有间之,自一话一言。我则末惟成德之彦,以乂我受民。”《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 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唐 魏徵《述怀》诗:“季布 无二诺,侯嬴 重一言。”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我一言已定,你再不
- 4.
三殇释义:⒈指长殇、中殇、下殇。《仪礼·丧服》:“传曰:年十九至十六为长殤;十五至十二为中殤;十一至八岁为下殤。”⒉三个横死者。《文选·谢瞻<张子房>诗》:“力政吞九鼎,苛匿暴三殤。”李周翰 注:“横死曰殤。孔子 过 泰山,有妇人哭於墓者而哀,使 子贡 问之,曰:‘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曰:‘何不去也?’曰:‘无苛政。’孔子 曰:‘小子志之,苛政猛於虎也。’秦 之苛法天下怨之,其暴甚於此三殤也。”
- 5.
下牲释义:指祭祀或敬神用的等级较低的牲畜,如特豕、特豚之类。《礼记·杂记下》:“孔子 曰:‘凶年则乘駑马,祀以下牲。’”郑玄 注:“下牲,少牢。若特豕、特豚也。”《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孔子 曰:‘凶年则乘駑马,力役不兴,驰道不修,祈以币玉,祭祀不悬,祀以下牲。’”王肃 注:“当用大牢者用少牢。”
- 6.
亡机释义:《庄子·天地》篇载,子贡 出游,见一丈人抱瓮入井取水灌畦,功效甚微,建议他用机械抽水灌溉,丈人忿然作色说:“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於胷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后称抱朴守真,不存巧诈之心为“亡机”。
- 7.
以否释义:亦作“以不”。犹言与否。表疑问之词,其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不,同“否”。《魏书·李顺传》:“卿往积岁,洞鉴废兴,若朕此年行师,当克以不?”《北史·元祯传》:“禎 告诸 蛮 曰:‘尔乡里作贼如此,合死以不?’”唐 韩愈《送杨少尹序》:“不知 杨侯 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两?马几匹?道边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以否?”朱熹 考异:“以、与通用。”《旧唐书·虢王凤传》:“融 私使问其所亲成均助教 高子贡 曰:‘可入朝以否?’子贡 报曰:‘来必取死。’”
- 8.
僞书释义:⒈伪造的文书、信件。《史记·封禅书》:“﹝文成将军 少翁 ﹞乃为帛书以饭牛,详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奇。杀视得书,书言甚怪。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是伪书,於是诛文成将军,隐之。”明 沉德符《野获编·吏部二·赝书》:“钟会 作伪书以赚宝剑。”⒉指伪造文书。《史记·货殖列传》:“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没於赂遗也。”⒊托名伪造的书籍。唐 刘知几《史通·因习》:“而 扬雄 撰《蜀记》,子贡 著《越絶》,虞 裁《江表传》,蔡 述《后梁史》,考斯众作,咸是伪书,自可类聚相从,合成一部。”明 胡应麟
- 9.
十哲释义:指十位或十数位德才出众者或某一方面突出的名人。 (1)指 孔子 的十个弟子: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自 唐 定制,从祀 孔 庙,列侍 孔子 近侧。开元 时,颜渊 配享,升 曾参,后 曾参 配享,升 子张。后代又增 有若 及 宋 朱熹,合称“十二哲”。唐 王勃《益州夫子庙碑》:“自四教远而微言絶,十哲丧而大义乘。”清 昭槤《啸亭杂录·崇理学》:“仁皇(康熙)夙好 程 朱 ……特命 朱子 配祠十哲之列。”参阅《论语·先进》、《旧唐书·礼仪志四》。(2)指十位名将。唐 开
- 10.
卑俯释义:《左传·定公十五年》:“邾子 执玉高,其容欲仰;公受玉卑,其容俯。 子贡 曰:‘以礼观之,皆有死亡焉……高、仰,骄也;卑、俯,替也。’”后因以“卑俯”形容依附权贵,仰人鼻息。汉 蔡邕《释诲》:“卑俯乎外戚之门,乞助乎近贵之誉,荣显未副,从而颠踣。”
- 11.
卫赐释义:指 孔子 弟子 子贡,姓 端木,名 赐。因其为 卫 人,故称。《左传·哀公十一年》:“卫赐 进曰:‘州仇 奉甲从君。’而拜。”孔颖达 疏:“子贡,卫 人,故称 卫赐。”汉 冯衍《显志赋》:“卑 卫赐 之阜货兮,高 颜回 之所慕。”旧题 宋 尤袤《全唐诗话·阎济美》:“谓 曰:‘前足下试《蜡日祈天宗赋》,以 鲁丘 对 卫赐,则 子贡 也。’”
- 12.
商赐释义:指 孔子 弟子 子夏(卜商)与 子贡(端木赐)。
- 13.
啓颡释义:即稽颡。 古时一种跪拜礼。叩头;以额触地。《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子张 有父之丧,公明仪 相焉;问启顙於 孔子。”《晋书·苻坚载记下》:“晋主 自当衔璧舆櫬,启顙军门。”《新唐书·于休烈传》:“侍中 裴光庭 曰:‘吐蕃 不识礼经,孤背国恩,今求哀启顙,许其降附。’”
- 14.
善藴释义:《论语·子罕》:“子贡 曰:‘有美玉於斯,韞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后因以“善藴”喻指待机施展才能。蕴,通“韞”。
- 15.
四友释义:⒈指周文王四个亲信大臣南宫括、散宜生、閎夭、太颠。⒉指孔子四个学生颜渊、子贡、子张、子路。⒊指四位相知的朋友。如《三国志·吴志·孙登传》以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为太子孙登四友;《晋书·王澄传》以王敦、谢鲲、庾敳、阮修为王衍四友;《南齐书·褚炫传》以褚炫、刘俣、谢朏、江斅为四友;《新唐书·文艺传上·杜审言》以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为“文章四友”。⒋借指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
- 16.
四科释义:⒈孔 门四种科目。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邢昺 疏:“夫子门徒三千,达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惟举十人者,但言其翘楚者耳。”《后汉书·郑玄传》:“仲尼 之门,考以四科。”⒉南朝 宋 东观 设置的四门学科。指儒学、玄学、文学、史学。《南史·王俭传》:“宋明帝 泰始 六年,置 总明观,以集学士,或谓之 东观。置东观祭酒一人,总明 访举郎二人,儒、玄、文、史四科,科置学士十人,其餘令史以下各有差。”⒊汉 代举
- 17.
土喻释义:孔子在家闲坐,他的学生子贡陪侍在旁,请教孔子应该如何做到谦虚谨慎地待人。 孔子说:“你的问题问得好呀!对人谦虚有礼,大概就像大地那样吧!”子贡不明白孔子的意思。
- 18.
夫子墙释义:《论语·子张》:“子贡 曰:‘……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本为 子贡 形容 孔子 学问道德之高,后以“夫子墙”比喻人之才德高不可攀。
- 19.
夫子自道释义:本想说别人的 优缺点而事实上却说着了自己。 《论语·宪问》:“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 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自道:自己说自己。
- 20.
子贡赎人释义: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的补偿和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拒绝了国家的补偿。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子贡:孔子的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