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旗子 旗子的意思
zi

旗子

简体旗子
繁体
拼音qí zi
注音ㄑㄧˊ ㄗ˙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í,(1) 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多是长方形或方形。【组词】:旗子。旗帜。旗号。旗舰。旗手。(2) 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共分八旗,后又建立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特指属于满族的。【例句】:旗人(满族人)。旗籍。旗袍。(3)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相当于县。

zǐ,(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组词】: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组词】:菜子。瓜子儿。子实。(3) 动物的卵。【组词】:鱼子。蚕子。(4) 幼小的,小的。【组词】:子鸡。子畜。子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例句】:子弹(dàn )。棋子儿。(6) 与“母”相对。【例句】: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组词】: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组词】:孔子。先秦诸子。(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例句】: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例句】: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组词】:子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组词】:旗子。乱子。胖子。(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例句】:敲了两下子门。(14) 姓。

基本含义

指在战斗或比赛中,旗帜一展,即可取得胜利。也泛指事情刚开始就取得了胜利的意思。

旗子的意思

旗子 [qí zi]

1. 同“旗”

[flag; banner; pennant;]

旗子 引证解释

⒈ 用绸、布、纸等制成的长方形、方形或三角形的标志,多挂在杆子上或墙壁上。

田野 《火烧岛》:“老金 站在屋顶上,把一面不知从哪里变出来的红旗子,挥舞着。”

⒉ 旗号。喻指某种名义。

鲁迅 《且介亭杂文·答曹聚仁先生信》:“文言的保护者,现在也有打了大众语的旗子的了。”
鲁迅 《<故事新编>序言》:“这时我们的批评家 成仿吾 先生正在创造社门口的‘灵魂的冒险’的旗子底下抡板斧。”


国语词典

旗子 [qí zi]

⒈ 一种具有识别或指挥作用的标帜。大多用布、纸等质料制成,可挂在杆子或墙壁上。

旗帜

⒉ 名义、借口。

如:「他打著乐捐救人的旗子,到处招摇撞骗。」


旗子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旌旗释义:各种旗子:旌旗招展。
    • 2.
      旗号释义:旧时标明军队名称或将领姓氏的旗子,现用来比喻某种名义(多指借来做坏事)。
    • 3.
      旗帜释义:⒈旗子:节日的首都到处飘扬着五彩缤纷的旗帜。⒉比喻榜样或模范:培养典型,树立旗帜。⒊比喻有代表性或号召力的某种思想、学说或政治力量等。

旗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偃息旗鼓释义:偃:放倒;息:停止。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隐蔽行军,不暴露目标。现比喻无声无息地停止运动。
    • 2.
      内大臣释义:⒈唐后期置枢密使,以宦官任之,掌承受表奏;又用宦官任护军中尉,统领神策军,防守京师。枢密使和护军中尉称为“内大臣”。⒉清制,选满洲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子弟作为皇帝侍卫,以勋戚大臣统之,称为领侍卫内大臣,共六人,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各二人。其次称内大臣,亦六人,掌先后宸御,左右翊卫,出入扈从。参阅《清通典·职官九》、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二·内大臣》。
    • 3.
      卧旗息鼓释义: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 4.
      呪旛儿释义:亦作“咒旛儿”。旧时祛邪除害的仪式中所用的一种旗子。
    • 5.
      土围子释义:原指用土石筑成的保护村庄、聚居地的围墙或障碍物。后亦用以借指反动势力盘踞的堡垒。王西彦《古屋》第一部四:“那里除了那一株并未开花的木笔花以外,只有一丛稚竹,几盆菊花,和几株栽在石砌的土围子里面的小小的焦红色的铁树。”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九:“旗子留下,插在南门旁边的土围子上头。”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九三六年,我们住在 保安。离 保安 四五十里的地方有个地主豪绅的土围子。那时候党中央的所在地就在 保安,政治影响可谓大矣,可是那个土围子里的反革命就是死不投降。”《羊城晚报》2
    • 6.
      奖旗释义:为表彰而授予的旗子。
    • 7.
      子弟书释义:即清音子弟书。清 乾隆 年间在满族八旗子弟中流传的一种曲艺。曲目多取材 明 清 小说、戏曲和当时社会故事。辛亥革命前后渐趋衰亡。震钧《天咫偶闻》卷七:“旧日鼓词,有所谓子弟书者。始刱於八旂子弟,其词雅驯,其声和缓,有东城调、西城调之分。”
    • 8.
      定风旗释义:装在桅杆上测定风向的旗子。
    • 9.
      幡幢释义:1、即幢幡。2、特指刹上之幡。幡:用竹竿等挑起来直着挂的长条形旗子。幢:古代原指支撑帐幕、伞盖、旌旗的木竿,后借指帐幕、伞盖、旌旗。
    • 10.
      干旟释义:画有或绣上鹰雕之类图形的旗子。
    • 11.
      引魂旛释义:一种垂直悬挂的旗子,丧葬时用以招引鬼魂。
    • 12.
      彩旗释义:各种颜色的旗子:迎宾大道上彩旗飘扬。
    • 13.
      心旌摇曳释义:旌:旗子;摇曳:摆动。指心神不安,就象旌旗随风飘荡不定。形容情思起伏,不能自持。
    • 14.
      手旗释义:打旗语用的旗子:手旗通信。
    • 15.
      扑旗子释义:宋代舞队中的扑旗子,是取战争和出行仪仗中以旗子作指挥的素材,采用持巾旋舞的舞蹈艺术形式,发展而成的一种传统舞蹈。
    • 16.
      招子释义:⒈招贴。⒉挂在商店门口写明商店名称的旗子或其他招揽顾客的标志。⒊着儿;办法、计策或手段。
    • 17.
      招风旗释义:置于竿上用以观察风量、风向的旗子。
    • 18.
      招魂扬幡释义:魂:古时迷信认为人死后的魂魄;幡:一种窄长的旗子,这里指招魂幡。大张旗鼓地为死者招魂。现比喻为旧事物复活摇旗呐喊。
    • 19.
      指麾释义:指挥。旧小说中常用。麾(huī):古时军队指挥用的旗子。
    • 20.
      摇旗呐喊释义:⒈古代打仗的时候,后面的人摇着旗子呐喊,给前面作战的人助威。 ⒉比喻替别人助长声势。

旗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偃息旗鼓释义:偃:放倒;息:停止。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隐蔽行军,不暴露目标。现比喻无声无息地停止运动。
    • 2.
      内大臣释义:⒈唐后期置枢密使,以宦官任之,掌承受表奏;又用宦官任护军中尉,统领神策军,防守京师。枢密使和护军中尉称为“内大臣”。⒉清制,选满洲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子弟作为皇帝侍卫,以勋戚大臣统之,称为领侍卫内大臣,共六人,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各二人。其次称内大臣,亦六人,掌先后宸御,左右翊卫,出入扈从。参阅《清通典·职官九》、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二·内大臣》。
    • 3.
      卧旗息鼓释义: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 4.
      呪旛儿释义:亦作“咒旛儿”。旧时祛邪除害的仪式中所用的一种旗子。
    • 5.
      土围子释义:原指用土石筑成的保护村庄、聚居地的围墙或障碍物。后亦用以借指反动势力盘踞的堡垒。王西彦《古屋》第一部四:“那里除了那一株并未开花的木笔花以外,只有一丛稚竹,几盆菊花,和几株栽在石砌的土围子里面的小小的焦红色的铁树。”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九:“旗子留下,插在南门旁边的土围子上头。”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九三六年,我们住在 保安。离 保安 四五十里的地方有个地主豪绅的土围子。那时候党中央的所在地就在 保安,政治影响可谓大矣,可是那个土围子里的反革命就是死不投降。”《羊城晚报》2
    • 6.
      奖旗释义:为表彰而授予的旗子。
    • 7.
      子弟书释义:即清音子弟书。清 乾隆 年间在满族八旗子弟中流传的一种曲艺。曲目多取材 明 清 小说、戏曲和当时社会故事。辛亥革命前后渐趋衰亡。震钧《天咫偶闻》卷七:“旧日鼓词,有所谓子弟书者。始刱於八旂子弟,其词雅驯,其声和缓,有东城调、西城调之分。”
    • 8.
      定风旗释义:装在桅杆上测定风向的旗子。
    • 9.
      幡幢释义:1、即幢幡。2、特指刹上之幡。幡:用竹竿等挑起来直着挂的长条形旗子。幢:古代原指支撑帐幕、伞盖、旌旗的木竿,后借指帐幕、伞盖、旌旗。
    • 10.
      干旟释义:画有或绣上鹰雕之类图形的旗子。
    • 11.
      引魂旛释义:一种垂直悬挂的旗子,丧葬时用以招引鬼魂。
    • 12.
      彩旗释义:各种颜色的旗子:迎宾大道上彩旗飘扬。
    • 13.
      心旌摇曳释义:旌:旗子;摇曳:摆动。指心神不安,就象旌旗随风飘荡不定。形容情思起伏,不能自持。
    • 14.
      手旗释义:打旗语用的旗子:手旗通信。
    • 15.
      扑旗子释义:宋代舞队中的扑旗子,是取战争和出行仪仗中以旗子作指挥的素材,采用持巾旋舞的舞蹈艺术形式,发展而成的一种传统舞蹈。
    • 16.
      招子释义:⒈招贴。⒉挂在商店门口写明商店名称的旗子或其他招揽顾客的标志。⒊着儿;办法、计策或手段。
    • 17.
      招风旗释义:置于竿上用以观察风量、风向的旗子。
    • 18.
      招魂扬幡释义:魂:古时迷信认为人死后的魂魄;幡:一种窄长的旗子,这里指招魂幡。大张旗鼓地为死者招魂。现比喻为旧事物复活摇旗呐喊。
    • 19.
      指麾释义:指挥。旧小说中常用。麾(huī):古时军队指挥用的旗子。
    • 20.
      摇旗呐喊释义:⒈古代打仗的时候,后面的人摇着旗子呐喊,给前面作战的人助威。 ⒉比喻替别人助长声势。

旗子造句

1.晚清八旗子弟的不务正业,寻花问柳,表明清朝已经走向下坡路了。

2.我们虽然是高干子女,但是决不作玩物丧志的“八旗子弟”。

3.我们虽然是高干子女,但是决不做玩物丧志的“八旗子弟”。

4.等他从口袋裡拿出一面宣传旗子,原本面面相觑的人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5.如果你能把这面旗子挂到旗杆顶部,你就可以拿这些奖品中的任何一件。

6.五十五面旗子在轻轻漂浮的战舰上自由的飘扬。

7.然后,他将那面支离破碎的旗子高高举过头顶挥舞起来。

旗子(qiz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旗子是什么意思 旗子读音 怎么读 旗子,拼音是qí zi,旗子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旗子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