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厉风 厉风的意思
fēng

厉风

简体厉风
繁体厲風
拼音lì fēng
注音ㄌ一ˋ ㄈ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ì,(1) 严格。【例句】:厉禁(➊列队警戒;➋严厉的禁令)。厉行(xíng )节约。(2) 严肃。【组词】:严厉。声色俱厉。(3) 凶猛。【组词】:厉害。雷厉风行。色厉内荏。(4) 磨,使锋利。【组词】:厉兵秣马。再接再厉。(5) 古同“疠”、“癞”,恶疮。(6) 姓。

fēng fěng, ◎ 古同“讽”,讽刺。

基本含义

形容风势强劲猛烈。

厉风的意思

厉风 [lì fēng]

1. 大风;烈风。

2. 指西北风。

4. 喻以高尚的行为激励影响。

厉风 引证解释

⒈ 大风;烈风。

《庄子·齐物论》:“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
成玄英 疏:“厉,大也,烈也。”
唐 慧皎 《高僧传·犍陀勒》:“勒 令执袈裟角,唯闻厉风之响,不復觉倦,须臾至寺。”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禨祥·郊坛大风》:“次晨厉风震荡,从官辟易,至不能成礼而罢。”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故其平生,如狂涛,如厉风,举一切伪饰陋习,悉与荡涤。”

⒉ 指西北风。

《吕氏春秋·有始》:“西北曰厉风。”

⒊ 喻以高尚的行为激励影响。

《隶释·汉孝廉柳敏碑》:“君清节俭约,厉风子孙。”

⒋ 即疠风。中医病名,麻风病。

《素问·风论》“癘者,有荣气热胕,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於脉而不去,名曰癘风,或名曰寒热” 唐 王冰 注:“始为寒热,热成曰厉风。”


国语词典

厉风 [lì fēng]

⒈ 暴风、烈风。

《庄子·齐物论》:「厉风济,则众窍为虚。」

⒉ 西北风。也作「丽风」。

《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何谓八风?……西北曰厉风。」


厉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杀释义:⒈不断其命。《穀梁传·僖公九年》:“葵丘 之会,陈牲而不杀。”杨士勋 疏:“虽盟而不歃血谓之不杀。”宋 曾巩《亳州谢到任表》:“运独断之明,则天清水止;昭不杀之武,则雷厉风行。”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七:“‘不杀穷人不富’,是他的主意,他的手沾满了佃户 劳金 的红血。”⒉不尽。《醉醒石》第三回:“汤家 父母听得这话,喜欢不杀道:‘如此听凭 冯亲家 那边,择个日子便了。’”⒊不减;不衰。《公羊传·僖公二十二年》:“《春秋》辞繁而不杀者,正也。”何休 注:“杀,省也。”《文选·扬雄<长杨赋>》:“意者以为
    • 2.
      丽风释义:即厉风。 西北风。丽,通“厉”。
    • 3.
      作风凌厉释义:形容人做事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
    • 4.
      八风释义:八方之风。《吕氏春秋·有始》:“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曰熏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厉风,北方曰寒风。”《淮南子·墬形训》:“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条风,东南曰景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丽风,北方曰寒风。”《说文·风部》:“风,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閶闔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左传·隐公五年》:“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陆德明 释文:“八方之风,谓东方谷风,东南清明风,南
    • 5.
      明快释义:⒈(语言、文字等)明白通畅;不晦涩不呆板:笔法明快。 ⒉性格开朗直爽;办事有决断:她为人明快达观,工作起来雷厉风行。
    • 6.
      见事风生释义:指遇事雷厉风行。
    • 7.
      踔厉风发释义:形容精神振奋,意气风发。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 8.
      踔厉释义:精神振奋:踔厉风发。发扬踔厉。
    • 9.
      雷令风行释义:犹言雷厉风行。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 10.
      雷厉风行释义: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执行政策、命令等要求严,行动快。《新唐书·韩愈传》:“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乾转坤,关机阖开,雷厉风飞。”
    • 11.
      雷厉风飞释义:⒈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同“雷厉风行”。⒉严厉威猛。
    • 12.
      风生释义:⒈起风。晋 潘岳《为诸妇祭庾新妇文》:“室虚风生,牀尘帷举。”唐 李白《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诗:“水退池上热,风生松下凉。”⒉犹言雷厉风行。《汉书·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廻避。”颜师古 注:“风生,言其速疾不可当也。”元 刘祁《归潜志》卷七:“遇事风生,吏民称快。”⒊形容气氛活跃。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七宝山座》:“惟 张九龄 论辩风生,升此座,餘人不可阶也。”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一》:“俄而 文皇 到来,精彩惊人,揖而坐。神气清朗,满坐风生,顾盼伟如也。”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
    • 13.
      风迹释义:⒈犹风节;风操。 《后汉书·朱浮传》:“浮 年少有才能,颇欲厉风迹,收士心。”李贤 注:“风化之迹也。”宋 沉括《赠屯田员外郎叶君墓志铭》:“君之才学无所施当世。然予与君之子与孙游,其规模风跡,予有以知其才。”⒉犹政绩。《宋书·良吏传序》:“今採其风迹粗著者,以为《良吏篇》云。”宋 叶适《平江县王文正公祠堂记》:“其为民补弊剔蠹,锄其悍顽,而兴作利政,以惠养之,意必有风迹可述。”⒊根据传闻而追踪寻迹。明 宋濂《故岐宁卫经历熊府君墓铭》:“州县官多失廉平,君阴风跡数十辈,悉如法论罢之。”
    • 14.
      风旨释义:⒈指君主的旨意,意图。 《公羊传·庄公元年》“天子嫁女於诸侯”汉 何休 注:“礼:尊者嫁女于卑者,必持风旨。”《隋书·裴矩传》:“﹝ 裴矩 ﹞承望风旨,与时消息,使 高昌 入朝,伊吾 献地,聚粮 且末,师出 玉门。”清 侯方域《南省试策三》:“皇帝诚厉风旨,於此中得一二人如 恩 与 吉 者,俾侍太子,则一暴十寒之病庶几免矣。”⒉泛指意旨,意图。《后汉书·鲍永传》:“莽 以 宣 不附己,欲灭其子孙。都尉 路平 承望风旨,规欲害 永。”宋 范仲淹《与韩魏公书》:“使死者全名,生者服义,敢不钦佩风旨。”梁启超《
    • 15.
      风行释义:⒈迅速: 雷厉风行。⒉普遍流行;盛行:风行全国。

厉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杀释义:⒈不断其命。《穀梁传·僖公九年》:“葵丘 之会,陈牲而不杀。”杨士勋 疏:“虽盟而不歃血谓之不杀。”宋 曾巩《亳州谢到任表》:“运独断之明,则天清水止;昭不杀之武,则雷厉风行。”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七:“‘不杀穷人不富’,是他的主意,他的手沾满了佃户 劳金 的红血。”⒉不尽。《醉醒石》第三回:“汤家 父母听得这话,喜欢不杀道:‘如此听凭 冯亲家 那边,择个日子便了。’”⒊不减;不衰。《公羊传·僖公二十二年》:“《春秋》辞繁而不杀者,正也。”何休 注:“杀,省也。”《文选·扬雄<长杨赋>》:“意者以为
    • 2.
      丽风释义:即厉风。 西北风。丽,通“厉”。
    • 3.
      作风凌厉释义:形容人做事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
    • 4.
      八风释义:八方之风。《吕氏春秋·有始》:“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曰熏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厉风,北方曰寒风。”《淮南子·墬形训》:“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条风,东南曰景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丽风,北方曰寒风。”《说文·风部》:“风,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閶闔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左传·隐公五年》:“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陆德明 释文:“八方之风,谓东方谷风,东南清明风,南
    • 5.
      明快释义:⒈(语言、文字等)明白通畅;不晦涩不呆板:笔法明快。 ⒉性格开朗直爽;办事有决断:她为人明快达观,工作起来雷厉风行。
    • 6.
      见事风生释义:指遇事雷厉风行。
    • 7.
      踔厉风发释义:形容精神振奋,意气风发。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 8.
      踔厉释义:精神振奋:踔厉风发。发扬踔厉。
    • 9.
      雷令风行释义:犹言雷厉风行。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 10.
      雷厉风行释义: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执行政策、命令等要求严,行动快。《新唐书·韩愈传》:“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乾转坤,关机阖开,雷厉风飞。”
    • 11.
      雷厉风飞释义:⒈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同“雷厉风行”。⒉严厉威猛。
    • 12.
      风生释义:⒈起风。晋 潘岳《为诸妇祭庾新妇文》:“室虚风生,牀尘帷举。”唐 李白《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诗:“水退池上热,风生松下凉。”⒉犹言雷厉风行。《汉书·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廻避。”颜师古 注:“风生,言其速疾不可当也。”元 刘祁《归潜志》卷七:“遇事风生,吏民称快。”⒊形容气氛活跃。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七宝山座》:“惟 张九龄 论辩风生,升此座,餘人不可阶也。”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一》:“俄而 文皇 到来,精彩惊人,揖而坐。神气清朗,满坐风生,顾盼伟如也。”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
    • 13.
      风迹释义:⒈犹风节;风操。 《后汉书·朱浮传》:“浮 年少有才能,颇欲厉风迹,收士心。”李贤 注:“风化之迹也。”宋 沉括《赠屯田员外郎叶君墓志铭》:“君之才学无所施当世。然予与君之子与孙游,其规模风跡,予有以知其才。”⒉犹政绩。《宋书·良吏传序》:“今採其风迹粗著者,以为《良吏篇》云。”宋 叶适《平江县王文正公祠堂记》:“其为民补弊剔蠹,锄其悍顽,而兴作利政,以惠养之,意必有风迹可述。”⒊根据传闻而追踪寻迹。明 宋濂《故岐宁卫经历熊府君墓铭》:“州县官多失廉平,君阴风跡数十辈,悉如法论罢之。”
    • 14.
      风旨释义:⒈指君主的旨意,意图。 《公羊传·庄公元年》“天子嫁女於诸侯”汉 何休 注:“礼:尊者嫁女于卑者,必持风旨。”《隋书·裴矩传》:“﹝ 裴矩 ﹞承望风旨,与时消息,使 高昌 入朝,伊吾 献地,聚粮 且末,师出 玉门。”清 侯方域《南省试策三》:“皇帝诚厉风旨,於此中得一二人如 恩 与 吉 者,俾侍太子,则一暴十寒之病庶几免矣。”⒉泛指意旨,意图。《后汉书·鲍永传》:“莽 以 宣 不附己,欲灭其子孙。都尉 路平 承望风旨,规欲害 永。”宋 范仲淹《与韩魏公书》:“使死者全名,生者服义,敢不钦佩风旨。”梁启超《
    • 15.
      风行释义:⒈迅速: 雷厉风行。⒉普遍流行;盛行:风行全国。

厉风造句

1.廉政建设必须一策既出,八方呼应,雷厉风行!

2.在警方雷厉风行地扫荡之下,许多不法行业销声匿迹。

3.推行扫黑政策时,就要雷厉风行,以避免姑息养奸。

4.队长说话做事雷厉风行,毫不拖泥带水。

5.这位部长雷厉风行、锄恶务尽纺作风,令人耳目一新。

6.这位部长雷厉风行、锄恶务尽的作风,令人耳目一新。

7.新院长办事雷厉风行,说到做到,所以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信任。

8.这位老板说到做到,雷厉风行的作风,令部属兢兢业业。

9.为了禁绝不良书刊,警方雷厉风行地执行扫黄工作。

10.我军正以雷厉风行之力,向敌军挺进。

11.这一阵子禁用塑胶袋措施雷厉风行地推行,取得了很大的效果。

12.市区交通的改善,在警方雷厉风行地取谛下,显然已收到了相当的效果。

13.今天调卷,明天提人,颇觉雷厉风行。

14.一阵厉风吹来,成片的雪花像一根根锋利的银针,刺向大地。

15.在警方雷厉风行地扫荡之下,许多不法行业销声匿跡。

16.市区交通的改善,在警方雷厉风行地取諦下,显然已收到了相当的效果。

17.廉政建设必须八方呼应,雷厉风行。

18.他那雷厉风行的作风给战士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他办事总是雷厉风行,说干就干。

20.他办事雷厉风行,一定能按期完成任务。

厉风(lif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厉风是什么意思 厉风读音 怎么读 厉风,拼音是lì fēng,厉风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厉风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