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十围 十围的意思
shíwéi

十围

简体十围
繁体十圍
拼音shí wéi
注音ㄕˊ ㄨㄟ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í,(1)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2) 表示多、久。【组词】:十室九空。(3) 表示达到顶点。【组词】:十足。十成。

wéi,(1) 环绕,四周拦挡起来。【组词】:围攻。围城。突围。解围。(2) 圈起来作拦阻或遮挡的东西。【组词】:围巾。围墙。围裙。(3) 四周。【组词】:外围。周围。(4) 量词(a.两手姆指和食指合拢的长度,如“腰大十围”;b.两两臂合拢的长度,如“树大五围”)。

基本含义

指周围围绕的一切事物都与某个中心紧密相连,无法独立存在。

十围的意思

十围 [shí wéi]

1. 亦作“十韦”。形容粗大。谓兵力十倍于敌,则可围之。参见“十围五攻”。

十围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十韦”。形容粗大。按,围的长度,有一抱或径尺为围及一围等于三寸、五寸等说。

《文选·枚乘<上书谏吴王>》:“夫十围之木,始生而蘖,足可搔而絶,手可擢而拔。”
张铣 注:“十围,言大也。”
《汉书·成帝纪》:“是日大风,拔 甘泉 畤中大木十韦以上。”
颜师古 注:“韦与围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庾子嵩 长不满七尺,腰带十围。”
宋 路振 《九国志·吴志·张训》:“身长八尺餘,腰带十围。”
清 金农 《秋雨坐槐树下书怀》诗:“阶前老槐十围大,碧罗张繖高厌厌。”

⒉ 谓兵力十倍于敌,则可围之。参见“十围五攻”。


十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夜释义:⒈一个夜晚;一整夜。《穀梁传·定公四年》:“以众不如 吴,以必死不如 楚,相与击之,一夜而三败 吴 人。”南朝 梁 江淹《哀千里赋》:“魂终朝以三夺,心一夜而九摧。”唐 李白《子夜吴歌》之四:“明朝驛使发,一夜絮征袍。”老舍《正红旗下》一:“有时候,他们会在一个地方转来转去,一直转一夜。”⒉指某夜。汉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越王 乃使木工千餘人入山伐木,一夜天生神木一双,大二十围,长五十寻。”《南史·吕僧珍传》:“一夜,僧珍 忽头痛壮热,及明而顙骨益大。”唐 李商隐《无题》诗之二:“岂知一夜秦
    • 2.
      一尺释义:⒈表度量。十寸为一尺。《庄子·天下》:“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汉 刘向《说苑·辨物》:“度量衡以黍生之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水浒传》第八四回:“原来那 天山勇,马上惯使漆抹弩,一尺来长铁翎箭,有名唤做一点油。”⒉形容极短或极宽,多含夸张之意,非实指。《韩诗外传》卷七:“子贡 曰:‘两国搆难,壮士列阵,尘埃涨天。赐 不持一尺之兵、一斗之粮,解两国之难。’”汉 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市吏於是与 子胥 俱入见王,王僚 恠其状伟,身长一丈,腰十围,眉间一尺。”唐 孟郊《秋怀》
    • 3.
      丹蛇释义:赤色的长蛇。古代诗文中多用于描述炎旱苦热。 南朝 宋 鲍照 《代苦热行》:“丹蛇踰百丈,玄蜂盈十围。”《云笈七籤》卷五五:“丹蛇者,日之精也。” 明 何景明 《忧旱赋》:“诧丹蛇之十围兮,恐文蜮之射人。”
    • 4.
      什围伍攻释义:古时兵法,谓以十敌一则围歼之,以五敌一则攻击之。 参见“十围五攻”。
    • 5.
      十围释义:⒈亦作“十韦”。形容粗大。⒉谓兵力十倍于敌,则可围之。参见“十围五攻”。
    • 6.
      十韦释义:见“十围”。
    • 7.
      厌厌释义:⒈整齐茂盛貌;秀美貌。 《诗·周颂·载芟》:“厌厌其苗,緜緜其麃。”郑玄 笺:“厌厌其苗,众齐等也。”元 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趁着这厌厌露华,对着这澄澄月下,惊的那呀呀呀寒鴈起平沙。”清 金农《秋雨坐槐树下书怀》诗:“阶前老槐十围大,碧罗张繖高厌厌。”⒉安静;安逸。《诗·秦风·小戎》:“厌厌良人,秩秩德音。”毛 传:“厌厌,安静也。”晋 陶潜《咏二疏》诗:“厌厌閭里欢,所营非近务。”逯钦立 校注:“厌厌,安逸貌。”元 侯克中《醉花阴》套曲:“凉夜厌厌露华冷,天淡淡银河耿耿。”清 金人瑞《宴胡侍御书
    • 8.
      司马树释义:晋 大司马 桓温 所植之柳树。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桓公 北征,经 金城,见前为 琅邪 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后因以喻时光流逝,年华易失。明 高启《题大黄痴天池石辟图》诗:“当时同游已少在,我今未老形先疲。人生扰扰嗟何为,不达但为高人嗤。汉南 已老司马树,峴首 已仆 羊公 碑。”
    • 9.
      墓木释义:墓地植的树木。《晋书·五行志下》:“太原 人发冢破棺,棺中有一生妇人,问其本事,不知也,视其墓木,可三十岁。”宋 苏轼《祭滕大夫母杨夫人文》:“四十餘年,墓木十围,乃识其子,倾盖不疑。”
    • 10.
      拱把释义:指径围大如两手合围。 《孟子·告子上》:“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杨伯峻 注:“赵岐 注云:‘拱,合两手也;把,以一手把之也’此言树之尚小。”《后汉书·崔駰传》:“譬犹 衡 阳之林,岱 阴之麓,伐寻抱不为之稀,蓺拱把不为之数。”《云笈七籤》卷十五:“夫十围之木,起於拱把;百仞之臺,起於足下。”明 康海《中山狼》第三折:“一年开花,二年结果,三年拱把,十年合抱。”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又顾殿东隅,修竹拱把,下有巨池,野藕已花。”亦以喻指弱小或成长初期。宋 苏轼《送王竦朝散赴阙》
    • 11.
      无霸释义:⒈没有霸主。《孔丛子·巡守》:“今 周 室卑微,诸侯无霸。”《左传·僖公十八年》“郑伯 始朝於 楚”晋 杜预 注:“中国无霸故。”⒉指巨人 巨无霸,以史载其欲助 王莽 镇天下而闻名。《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王莽 ﹞选练武卫,招募勇士……时有长人 巨无霸,长一丈,大十围,以为垒尉。”《汉书·王莽传下》作“巨毋霸”。唐 皮日休《太湖诗·上真观》:“儼对 无霸 阵,静问 严陵滩。”
    • 12.
      柳老悲桓释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桓公(桓温)北征,经 金城,见前为 琅邪 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后因以“柳老悲桓”谓人老感叹华年易逝。宋 姜夔《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词:“柳老悲 桓,松高对 阮,未办为邻地。”
    • 13.
      滩船释义:⒈古时在今 江 浙 一带用于内河中装载货物的敞篷船。宋 吴自牧《梦粱录·河舟》:“又有大滩船,係 湖州 市搬载诸铺米及 跨浦桥 柴炭、下塘 甎瓦灰泥等物及运盐袋船隻。”⒉喻女子大足。清 洪昇《长生殿·窥浴》:“柳腰松段十围,莲瓣滩船半隻。”
    • 14.
      烹蛇释义:晋 陶潜《搜神后记》卷十载:元嘉 中,广州 有三人共入山中伐木。忽见石窠中有二卵大如升,取煮之。汤始热,便闻林中如风雨声。须臾,有一蛇大十围,长四五丈,径来汤中衔卵去,三人无几皆死。后因以“烹蛇”为典,谓其事会招来祸殃。
    • 15.
      琼枝释义:⒈传说中的玉树。 《楚辞·离骚》:“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洪兴祖 补注:“琼,玉之美者。《传》曰:南方有鸟,其名为凤;天为生树,名曰琼枝。高百二十仞,大三十围,以琳琅为实。”明 杨慎《艺林伐山·琼枝旃檀》:“佛经云:琼枝寸寸是玉,旃檀片片皆香,比之圣贤,欲无德不备;喻之诗文,欲无字不二也。”⒉喻嘉树美卉。唐 王涯《望禁门松雪》诗:“金闕晴光照,琼枝瑞色封。”金 元好问《同漕司诸人赋红梨花》诗之二:“琼枝玉蘂静年芳,知是何人与点粧。”明 沉璟《义侠记·取威》:“看琼枝玉树,偏将冻蕊争开。”冰心《庄
    • 16.
      眉闲释义:⒈亦作“眉间”。双眉之间。汉 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吴 市吏﹞与 子胥 俱入见王。王僚 怪其状伟,身长一丈,腰十围,眉閒一尺。”唐 韩愈《郾城晚饮奉赠副使马侍郎及冯李二员外》诗:“城上赤云呈胜气,眉间黄色见归期。”唐 温庭筠《南歌子》词:“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鈿深。”金 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二:“如 东坡《眉石砚》诗,指胡马于眉间,与此是一个规模也,而岂有意病哉?”⒉喻指火急。《隋唐演义》第三八回:“眉间事,酒中休,相逢羡所谋。”
    • 17.
      织文释义:⒈染丝织成花纹的丝织品。《书·禹贡》:“厥贡漆丝,厥篚织文。”孔 传:“织文,锦綺之属。”孔颖达 疏:“綺是织繒之有文者,是綾锦之别名,故云锦綺之属,皆是织而有文者也。”唐 刘禹锡《观市》:“在巾笥者织文及素焉,在几阁者彫彤及质焉,在筐筥者白黑巨细焉。”清 刘大櫆《游黄山记》:“冈多异松,而棋枰松尤奇,高不盈二尺,而覆十围,枝叶纠结平密,如掌,如席,如织文,其上可弈。”⒉旗帜上的纹样。织,通“帜”。《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斾央央。”郑玄 笺:“织,徽织也。”朱熹 集传:“织,帜字同。”
    • 18.
      赐第释义:⒈赏赐宅第;赏赐的宅第。《晋书·贺循传》:“循 羸疾不堪拜謁,乃就加朝服,赐第一区,车马牀帐衣褥等物。”清 吴伟业《和王太常西田杂兴韵》之七:“城中赐第书千卷,祠下丰碑柳十围。”⒉谓赐及第。宋 高承《事物纪原·学校贡举·唱名》:“《宋朝会要》曰:‘雍熙 二年三月十五日,太宗 御 崇政殿 试进士,梁顥 首以程试上进,帝嘉其敏速,以首科处焉。十六日,帝按名一一呼之,面赐及第。’唱名赐第,盖自是为始。”《辽史·圣宗纪》:“以 瀋州 节度副使 张杰 为节度使,其皇城进士 张人纪、赵睦 等二十二人入朝,试以诗赋,皆
    • 19.
      金城柳释义:《晋书·桓温传》:“温 自 江陵 北伐,行经 金城,见少为 琅邪 时所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后遂用以为世事兴废之典。
    • 20.
      震电释义:⒈电闪雷鸣。《春秋·隐公九年》:“三月癸酉,大雨,震电。”《魏书·北海王详传》:“其夜暴风震电,拔其庭中桐树大十围,倒立本处。”宋 叶适《故知广州敷文阁待制薛公墓志铭》:“是冬,震电大雪,冰厚尺餘。”⒉喻盛怒。《左传·昭公五年》:“今君奋焉震电冯怒,虐执使臣,将以衅鼓,则 吴 知所备矣。”清 冯桂芬《与吉抚部书》:“若隐约其词,万一圣天子震电含怒,詰责主名,为事更大。”⒊喻隆隆的车声。清 魏源《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重冈四合如重城,震电万车争殷轔。”

十围(shiwe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十围是什么意思 十围读音 怎么读 十围,拼音是shí wéi,十围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十围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