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 [sān mín zhǔ yì]
1. 孙中山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族主义是推翻满族政府,恢复汉族政权;民权主义是建立民国;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后来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于一九二四年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是反对帝国主义,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是建立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民主政治;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三民主义 引证解释
⒈ 孙中山 提出的 中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族主义是推翻满族政府,恢复汉族政权;民权主义是建立民国;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后来在 俄国 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制定了联 俄 、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于一九二四年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是反对帝国主义,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是建立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民主政治;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国语词典
三民主义 [sān mín zhǔ yì]
⒈ 国父孙中山先生建国的政治主张,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总称为「三民主义」。
⒉ 书名。国父最重要的一部遗教,为中华民国建国的宝典。全书为国父于民国十三年在广州的讲演词,分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各六讲,民生主义四讲。
三民主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宗释义:⒈指黄帝、唐尧、虞舜。 ⒉指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 2.
三民主义释义:孙中山在他所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提出的政治纲领,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于1924年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是反对帝国主义,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是建立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民主政治;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 3.
三青团释义:三民主义青年团的简称。国民党控制的反动组织。成立于1938年4月,7月组成中央团部,蒋介石自任团长。1947年并入国民党。
- 4.
东北易帜释义:指张学良 在东北改换旗帜,表示归附南京政府领导。1928年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其 子张学良主持东北军政。同年7月即宣布停止内战,12月不顾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发出易帜通电,宣布归 属南京国民政府,遵守三民主义,并在东北悬挂国民政府旗帜。南京政府形式上统一了中国。史称东北 易帜。
- 5.
主唱释义:主张并倡导。 唱同倡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 6.
吾党释义:⒈我的同乡。《论语·子路》:“叶公 语 孔子 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邢昺 疏:“言吾乡党中有直身而行者。”⒉犹吾辈,吾俦。唐 贾岛《石门陂留辞从叔謩》诗:“何时临涧柳,吾党共来攀?”严复《论世变之亟》:“究吾党之所为,盖不至於灭四千年之文物。”⒊我们的政党。孙中山《在梧州对国民党员的演说》:“吾党之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种。”
- 7.
啓闭塞释义:即开关,水龙头。孙中山《女子须明白三民主义》:“用水不要人挑,全屋都装得有自来水,一转启闭塞,要用热水便是热水,要用冷水便是冷水。”
- 8.
孙中山释义:(1866—1925)中国近代革命先行者,民主革命家。名文,字德明,号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早年在香港开始革命活动。1894年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次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到欧、美各地宣传革命。1905年在日本组成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提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即三民主义学说。以《民报》为阵地,与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保皇派进行激烈论战,并多次领导反清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后,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不久政权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1924
- 9.
对得住释义:对得起。《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请问:如今那些地方官又那个真对得住百姓?”《官场现形记》第三八回:“我替他检了一个做官的女婿,又是年轻,又是有钱,亦总算对得住他的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闭眼想想历史上我们祖宗流血成河、伏尸蔽野的光景,我们祖宗很对得住子孙。”
- 10.
平均地权释义:孙中山 所主张的解决 中国 土地问题的方针。 民生主义的纲领之一。主张用征收地价税和土地增价归公的办法,消除地主从地租及地价增涨中获得暴利的可能性。所拟办法是:私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国家按价征税,以后涨高的地价归公,同时保留由国家照呈报地价收买的权利,以防地主少报地价。1924年改组中国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进一步提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希望实现“耕者有其田”。
- 11.
改取释义:另行采择。 《旧唐书·归融传》:“上曰:‘去年重阳,取九月十九日,未失重阳之意,今改取十三日可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十:“但可惜连发明人 汪精卫 也放弃(或‘收起’)了这种三民主义,他现在改取了联帝的三民主义。”
- 12.
新三民主义释义:指 孙中山 在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 即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民族主义;建立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的民权主义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民生主义。这时期的三民主义以联 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其实质,也称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
- 13.
民族主义释义:⒈资产阶级对于民族的看法及其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和原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起着不同的作用。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它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当其利用民族主义压迫、侵略其他民族时则是反动的。无产阶级支持进步的民族主义,反对反动的民族主义。⒉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组成部分。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主张反对帝国主义、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 14.
民权主义释义:三民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 见〖三民主义〗。
- 15.
民生主义释义:三民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见〖三民主义〗。
- 16.
近事释义:⒈浅鄙之事。《史记·乐毅列传》“献书以闻,唯君王之留意焉”裴駰 集解引 晋 夏侯玄 曰:“﹝ 乐毅 ﹞不屑苟利,心无近事,不求小成,斯意兼天下者也。”⒉近日之事,过去不久的事情。《汉书·陈汤传》:“﹝ 汤 ﹞近事之功,则高于 安远、长罗。”《花月痕》第十四回:“﹝ 謖如 ﹞就将 荷生 近事讲了一回。”鲁迅《南腔北调集·谈金圣叹》:“他的‘哭庙’,用近事来比例,和前年《新月》上的引据三民主义以自辩,并无不同。”
- 17.
颠播释义:⒈犹颠簸。 上下左右地震荡摇动。清 吴炽昌《客窗闲话初集·义丐》:“一日,有策马而驰者,颠播囊裂,落宝银於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回:“谁知走到了第三天,忽然遇了大风,那船便颠播不定,船上的人,多半晕倒了。”曹葆华《夜歌》诗:“我不禁茫然昂首高歌,任凭船儿在浪中颠播。”⒉犹奔波。曼华《同盟会时代民报始末记》:“报字曰民,所以者何?原 孙总理 数十年舟车栖皇,颠播海外,其孳孳不倦所提倡革命者,厥为三民主义。”
- 18.
风宪释义:⒈风纪法度。《后汉书·皇后纪序》:“爰逮 战国,风宪逾薄,适情任欲,颠倒衣裳,以致破国身亡,不可胜数。”唐 窦常《和裴端公枢芜城秋夕简远近亲知》:“汉 廷风宪在,应念匪躬人。”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国 从古以来,本有御史臺主持风宪,然亦不过君主的奴僕,没有中用的道理。”⒉古代御史掌纠弹百官,正吏治之职,故以“风宪”称御史。唐 元结《辞监察御史表》:“臣自布衣,未踰数月,官忝风宪,任廉戎旅。”宋 司马光《初除中丞上殿札子》:“臣蒙陛下圣恩,拔於众臣之中,委以风宪,天下细小之事,皆未足为陛下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