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补正 补正的意思
zhèng

补正

简体补正
繁体補正
拼音bǔ zhèng
注音ㄅㄨˇ ㄓ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ǔ,(1) 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组词】:缝补。补葺。亡羊补牢。(2) 把缺少的东西充实起来或添上。【组词】:弥补。补充。贴补。补习。滋补。(3) 益处。【组词】:不无小补。于事无补。

zhèng zhēng,(1) 不偏斜,与“歪”相对。【组词】: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2) 合于法则的。【例句】: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3) 合于道理的。【组词】:正道。正确。正义。正气。(4) 恰好。【组词】: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例句】:他正在开会。(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组词】:正面。正本。(7) 纯,不杂。【组词】:正色。正宗。正统。纯正。(8) 改去偏差或错误。【组词】: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组词】:正方形。(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组词】:正电。(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例句】:正数(shù)。(12) 姓。 ◎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

基本含义

指对错误或缺陷进行修复或纠正。

补正的意思

补正 [bǔ zhèng]

1. 增补订正。

对原版本进行了全面补正。

[add and correct;]

补正 引证解释

⒈ 补充,修正。

南朝 宋 何承天 《上元嘉历表》:“若谬有可採,庶或补正闕谬,以备万分。”
清 毕沅 《<晋书地理志新补正>序》:“沅 官事之暇,嗜博观史籍,间以所见,校正此志譌漏凡数百条,又採他地理书,可以补正闕失者皆録入焉。”
鲁迅 《<嵇康集>序》:“惟此所闕失,得由彼书补正,兼具二长,乃成较胜。”


国语词典

补正 [bǔ zhèng]

⒈ 补充缺漏,修正错误。

《宋书·卷一二·律历志中》:「若谬有可采,庶或补正阙谬,以备万分。」


补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丘甲释义:古代军赋制度四丘为甸,每甸出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鲁成公 因 齐 难,临时增征甲士,改为每丘出一人,称为丘甲。《春秋·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杜预 注:“《周礼》: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井,出戎马一匹,牛三头。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出长轂一乘,戎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此甸所赋,今 鲁 使丘出之,讥重敛。”顾炎武 补正:“要之,其实为益兵,向之四丘共出三甲者,今使每丘出一甲尔。”一说,古代农工分职,制甲为“工民”之事,鲁 违常制,使“丘民”作甲,称丘甲。见《穀梁传
    • 2.
      伏事释义:⒈隐秘的事情。《战国策·赵策四》:“楼缓 将使,伏事辞行。”吴师道 补正:“‘伏事’句,隐祕之事也。”⒉指在朝廷或官员属下任职。《文选·陆机<吴王郎中时从梁陈作>诗》:“谁谓伏事浅,契濶踰三年。”李善 注:“《周礼·大司徒》:‘颁职事,十有二曰服事。’郑司农 曰:‘服事,谓为公家服事也。’‘服’与‘伏’同,古字通。”南朝 宋 鲍照《谢上除启》:“臣伏事日浅,蒙荷已丰。”宋 张齐贤《洛阳搢绅旧闻记·安中令大度》:“刘某 曰:‘某伏事岁久,受恩亦多,忽见近日作为,某忧惧及祸,不忍遽辞诀。某今日乞 令公 与罪名
    • 3.
      千乘释义:⒈兵车千辆。古以一车四马为一乘。《左传·襄公十八年》:“鲁 人、莒 人皆请以车千乘自其乡入。”《孙子·作战》:“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駟,革车千乘,带甲十万。”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王车驾千乘,选徒万骑,畋於海滨。”清 毕沅《晋书地理志新补正》:“戎马四千匹,兵车千乘。”⒉战国 时期诸侯国,小者称千乘,大者称万乘。《韩非子·孤愤》:“万乘之患,大臣太重;千乘之患,左右太信:此人主之所公患也。”汉 刘向《说苑·至公》:“夫不以国私身捐千乘而不恨,弃尊位而无忿,可以庶几矣。”宋 苏轼《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
    • 4.
      塑形释义:通过身高、体重、年龄、三围等人体数据经科学计算而得出个体标准尺寸,进行有针对性地塑形计划,修震补正,使个体的外形符合标准,获得视觉上的外在美。
    • 5.
      孝男释义:⒈居丧的儿子。《八琼室金石补正·唐金大娘圹志》:“孝男 徐德行 以 大唐寳应 元年七月十四日葬 金大娘 於 崑山 依仁冈,从父穴也。”⒉泛指居丧的儿孙。《红楼梦》第一一一回:“走了半日,来至 铁槛寺 安灵,所有孝男等俱应在庙伴宿。”⒊对父母行孝道的男子。明 高明《琵琶记·一门旌奖》:“显文明,开盛治,説孝男,并义女。”
    • 6.
      新唐书释义:史书名。 宋欧阳修、宋祁等撰。共二百二十五卷,包括本纪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列传一百五十卷。行文记事较《旧唐书》简略,但补正了前书的若干舛漏,还增加了以往史书所没有的《仪卫志》《选举志》《兵志》等。关于少数民族的记载,也比《旧唐书》详尽。
    • 7.
      明言释义:⒈明著之言;明白的话。《战国策·秦策一》:“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吴师道 补正:“谓明著之言,章显之理。”续范亭《五百字诗》:“古人有明言,兵后成荒年。”⒉犹明辩。明白辩说。《庄子·大宗师》:“汝必躬行仁义而明言是非。”⒊明白说出来。《韩非子·说难》:“贵人有过端,而説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则身危。”《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船上人多,切勿明言!”⒋明哲的话。如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又名《喻世明言》。
    • 8.
      曲踊释义:向上跳。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魏犫 束胸见使者,曰:‘以君之灵,不有寧也。’距跃三百,曲踊三百。”杜预 注:“曲踊,跳踊也。”孔颖达 疏:“曲踊,以曲为言,则谓向上跳而折復下。”一说为横跳。《左传杜解补正》引 邵宝 曰:“跃踊者,皆絶地而起,所谓跳也。距跃,直跳也。曲踊,横跳也。横跳必先直而旋,故不曰横而曰曲。”后用以泛指跳跃,表示奋厉的气概。唐 陆龟蒙《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诗:“匹夫能曲踊,万骑可横行。”清 赵翼《行围即景·跳驼》诗:“是谁捷足矜跳腾,曲踊能向驼身越。”
    • 9.
      木披释义:因果实多,致使树枝断裂。 用以比喻臣下势大妨主。语本《战国策·秦策三》:“范雎 曰……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国,尊其臣者卑其主。”吴师道 补正:“披,折也。”《梁书·张缵传》:“贾生 方于指大,应侯 譬之木披。所以居宗振末,强本弱枝。”
    • 10.
      栖鵀释义:《三国志·魏志·张臶传》:“正始 元年,戴鵀之鸟,巢 臶 门阴。臶 告门人曰:‘夫戴鵀阳鸟,而巢门阴,此凶祥也。’乃援琴歌咏,作诗二篇,旬日而卒。”后因以“栖鵀”谓死亡的预兆。《八琼室金石补正·唐国子律学直讲仇道朗墓志》:“不谓栖鵀歛羽,俄叹沉舟之酷。”
    • 11.
      校补释义:考订并补正。
    • 12.
      滑汰释义:同“滑澾”。《隶续·汉武都太守李翕天井道碑》:“冬雪则冻渝,夏雨滑汰。”宋 苏轼《秧马歌》:“以我两足为四蹄,耸踊滑汰如鳧鷖。”清 梁同书《直语补正》:“汉《天井道碑》:‘夏雨滑汰。’唐 宋 人诗,多作‘滑澾’,不如‘汰’字之古。”
    • 13.
      盘盂释义:亦作“盘杅”。圆盘与方盂的并称。用于盛物。古代亦于其上刻文纪功或自励。《战国策·赵策一》:“昔者,五国之王,尝合横而谋伐 赵,参分 赵国 壤地,著之盘盂,属之讎柞。”吴师道 补正:“言其日见而不忘。”《韩非子·大体》:“豪杰不著名於图书,不録功於盘盂,记年之牒空虚。”《后汉书·崔駰传》:“远察近览,俯仰有则,铭诸几杖,刻诸盘杅。”李贤 注:“杅亦盂也。”晋 潘尼《乘舆箴》:“虽以 尧、舜、汤、武 之盛,必有诽谤之木,敢諫之鼓,盘杅之铭,无讳之史。”唐 司空图《解县新城碑》:“窃惟自古恢扬盛业,激赞宏图,朝
    • 14.
      神丛释义:神灵依托的群树。以茂密林木多立神祠而名。《战国策·秦策三》:“应侯 谓 昭王 曰:亦闻 恒思 有神丛与?恒思 有悍少年,请与丛博,曰:‘吾胜丛,丛籍我神三日;不胜丛,丛困我。’乃左手为丛投,右手自为投,胜丛。丛籍其神,三日,丛往求之,遂弗归。五日而丛枯,七日而丛亡。今国者,王之丛;势者,王之神。籍人以此,得无危乎?”鲍彪 注:“灌木中有神灵託之。”吴师道 补正:“《墨子》:‘建国少择木之修茂者,以为丛位。’《史》:‘丛祠。’《索隐》云:‘高诱 注云:神,祠;丛,树也。’”后用以比喻仗势的权臣。《明史·黄道
    • 15.
      积疑释义:多年的疑惑。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半山》:“友人 沉文学 秋阳偶过,为余言,积疑顿释,为之大快。”张元济《涉园序跋集录·盘洲文集》:“上板之时,元济 重加勘订,间有漏误,从而补正,所增殆犹什一焉。积疑若释,善可知已。”
    • 16.
      稚艾释义:少年与老年;老少。《八琼室金石补正·宋平蛮碑》:“贼虐衣冠,驱虏稚艾。”
    • 17.
      老悖释义:亦作“老誖”。 年老昏乱,不通事理。《战国策·楚策四》:“襄王 曰:‘先生老悖乎?将以为 楚国 祅祥乎?’”吴师道 补正:“悖,乱也。言老而耄乱也。”《汉书·疏广传》:“吾岂老誖不念子孙哉?”宋 陆游《跋范巨山家训》:“巨山 父子不以予为老悖。”《水浒后传》第二三回:“姚平仲 忿然回营,召将校计议道:‘种师道 真是老悖无能!’”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一回:“家人亦似信非信,或且笑 崇 母为老悖。”
    • 18.
      裁定释义:人民法院就诉讼程序中的问题或补正判决书的笔误而作出的决定。 适用于不予受理、管辖权异议、驳回起诉、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撤诉、中止或终结诉讼、中止或终结执行、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不予执行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等。
    • 19.
      词苑丛谈释义:词话。 清代徐fe42撰。十二卷。分体制、音韵等七门,辑录词人的事迹及有关掌故,材料较为丰富。书中的某些缺点,后在冯金伯的《词苑萃编》中有所补正。
    • 20.
      退思补过释义:退思:退朝后检查自己的言行;过:过失,错误。表示事后省察自己的言行,有没有错误必须补正的地方。

补正(buzh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补正是什么意思 补正读音 怎么读 补正,拼音是bǔ zhèng,补正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补正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