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学 [fǔ xué]
1. 古代官学之一种。由府一级设立。
府学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官学之一种。由府一级设立。
引宋 司马光 《议学校贡举状》:“其 开封府 举人,旧无府学,并令寓教於国子监。”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生员额数》:“洪武 初,令在京府学六十人,在外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日给廪膳。”
《儒林外史》第五回:“一个是 王德,是府学廪膳生员。”
国语词典
府学 [fǔ xué]
⒈ 古代府州县皆设学,直属于府者为府学。
引《儒林外史·第五回》:「一个是王德,是府学廪膳生员。」
府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乡贡进士释义:乡贡进士,即地方的州县官吏(如泉州府学)依据私学(如最早泉州私学潘湖仁颖书院前身仁颖书舍)养成的士人,经乡试、府试两级的选拔,合格者被举荐参加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科考试,而未能擢第者则称为“乡贡进士”。
- 2.
作育释义:⒈培养,造就。明 李东阳《重建成都府学记》:“虽道德勋业与时高下,而作育之效,磋切之益,皆不可诬。”郭沫若《天才与教育》:“为国家作育人才,这也正是人人能行的新英雄的事业吧。”⒉指耕作、养护。《解放日报》22:“多锄一次,米也出得多,又好吃,地又作育好了,明年容易捉苗。”
- 3.
侵乱释义:侵犯扰乱;干犯扰乱。 《北齐书·高市贵传》:“紇豆陵步藩 之侵乱 并州 也,高祖 破之,市贵 亦从行有功。”宋 俞文豹《吹剑录》:“实能外形骸,以理自胜,不为事物侵乱。”清 曾国藩《江宁府学记》:“道家称天,侵乱礼经,实始于此。”
- 4.
僧衲释义:⒈亦作“僧纳”。僧衣。宋 郭彖《睽车志》卷一:“俄有一人荷插,负芋栗自外归,被髮,体皆黄毛,衣故败僧衲,直入坐土榻。”⒉指穿衲衣为僧。清 冯登府《金石综例》卷二:“金 京兆府《重修府学记》:‘僧纳四十六。’王 氏 昶 曰:‘纳即衲字,不云僧腊而云僧纳,谓其著衲衣四十六年也。’”
- 5.
创辟释义:⒈开拓。清 冯班《钝吟杂录·正俗》:“陈子昂 崛起於数百年后,直追 阮公,创闢古诗,唐 诗遂有两体。”李大钊《今与古》:“妨阻过去的过失,即是创辟将来的希望。”⒉犹创新。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原道下》:“是篇题目虽似迂阔,而意义实多创闢。”清 薛福成《宁波府学记》:“此篇按时与地立言,乃无一语不创闢,无一笔不俊雅。”
- 6.
匡直释义:犹匡正。语本《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清 曾国藩《江宁府学记》:“上以佐圣朝匡直之教,下以闢异端而迪吉士。”
- 7.
发号出令释义:同“發號施令”。《礼记·经解》:“發號出令而民説謂之和,上下相親謂之仁。”《史记·苏秦列传》:“今 趙 之攻 燕 也,發號出令,不至十日而數十萬之軍軍於 東垣 矣。”唐 韩愈《贺册尊号表》:“發號出令,雲行雨施,可謂妙而無方矣。”明 李东阳《重建成都府学记》:“且今之爲政者,必有堂宇以爲發號出令之地。”
- 8.
圣母帖释义:唐 怀素 草书法帖名。 明 曹昭《格古要论·圣母帖》:“怀素 草书,颇难识,贞元 九年岁在癸丑五月刻石。宋 元祐 三年戊辰模刻上石在 陕西 西安 府学。”明 王世贞《怀素圣母帖》:“素 师诸帖皆遒瘦而露骨,此书独匀稳清熟,妙不可言。”
- 9.
声迹释义:⒈亦作“声跡”。 声望与事迹。《后汉书·李法传》:“﹝ 李法 ﹞出为 汝南 太守,政有声迹。”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大统寺》:“苏秦 时未有佛法,功德者不必是寺,应是碑铭之类,颂其声跡也。”宋 文天祥《出真州》诗序:“予平生仕宦,声迹比比,不曾至 淮。”《元典章·台纲二·体察》:“提刑按察司除声跡不好者,仰御史臺体察,虽未任满,许行奏代。”明 李东阳《武昌府学重修记》:“张公 以《春秋》举进士,绩学翰林,歷著声跡。”《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边远见职有声迹者,使之内迁。”⒉犹言音讯行踪。五代
- 10.
宏规释义:⒈宏伟的规模。汉 班固《西都赋》:“图皇基於亿载,度宏规而大起。”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明堂》:“开元 中,改明堂为听政殿,颇毁彻,而宏规不改。”《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御屏上山河一统皆图画,比及俺水泊三关也在范围。这的是帝王宏规。”清 曾国藩《江宁府学记》:“金陵 亦以时戡定。乃得就道家旧区,廓起宏规,崇祀至圣暨先贤先儒。”赵朴初《国庆颂》:“一声狮吼惊天,‘中国 人民站起!’上甘岭 外军威,三门峡 口宏规。”⒉伟大的典范。《后汉书·左周黄传论》:“吴祐、苏章、种暠、欒巴 牧民之良干,庞参、虞詡 将帅
- 11.
官板释义:⒈官府刻板刊行的书籍。如宋秘书监、茶盐司、漕司、郡庠、县斋及府州县学,元国子监、各路儒学、府学、兴文署,明南北监以及清武英殿等诸官书局所刻的书,均称官板。⒉即铜钱。
- 12.
府庠释义:府学。《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十岁进了府庠,次年第一补廩。”
- 13.
栉发释义:⒈梳理头发。 《淮南子·兵略训》:“故圣人之用兵也,若櫛髮耨苗,所去者少,而所利者多。”晋 葛洪《抱朴子·用刑》:“方之櫛髮,则所利者众,比於割疽,则所全者大,是以灸刺惨痛而不可止者以痊病也。”清 葆光子《物妖志·白蛇》:“苏州 府学前,居民小 奚,以櫛髮折枝为业。”⒉古代成年人栉发。因以借指年长。元 倪瓒《萧闲道馆听袁南宫弹琴是日风雨萧然有感而作》诗:“弱龄陪清讌,櫛髮想垂髫。相见日以老,离居梦且遥。”
- 14.
比耦释义:⒈并肩耦耕。《左传·昭公十六年》:“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杜预 注:“用次更相从耦耕。”⒉指耕田者。清 龚自珍《农宗答问第五》:“诛其大宗,放流其羣宗,取其田以食兴王之宗室、亚旅、比耦也。不能,姑徙之。”⒊语本《仪礼·大射》:“遂比三耦。”郑玄 注:“比,选次之也。”比耦,谓射礼中,选择二人为一组。明 李东阳《绍兴府学乡射圃记》:“射,艺类也,君子所不可缺……宾主有分,比耦有数。”清 夏炘《学礼管释》:“凡未射之先,司射先比耦。比,训选择。”
- 15.
玄秘塔碑释义:唐 碑。唐 武宗 会昌 元年 大达法师 建 玄祕塔 立碑。裴休 撰碑文,柳公权 正书。字体遒劲谨严,为 柳 书代表作。此碑本在 长乐 之南,后移 西安 府学,现存 陕西省 西安 碑林。
- 16.
翕绎释义:谓音声和谐相续。语本《论语·八佾》:“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明 刘基《为韩克铭题画石鼎联句图》:“笙鏞琴瑟箎与壎,五音翕绎珠泻盆。”明 李东阳《绍兴府学乡射圃记》:“将事之日,礼物咸备,笙鼓翕绎,降升有容。”
- 17.
荣褒释义:⒈盛赞。宋 范仲淹《南京府学生朱从道名述》:“朱生 振迹於盛德之下,发名於善教之始,何必 申繻 之剧论,岂异夫子之荣褒者哉!”⒉荣显褒扬。指地位、名誉。明 沉德符《野获编·徵梦·仪铭袁宗皋》:“致位上卿一品,前后富贵者三十年而后殁,荣褒悉备,世无贬词,可谓幸矣。”
- 18.
蒇工释义:亦作“蕆功”。竣工;完工。清 冯桂芬《苏太义园记》:“是役也,经始于乙巳,越四年戊申既蕆功。”清 薛福成《宁波府学记》:“同治 元年,知府 边葆诚 修葺大成殿……忠义节孝等祠墙垣,以三年二月蕆工。”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儒林传稿》:“《清容传》盖 文达 所撰,《文苑传》之嚆矢,以《儒林传》尚未蕆工,出持漕节,此事遂已。”《清史稿·德宗纪一》:“﹝ 光绪 十七年夏四月辛酉﹞ 颐和园 蕆工,上奉皇太后临幸自此始。”
- 19.
蟠极释义:遍及。语本《管子·内业》:“一言之解,上察於天,下极於地,蟠满九州。”宋 范仲淹《南京府学生朱从道名述》:“揖让乎圣贤,蟠极乎天地,此道之致也。”参见“蟠满”。
- 20.
装翦释义:装裱,修整。《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十一年》:“帝好读书著述,自为 扬州 总管,置王府学士至百人,常令修撰,以至为帝,前后近二十载,修撰未尝暂停……其正书皆装翦华浄,宝轴锦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