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七兵释义:⒈七兵尚书的省称。《北史·崔亮传》:“转都官尚书,又转七兵,领廷尉卿,加散骑常侍。”《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元年》:“以右卫将军 宋弁 兼祠尚书,摄七兵事以佐之。”胡三省 注:“摄七兵事,摄尚书七兵曹事也。杜佑 曰:‘魏 始置五兵尚书,谓中兵,外兵,别兵,都兵,骑兵也。晋 又分中、外兵各为左右,后魏 遂为七兵尚书。’”⒉指由七情所产生的各种杂念。宋 苏舜钦《夜中》诗:“七兵乘间入,攻剽势向圮。”
- 2.
乘空释义:⒈凌空;腾空。《列子·黄帝》:“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牀。”唐 孟浩然《登龙兴寺阁》诗:“阁道乘空出,披轩远目开。”宋 周密《癸辛杂识·郑仙姑》:“至次年,女出汲井之次,忽云涌於地,不觉乘空而去。”⒉趁着空闲。《红楼梦》第三六回:“﹝ 凤姐 ﹞等那些人把东西送足了,然后乘空去回 王夫人。”茅盾《大鼻子的故事》:“他乘空儿把铜子迭起来。”⒊乘间。《西游记》第六六回:“新收了 水猿大圣,那厮遇水即兴;恐我去后,他乘空生顽,无神可治。”参见“乘间”。
- 3.
利益均沾释义:资本主义国家根据不平等条约侵略 中国 的手段之一。 如1843年 英国 强迫 清 政府签订的《虎门条约》规定,中国“将来如新恩施及各国,亦准 英国 一律均沾。”1844年 美国 强迫 清 政府签订的《望厦条约》规定 英 美 两国有权享受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 中国 所取得的一切特权,并且成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对 中国 侵略的借口。沾,也写作“霑”。清 薛福成《筹洋刍议》:“烟臺 条款,德 人藉 英 之力霑利多矣,今復以修约而诛求无已,而 英 人亦乘间而导之,合力以谋之,此皆利益均霑一语阶之厉也。”
- 4.
孤注释义:⒈谓把所有的钱并作一次赌注。比喻仅存的可资凭借的事物。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六:“﹝ 王钦若 ﹞数乘间言於上曰:‘澶渊 之役,準 以陛下为孤注与敌博耳。’”王闿运《与曾侍郎言兵事书》:“犹将回翔厉兵,孤注决胜,明示必死。”柳亚子《吊鉴湖秋女士》诗:“已拚侠骨成孤注,赢得英名震万方。”王统照《搅天风雪梦牢骚》:“二百二十吊不卖的猪从春初喂起,这是一年的最后孤注了。”⒉指赌博时输者所押的零星赌注。宋 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七:“博者以胜彩累注数者至乘。败者唯有畸零,不累注数,谓之孤注。”
- 5.
宗邑释义:宗庙所在的城邑。 《左传·哀公十四年》:“魋(桓魋)先谋公,请以 鞌 易 薄,公曰:‘不可。薄,宗邑也。’”杜预 注:“宗庙所在。”《国语·晋语一》:“夫 曲沃,君之宗也;蒲 与二 屈,君之疆也,不可以无主。宗邑无主,则民不威;疆埸无主,则启 戎 心。”清 袁枚《随园随笔·卢蒲嫳为齐庄报仇》:“齐庄公 为 崔杼 所弑。公族 卢蒲嫳 欲报仇,知非 庆封 不能制 崔,故辱身以事 庆封,会 杼 二子 成彊 与 棠姜 之子争宗邑,来愬于 封,嫳 乘间构之,封 果使 嫳 帅甲攻 崔 氏,灭其家。”
- 6.
密院释义:宋 代枢密院的省称。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一:“盖国初武臣皆百战猛士,至密院多有所是非干请,故为之防微。”《宋史·职官志二》:“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十七年》:“四川 都转运司,盖总四路财计以赡军颁﹝须﹞也,俾乘间上书,併归宣司,则是制军、制食通而为一,虽密院、户部不得如此,祖宗维持诸路之计,於此扫地。”
- 7.
就馆释义:⒈临产时移住侧室分娩。 引申指生子。《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故废后宫就馆之渐,絶微嗣祸乱之根,乃欲致位陛下以安宗庙。”《宋史·韩琦传》:“琦 乘间进曰:‘……陛下春秋高,未有建立,何不择宗室之贤者,以为宗庙社稷计?’帝曰:‘后宫将有就馆者,姑待之。’”按《礼记·内则》:“妻将生子,及月辰,居侧室。”馆即侧室。⒉谓赴宫廷治事之所。北周 庾信《周大将军墓志》:“始弘就馆之礼,即授登坛之策。”后用以称到主人家授徒或充幕僚。宋 赵叔向《肯綮录》:“今士人就馆聚徒,皆谓之就馆,亦语忌也。”《二十年目睹之怪
- 8.
惊沮释义:犹惊惧。唐 元稹《莺莺传》:“崔 之婢曰 红娘,生私为之礼者数四,乘间遂道其衷。婢果惊沮,腆然而奔。”《资治通鉴·唐代宗永泰元年》:“有 刘给事 者,独出班抗声曰:‘敕使反邪?今屯军如云,不勠力扞寇,而遽欲胁天子弃宗庙社稷而去,非反而何?’朝恩 惊沮而退。”明 刘侗 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千佛寺》:“讯次,师称华严佛号一声,刑具断裂,飞掷屋端,讯者惊沮,诬乃得白。”
- 9.
抵隙释义:抨击缺点。元 柳贯《跋蔡久轩书谢丞相遗事》:“宋 有天下晏安三百年,固学术扶持之功,而小人乘间抵隙,亦或藉为恶直丑正之具。”明 张振纲《张文忠公祠落成祭文》:“怀金关与铁牡,属谗慝之抵隙。”清 王士禛《定军山诸葛墓下作》诗:“紫色復蛙声,抵隙各为主。”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长素 乘之,投间抵隙,其言获用。”
- 10.
无口匏释义:没口葫芦。宋 贤相 李沆 素寡言,时称之“无口匏”。宋 文莹《续湘山野录》:“李相 简穆公 沆,尝被同年 马亮 责之曰:‘外议以兄为无口匏。’公笑曰:‘吾居政府,然无长才,但中外所陈利害,一切报罢,聊以此补国尔。’”《宋史·李沆传》:“沆 为相,接宾客,常寡言。马亮 与 沆 同年生,又与其弟 维 善,语 维 曰:‘外议以大兄为无口匏。’维 乘间达 亮 语,沆 曰:‘吾非不知也。’”
- 11.
梧叶题诗释义:唐 孟棨《本事诗·情感》:“顾况 在 洛,乘间与三诗友游於苑中,坐流水上,得大梧叶题诗上曰:‘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况 明日於上游,亦题叶上,放於波中。诗曰:‘花落深宫鶯亦悲,上阳 宫女断肠时。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后十餘日,有客来苑中寻春,又於叶上得诗,以示 况。诗曰:‘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后因以“梧叶题诗”为吟咏闺怨的故实。
- 12.
樊哙冠释义:古冠名。殿门司马卫士所戴。相传 鸿门 宴上,项羽 欲杀 刘邦,汉 将 樊哙 闻事急,乃裂裳裹盾为冠,闯入 羽 营,责 羽 背信,刘邦 乘间脱走。后人壮 哙 意,摹其裹盾的冠状制冠,因名“樊噲冠”。参阅《后汉书·舆服志》、《隋书·礼仪志六》。
- 13.
欢邻释义:和睦的邻邦。 《宋史·外国传二·夏国下》:“况 夏国 提封一万里,带甲数十万,南有 于闐 作我欢邻,北有 大燕 为我强援,若乘间伺便,角力竞鬭,虽十年岂得休哉!”
- 14.
瀍洛释义:瀍水 和 洛水 的并称。洛阳 为 东周、东汉、魏、晋 等朝都城(今 河南省 洛阳市,地处 瀍水 两岸、洛水 之北)。故多以二水连称谓其地。《艺文类聚》卷九引 晋 张载《濛汜池赋》:“激 通渠 于千金,承 瀍 洛 之长川。”南朝 梁 刘孝标《辩命论》:“天地板荡,左带沸脣,乘间电发,遂覆 瀍洛,倾五都。”明 唐顺之《读<春秋>》:“幽 弑而 平 徙 岐 丰 之地,委为草莽 瀍 洛 之外,声教阻絶。”
- 15.
请盟释义:请求结盟好。 《左传·文公十六年》:“公有疾,使 季文子 会 齐侯 于 阳穀。请盟。齐侯 不肯,曰:‘谓俟君间。’”唐 柳宗元《故银青光禄大夫开国伯柳公行状》:“既而 西戎 乘间入邑,诈以请盟。”宋 王安石《彰武军节度使侍中曹穆公行状》:“契丹 既请盟,真宗 於兵事尤重慎。”
- 16.
赏狎释义:赏识亲近。《梁书·柳恽传》:“初,宋 世有 嵇元荣、羊盖,并善弹琴,云传傅安道之法,惲 幼从之学,特穷其妙。齐 竟陵王 闻而引之,以为法曹行参军,雅被赏狎。”《南史·周弘正传》:“藏法师 於 开善寺 讲説,门徒数百,弘正 年少,未知名……既而乘间进难,举坐尽倾,法师疑非世人,覘知,大相赏狎。”
- 17.
辟仗释义:⒈即仪仗、仪卫。因其负责清道保卫,故称。《新唐书·突厥传上》:“我闻 晋王 丁夜得辟仗出,我乘间突进,可犯行在。”《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十年》:“上尝幸 未央宫,辟仗已过,忽於草中见一人带横刀,詰之,曰:‘闻辟仗至,惧不敢出,辟仗者不见,遂伏不敢动。’”胡三省 注:“辟仗者,卫士在驾前攘辟左右,止行人,所谓陈兵清道而后行也。”⒉唐 时贮放兵器的地方。《唐律疏议·卫禁·宫殿作罢不出》:“闢仗之内,人皆出尽,所有兵器,亦不合留。”
- 18.
逋叛释义:叛逃。 亦指叛逃之人。《宋书·袁豹传》:“而野心不革,伺隙乘间,招聚逋叛,共相封殖,侵扰我 蛮獠,摇荡我疆垂。”《梁书·武帝纪下》:“所讨逋叛,巧籍隐年,闇丁匿口,开恩百日,各令自首,不问往罪。”《南史·循吏传·孙廉》:“或有身殞战场,而名在叛目,监符下讨,称为逋叛,録质家丁。”
- 19.
逸老释义:⒈指遁世隐居的老人。 《晋书·隐逸传·伍朝》:“﹝ 伍朝 ﹞诚 江 南之奇才,丘园之逸老也。”清 龚炜《巢林笔谈续编·访菊佳种》:“香阜位置於地宜,逸老相对与人合。”郁达夫《读史梧冈<西青散记>》诗:“逸老 梧冈 大有情,一枝斑管泪纵横。”⒉犹养老。使老年人安乐。明 陈继儒《读书镜》卷五:“范文正 公在 杭州 时,子弟以公有退志,乘间请治第 洛阳,树园圃,以为逸老地。”
- 20.
酒悲释义:酒后触动情怀而泣。唐 白居易《答劝酒》诗:“谁料平生狂酒客,如今变作酒悲人。”《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酒酣,嘉王 宗寿 乘间极言社稷将危,流涕不已。韩昭、潘在迎 曰:‘嘉王 好酒悲。’”胡三省 注:“人有醉后而涕泣者,俗谓之‘酒悲’。”清 钱谦益《后饮酒》诗之二:“饮酣发酒悲,泣下露泥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