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整 [bù zhěng]
1. 不端正,不整齐。
不整 引证解释
⒈ 不端正,不整齐。
引《左传·宣公十二年》:“盈而以竭,夭且不整,所以凶也。”
唐 白居易 《长恨歌》:“云鬢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王 一日游市廛,忽遇 赵 东楼,巾袍不整,形色枯黯。”
国语词典
不整 [bù zhěng]
⒈ 紊乱、杂乱。
引《三国演义·第五〇回》:「军器旗旛,纷纷不整。」
不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倒八歪释义:指十分凌乱不整齐。
- 2.
万有不齐释义:指世上一切事物并不整齐划一而是各有各的特殊情况。
- 3.
万类不齐释义:万类:指一切东西。 指世上一切事物并不整齐划一而是各有各的特殊情况。
- 4.
不修释义:⒈不修明;不整治。《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不脩其政德,而贪昧於诸侯,以逞其愿,欲久,得乎?”三国 吴 韦昭《博弈论》:“人事旷而不脩。”⒉不修缮。汉 班彪《北征赋》:“过 泥阳 而太息兮,悲祖庙之不脩。”⒊不学习;不讲究。《汉书·高帝纪下》:“高祖 不脩文学,而性明达。”清 侯方域《司成公家传》:“公为人和易有容,不修苛节,见人无贵贱皆与饮酒。”
- 5.
不整释义:不端正,不整齐。《左传·宣公十二年》:“盈而以竭,夭且不整,所以凶也。”唐 白居易《长恨歌》:“云鬢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鸦头》:“王 一日游市廛,忽遇 赵 东楼,巾袍不整,形色枯黯。”
- 6.
不脩释义:⒈不修明;不整治。《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不脩其政德,而贪昧於诸侯,以逞其愿,欲久,得乎?”三国 吴 韦昭《博弈论》:“人事旷而不脩。”⒉不修缮。汉 班彪《北征赋》:“过 泥阳 而太息兮,悲祖庙之不脩。”⒊不学习;不讲究。《汉书·高帝纪下》:“高祖 不脩文学,而性明达。”清 侯方域《司成公家传》:“公为人和易有容,不修苛节,见人无贵贱皆与饮酒。”
- 7.
乌纱释义:⒈指古代官员所戴的乌纱帽。唐 皮日休《夏景冲淡偶然作》诗:“祗隈蒲褥岸乌纱,味道澄怀景便斜。”宋 王禹偁《<李太白真赞>序》:“龙竹自携,乌纱不整;异貌无匹,华姿若生。”《平山冷燕》第一回:“喝声未絶,只见班部中闪出一官,乌纱象简,趋跪丹墀。”⒉泛指官帽。清 洪楝园《后南柯·辞职》:“想当年司宪护高牙,误军事褫乌纱,如炉王法便追拿。”参见“乌纱帽”。⒊借指官位。明 孙仁孺《东郭记·与之大夫》:“覷了这人情笑杀,可道当今底是识乌纱。”参见“乌纱帽”。⒋黑纱织物。参见“乌纱髻”。
- 8.
乱蓬蓬释义:状态词。形容须发或草木凌乱:衣冠不整,头发也乱蓬蓬的。乱蓬蓬的茅草。
- 9.
了鸟释义:⒈悬物貌。见翟灝《通俗编·身体》。引伸为颠倒,不整齐。⒉门窗上的金属搭扣。
- 10.
二不挂五释义:方言。 谓不整齐。
- 11.
倨横释义:傲慢骄横。《新唐书·陆亘传》:“礼史 孟真 练容典,博士降色访逮,史倚以倨横。” 宋 洪迈 《容斋三笔·监司徒巡检》:“至有倨横之人,责桥道不整,驱之车前,使徒步与卒伍齿者。”
- 12.
偏倚释义:⒈有所偏重或偏向。⒉不整齐。
- 13.
军容不整释义:衣装不整,形象不正,纪律涣散,影响军容。
- 14.
凌乱不堪释义:形容没有秩序、十分不整齐的样子。
- 15.
凌乱释义:不整齐;没有秩序:凌乱不堪。楼上传来凌乱的脚步声。也作零乱。
- 16.
剌阘释义:犹邋遢。不整洁;不利落。
- 17.
参差不一释义:形容不整齐或不一致。 同“参差不齐”。
- 18.
参差不齐释义:参差:长短、高低不齐。 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 19.
吊儿郎当释义:状态词。 形容仪容不整、作风散漫、态度不严肃等。
- 20.
塌拉释义:⒈脚后跟踩着鞋后帮。 如:塌拉着鞋走路;别把鞋塌拉坏了。⒉形容破旧或者不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