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纪 [fēng jì]
1. 作风和纪律。
例军容风纪。
英[conduct and discipline;]
风纪 引证解释
⒈ 风教纲纪。
引唐 韩愈 《祭虞部张员外文》:“分司宪臺,风纪由振。”
《元史·刑法志一》:“仁宗 之时,又以格例条画有关於风纪者,类集成书,号曰《风宪宏纲》。”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下》:“诚一代风纪之纲目,万化沿革之载记。”
⒉ 作风和纪律。
引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一若此次风潮,为校长整飭风纪之所致。”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一章:“他想到,人民军在军容风纪上是很讲究的,就把自己也从上到下整饬了一番。”
国语词典
风纪 [fēng jì]
⒈ 纪律。
例如:「风纪严明」、「一个军队的强弱,取决于风纪的好坏。」
风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丰裁释义:犹风纪。
- 2.
主稿官释义:清 代每年秋季由朝廷派员会审外省死刑案件,各省按察使和布政使参加,按察使称主稿官,主办拟定判决文书事宜。 《清文献通考·职官九》:“按察使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以振风纪而澄吏治。三年大比为监试官,大计为考察官,秋审为主稿官。”
- 3.
卫戍区释义:担负首都或其他重要地区的保卫、戍守任务的军队一级组织。 其任务是担负地区性军事警卫和守备任务,负责民兵、预备役、兵役和动员工作,维护军容风纪,施行军事交通安全检查,协助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等。
- 4.
妇竖释义:犹妇孺。《明史·石璞传》:“在 江西 数年,风纪整肃,虽妇竖无不知 石宪使 者。”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小浮梅闲话》:“因论 宋 人之最著者,曰 包龙图,几於妇竖皆知。”
- 5.
废弛释义:(政令、风纪等)因不执行或不被重视而失去约束作用:纪律废弛。
- 6.
掌宪释义:⒈掌管风纪法制。⒉都御史的别称。
- 7.
警备区释义:在重要城市设立的担负警卫、守备任务的军队一级组织。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警备区一般(师级)隶属于省军区,少数(军级)隶属于军区。同时是所在市的中国共产党委员会的军事工作部门和政府的兵役工作机构。主要负责所在城市的警卫、守备任务和民兵、预备役、兵役、动员工作,维护军容风纪,施行军车交通安全检查,协助地方维持社会治安等。
- 8.
道揆释义:⒈准则;法度。 《孟子·离娄上》:“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朱熹 集注:“道,义理也;揆,度也。道揆,谓以义理度量事物而制其宜。”《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嘉熙四年》:“秉国钧者惟私情之徇,主道揆者惟法守之侵。”清 黄宗羲《子刘子行状》:“退而列风纪六事以上。一曰建道揆。请復京师首善书院,崇祀 冯从吾 为瞽宗,昭圣明兴道致治之意。復天下社学,选明德老成者为之师,聚里中彦士教之。”⒉制订法规。宋 岳珂《桯史·陈了翁始末》:“瓘 比缘稟事,闻閤下之言,指尚书省为道揆之地,瓘 谓閤下此言失矣。三省长官,宜守法而已,
- 9.
霜风释义:⒈刺骨寒风。⒉指严明的风纪。
- 10.
风宪释义:⒈风纪法度。《后汉书·皇后纪序》:“爰逮 战国,风宪逾薄,适情任欲,颠倒衣裳,以致破国身亡,不可胜数。”唐 窦常《和裴端公枢芜城秋夕简远近亲知》:“汉 廷风宪在,应念匪躬人。”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国 从古以来,本有御史臺主持风宪,然亦不过君主的奴僕,没有中用的道理。”⒉古代御史掌纠弹百官,正吏治之职,故以“风宪”称御史。唐 元结《辞监察御史表》:“臣自布衣,未踰数月,官忝风宪,任廉戎旅。”宋 司马光《初除中丞上殿札子》:“臣蒙陛下圣恩,拔於众臣之中,委以风宪,天下细小之事,皆未足为陛下言之。
- 11.
风检释义:⒈指对自身言行方面的检点约束。 《晋书·江统孙楚传论》:“江统风检操行,良有可称,陈留多士,斯为其冠。”《新唐书·崔日用传》:“子宗之,袭封。亦好学,宽博有风检。”《新唐书·裴贽传》:“帝疑其外风检而暱帷薄,逮问翰林学士韩偓。”⒉犹风纪。《世说新语·规箴》“苏峻东征沉充,请吏部郎陆迈与俱”刘孝标注引《陆迈碑》:“迈字功高,吴郡人。器识清敏,风检澄峻。”
- 12.
风略释义:风纪与方略。
- 13.
风禁释义:⒈犹风纪。⒉指口噤不开的病症。《宋史·方技传下·王克明》:“卢州守王安道风禁不语旬日,他医莫知所为。”
- 14.
风纪释义:(军队的)作风 和纪律:军容风纪。
- 15.
风纪扣释义:制服、中山装等的领扣儿。 扣上领扣儿显得整齐严肃,所以叫做风纪扣。
- 16.
风裁释义:1、风宪;风纪。2、指依法裁处。3、指刚正不阿的品格。4、指文学作品刚劲有力的风格。5、风度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