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女 [zú nǚ]
1. 同族兄弟之女。
族女 引证解释
⒈ 同族兄弟之女。
引《辽史·天祚皇帝纪一》:“﹝ 乾统 五年﹞三月壬申,以族女 南仙 封 成安公主,下嫁 夏 国王 李乾顺。”
族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凤冠霞披释义:凤冠霞帔指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示荣耀。 也指古代贵族女子和受朝廷诰封的命妇的装束。
- 2.
凤带释义:绣有凤凰花饰的衣带。古代贵族女子所系。
- 3.
县主释义:⒈皇族女子的封号。 ⒉县令。
- 4.
和硕格格释义:为大清贵族女子的爵位称号。 亲王之女封为“和硕格格”。“和硕”是满语“四方四角”的意思。
- 5.
场期释义:⒈集市的日期。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一:“每逢二、四、七、十的场期,乡里人负担着自己的货物到街上来贩卖。”沈从文《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小河边到了场期,照例来了无数小船和竹筏,竹筏上且常常有长眉秀目脸儿极白奶头高肿的青年苗族女人。”⒉科举考试的日期。《红楼梦》第一一八回:“李紈 因向 贾兰 道:‘哥儿瞧见了?场期近了,你爷爷惦记的什么似的。’”《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况且老翁把你留京,深望你这番乡试,一举成名。如今场期将近,丢下出京,儻然到那里,老人家的公事已有头绪了,恐怕倒不是
- 6.
女师释义:⒈古代掌管教养贵族女子的女教师。 ⒉女子的楷模。⒊尼姑。
- 7.
妾媵释义:古代诸侯贵族女子出嫁,以姪娣从嫁,称媵。后因以“妾媵”泛指侍妾。《列子·杨朱》:“﹝ 端木叔 ﹞行年六十,气干将衰,弃其家事,都散其库藏、珍宝、车服、妾媵。”《后汉书·杨赐传》:“今妾媵嬖人阉尹之徒,共专国朝,欺罔日月。”《旧唐书·崔宁传》:“旰 家在 汉州,英乂 迁之 成都,通其妾媵。”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瑞云》:“入门,牵衣揽涕,不敢以伉儷自居,愿备妾媵以俟来者。”
- 8.
师氏释义:⒈周代官名。掌辅导王室,教育贵族子弟以及朝仪得失之事。⒉指学官或教师。⒊女师。指抚育古代贵族女子并教授其女德者。
- 9.
摆宴释义:设宴。《西游记》第五四回:“一班儿摆宴的,火速安排。”《老人天地》1986年第11期:“朝鲜 族女县长得悉 吴老 骑车进入她领导的 吉林 敦化县 境时,亲自赶到现场,为他摆宴接风。”
- 10.
族女释义:同族兄弟之女。 《辽史·天祚皇帝纪一》:“﹝ 乾统 五年﹞三月壬申,以族女 南仙 封 成安公主,下嫁 夏 国王 李乾顺。”
- 11.
笄礼释义:即汉民族女孩成人礼,古代嘉礼的一种。
- 12.
箭猺释义:谓发髻上插有竹簪的瑶族女子。
- 13.
马郞释义:旧指苗彝等族女子未婚前的情人。
- 14.
马郎释义:⒈旧指苗彝等族女子未婚前的情人。⒉旧指苗彝等族女子未婚前的情人。
- 15.
鲁馆释义:春秋 时,鲁庄公 主持 周 王姬 的婚事,派大夫把 王姬 迎到 鲁国,在城外(一说在宫外)筑馆住下,然后送至 齐国 与 齐侯 成婚。 事见《春秋·庄公元年》。后因以“鲁馆”称贵族女子出嫁时外住之所。唐 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聆好音於 鲁 馆,逼佳气於 秦 臺。”宋 王禹偁《慰公主薨表》:“云愁 鲁 馆,风咽 秦 簫。”
- 16.
黑纸节释义:又称送衣节。 是 壮 族人民纪念祖先的节日。曾盛行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北 巴马、凤山、天峨、东兰、田东 等县,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壮 族家家户户祭奠祖宗,祭毕焚化黑纸制的衣服,并唱送衣歌。传说来源有二;一出于 壮 族原始宗教,认为七月十四阴间最冷,送寒衣为祖先御寒;二出于 壮 族女英雄 妈六巾 拨太阳于七月十四以身殉难的故事。廖熙英《穴久山寨七昼夜》:“正是 壮 族人民过罢‘黑纸节’的第二天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