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镇安 镇安的意思
zhènān

镇安

简体镇安
繁体鎮安
拼音zhèn ān
注音ㄓㄣˋ ㄢ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èn,(1) 压。【例句】:镇尺(用金属、玉石等制成的尺形文具,用来压书和纸。亦称“镇纸”,“压尺”)。镇痛。(2) 以武力维持安定。【例句】:镇压(用强力压制,不许进行政治活动)。镇反。镇服。镇慑。镇守。(3) 安定。【组词】:镇静。镇定。(4) 军事上重要的地方。【组词】:边防重镇。(5) 中国县以下的行政区划单位。(6) 较大的集市。【组词】:城镇。村镇。(7) 把饮料等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凉。【组词】:冰镇。(8) 整个一段时间。【例句】:镇日(整天)。(9) 时常。【例句】:十年镇相随。(10) 中国明、清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11) 姓。

ān,(1) 平静,稳定。【组词】:安定。安心。安宁。安稳。安闲。安身立命。安邦定国。(2)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组词】:安民。安慰。安抚。(3)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组词】: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4)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组词】:平安。转危为安。(5) 装设。【组词】:安置。安家立业。(6)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安的什么心?(7) 疑问词,哪里:安能如此?(8) 姓。

基本含义

稳定安定,使人心神平静。

镇安的意思

镇安 [zhèn ān]

1. 安定。

镇安 引证解释

⒈ 安定。

《汉书·王莽传下》:“京师门户不容者,开高大之,以视百蛮,镇安天下。”
《后汉书·刘焉传》:“焉 以为刺史威轻……乃建议改置牧伯,镇安方夏。”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二》:“时 杨石斋 秉政,卒能缉睦宫闈,镇安中外。”


镇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方重释义:端方持重。《后汉书·牟融传》:“明年,代 伏恭 为司空,举动方重,甚得大臣节。”宋 欧阳修《镇安军节度使程公神道碑铭》:“公性方重,寡言笑。”明 冯梦龙《智囊补·上智·屠枰石》:“宋 韩亿 性方重,累官尚书左丞。”《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宝元二年》:“齐 方重有风采,自初仕,未尝至权门。”
    • 2.
      木客诗释义:宋 苏轼《虔州八境图》诗之八:“回峰乱嶂鬱参差,云外高人世得知。谁向空山弄明月,山中木客解吟诗。”王十朋 注引 赵次公 曰:“《寰宇记》所载 上洛山 多木客,乃鬼类也,形似人,语亦似人。而 徐鉉 小説载 鄱阳 山中有木客,自言 秦 时造 阿房宫 采木者也,食木实,遂得不死,时就民间饮酒,为诗一章云:‘酒尽君莫酤,壶倾我当发。城市多嚣尘,还山弄明月。’”后因以“木客诗”谓山居野人所吟之歌诗。清 赵翼《奉命出守镇安岁杪出都》诗:“离筵忍打花奴鼓,空谷将賡木客诗。”参阅 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沿袭》、明 邝露《
    • 3.
      氽师乡释义:余师乡地处镇安县西南60公里处,是县城通往西南一乡两镇和木王国家森林公园的交通要道。
    • 4.
      讼堂释义:旧时审理诉讼案件的场所。 唐 王昌龄《送欧阳会稽之任》诗:“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元 王恽《简寄庞云卿》诗:“讼堂归去早,揔是钓诗钩。”清 赵翼《簷曝杂记·镇安民俗》:“前后在任几两年,仅两坐讼堂,郡人已叹为无留狱,则简僻可知也。”
    • 5.
      逼胁释义:⒈亦作“逼脇”。犹胁迫。《后汉书·献帝纪》:“郭氾 使其将 伍习 夜烧所幸学舍,逼胁乘舆。”南朝 宋 鲍照《野鹅赋》:“入长罗之逼胁,负高缴之樊縈。”《太平广记》卷四七八引 唐 李玫《纂异记·徐玄之》:“大王逼脇生人,滞留幽穴,锡兹咎梦,由天怒焉。”《清平山堂话本·夔关姚卞吊诸葛》:“操 虽 汉 相实 汉 贼,逼脇万乘迁神京。”清 柯悟迟《漏网喁鱼集·咸丰十年》:“到镇安民,遂逼胁多人,授以师旅名目。”龚振黄《青岛潮》附录《国民外交协会宣言》:“不知当时此约,实下哀的美敦书以恐吓逼脇取得之。”⒉胁迫。清

镇安(zhen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镇安是什么意思 镇安读音 怎么读 镇安,拼音是zhèn ān,镇安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镇安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