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灭国 灭国的意思
mièguó

灭国

简体灭国
繁体滅國
拼音miè guó
注音ㄇㄧㄝˋ ㄍㄨㄛ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iè,(1) 火熄。【组词】:熄灭。(2) 完,尽,使不存在 。【组词】:灭口。灭亡。不可磨灭。灭族(古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犯罪,株连他的父母兄弟妻子等亲属,都被一起杀掉)。(3) 淹没。【组词】:灭顶之灾。

guó,(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组词】:国家。国土。国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2) 特指中国的。【组词】: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 ㄩㄝˋ)。国药。(3) 姓。

基本含义

摧毁一个国家或者帝国。

灭国的意思

灭国 [miè guó]

1. 已灭亡的国家。

灭国 引证解释

⒈ 已灭亡的国家。

《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絶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灭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术释义:三条途径;三种方法或策略。(1)指兼并别国之三术。《荀子·议兵》:“凡兼人者有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2)谓灭国三术。《穀梁传·宣公十五年》:“灭国有三术:中国谨日,卑国月,夷狄不日。”范宁 注:“卑国谓附庸之属。襄 六年传曰:中国日,卑国月,夷狄时,此谓三术。”(3)指人主治国三术。《管子·任法》:“故主有三术。夫爱人不私赏也,恶人不私罚也,置仪设法以度量断者,上主也。爱人而私赏之,恶人而私罚之,倍大臣,离左右,专以其心断者,中主也。臣有所爱而为私赏之,有所恶而为私罚之,倍其
    • 2.
      卑国释义:附庸国。 《穀梁传·宣公十五年》:“灭国有三术:中国谨日,卑国月,夷狄不日。”范宁 注:“卑国,谓附庸之属。”《穀梁传·襄公六年》:“莒 人灭 繒,非灭也。中国日,卑国月,夷狄时。”
    • 3.
      吞九鼎释义:谓灭国。
    • 4.
      圯桥授书释义:据《史记》载:秦末,韩国少年张良为报灭国之仇,悉尽家财访求刺客,在博浪沙谋刺始皇。
    • 5.
      孟良崮战役释义: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在山东蒙阴东南孟良崮地区歼灭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七十四师的战役。 此役歼敌32,000余人,击毙敌师长张灵甫。
    • 6.
      寸效释义:微小的成效。宋 陆游《书事》诗:“自笑书生无寸效,十年枉是枕琱戈。”明 沉德符《野获编·兵部·京营操军》:“有分营操练之议,竟无寸效。”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魁星为学徒换心》:“此子篤志有餘,而吾力已竭,愧无寸效。”梁启超《灭国新法论》:“假手于顽固政府,施德政则无寸效。”
    • 7.
      然且释义:然而;尚且。《穀梁传·昭公十三年》:“冬十月,葬 蔡灵公 ……灭国不葬,然且葬之,不与 楚 灭,且成诸侯之事也。”《荀子·荣辱》:“君上之所恶也,刑法之所大禁也,然且为之,是忘其君也。”宋 叶适《绍兴府新置二庄记》:“越 为郊畿而民不胜困……若夫命乡论秀,合乐以侑之,古今常礼也,然且寂而无声数十年矣。”
    • 8.
      熟视无覩释义:经常看到却像不曾看见一样。形容对眼前的事物不关心或漫不经心。语本 晋 刘伶《酒德颂》:“静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覩 泰山 之形。”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視之若無覩也。”梁启超《灭国新法论》:“此事今初起點,論國事者皆熟視無覩焉。”亦作“熟視無睹”。郭沫若《天地玄黄·悼闻一多》:“然而有权责的人却充耳不闻,熟视无睹,不仅不依从人民的意愿,反而倒行逆施,变本加厉。”
    • 9.
      絶世释义:⒈断绝禄位的世家。⒉犹弃世;死亡。⒊与人世隔离。⒋冠绝当世。更多解释断绝禄位的世家。《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絶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邢昺 疏:“贤者当世祀,为人非理絶之者,则求其子孙,使復继之。”《史记·太史公自序》:“存亡国,继絶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南史·荀伯子传》:“汉 以 萧何 元功,故絶世輒绍。”犹弃世;死亡。《左传·哀公十五年》:“大命陨队,絶世于 良。”杜预 注:“絶世,犹言弃世。”与人世隔离。《后汉书·袁閎传》:“延熹 末,党事将作,閎 遂散髮絶世,欲投迹深林。”
    • 10.
      脣亡齿寒释义:嘴唇失去,牙齿即要寒冷。比喻互为依存,利害相关。《左传·僖公五年》:“晋侯 復假道於 虞 以伐 虢。宫之奇 諫曰:‘虢,虞 之表也;虢 亡,虞 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脣亡齿寒”者,其 虞 虢 之谓也。’”脣,一本作“唇”。《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赵 之於 齐 楚,扞蔽也,犹齿之有脣也,脣亡则齿寒,今日亡 赵,明日患及 齐 楚。”晋 袁宏《后汉纪·安帝纪》:“边境者,中国之脣齿,脣亡则齿寒,其理然也。”《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六年》:“蒙古 灭国四十,以及 西夏,夏 亡,及於我,我亡必及於 宋。脣亡
    • 11.
      获生释义:⒈获得生存。 汉 焦赣《易林·蒙之损》:“黍稷之恩,灵輒以存,获生保年。”梁启超《灭国新法论》:“夫孰知瓜分政策,容或置之死地而获生。”⒉谓生俘敌人。《三国志·魏志·任城威王彰传》:“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千数。”《三国志·吴志·潘濬传》:“斩首获生,盖以万数。”
    • 12.
      诸夏释义:⒈周 代分封的中原各个诸侯国。泛指中原地区。《左传·闵公元年》:“诸夏亲暱,不可弃也。”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观德》:“灭国十五有餘,独先诸夏,鲁 晋 俱诸夏也。”⒉指 中国。明 王鏊《震泽长语·音韵》:“瞿曇 之书,能入诸夏,而 宣尼 之书,不能至 跋提河 者,以声音之道障阂耳。”郭沫若《归去来·由日本回来了》:“欣将残骨埋诸夏,哭吐精诚赋此诗。”
    • 13.
      降丧释义:降下灭国之祸。
灭国是什么意思 灭国读音 怎么读 灭国,拼音是miè guó,灭国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灭国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