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荫 [chéng yīn]
1. 恩荫授官。
承荫 引证解释
⒈ 恩荫授官。
引《元典章新集·吏部·承廕》:“职官以礼去任例应致仕,委有一子承廕。”
承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廕子释义:子弟承荫。亦指子弟承荫者。《明史·选举志一》:“廕子入监,明 初因前代任子之制,文官一品至七品,皆得廕一子以世其禄。后乃渐为限制。”《续文献通考·选举七》:“其廕子入品职者,各循其资考,流升转迁,自九品依例迁至三品,止於本等。”《清会典·吏部九·验封清吏司》:“凡官死事者,皆赠以衔而廕其子焉。凡赠衔之等十有八,廕子之等六。”
- 2.
房亲释义:指家族近支宗亲。《元典章·吏部二·承荫》:“诸致仕身故官员子孙告廕……申牒本处官司勘当房亲,揭照原籍清册,扣算年甲申闻。”
- 3.
荫子释义:子弟承荫。亦指子弟承荫者。
- 4.
荫授释义:⒈同“廕授”。 ⒉子弟承荫而被授以官职。
- 5.
铨注释义:谓对官吏的考选登录。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铨曹》:“明年,銓注復归之吏部,承前所司注拟,皆约官资,升降之时,难于允愜。”《元典章新集·吏部·承荫》:“验其品格,先为銓注,俾资俸月,养荣其亲。”清 俞樾《茶香室续钞·明初翰林不由进士》:“命下吏部,惟銓注而已。”参见“注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