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质 [wěi zhì]
1. 亦作“委挚”。亦作“委贽”。放下礼物。古代卑幼往见尊长,不敢行宾主授受之礼,把礼物放在地上,然后退出。送上礼物,拜人为师。引申为臣服、归附。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弃身;置身。亦作:委挚委贽。
委质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委挚”。亦作“委贄”。
⒉ 放下礼物。古代卑幼往见尊长,不敢行宾主授受之礼,把礼物放在地上,然后退出。 汉 班固 《白虎通·瑞贽》引《曲礼》作“童子委贄而退”。
引《礼记·曲礼下》:“卿羔,大夫鴈,士雉,庶人之挚匹,童子委挚而退。”
孔颖达 疏:“童子见先生或朋友,既未成人,不敢与主人相授受拜伉之仪,但奠委其挚於地而自退辟之。”
⒊ 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
引《国语·晋语九》:“臣委质於 狄 之鼓,未委质於 晋 之鼓也。臣闻之:委质为臣,无有二心,委质而策死,古之法也。”
韦昭 注:“言委贄於君,书名於册,示必死也。”
一说下拜,表示恭敬承奉之意。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质,贰乃辟也。”
杜预 注:“屈膝而君事之,则不可以贰。”
孔颖达 疏:“质,形体也……拜则屈膝而委身体於地,以明敬奉之也。”
⒋ 引申为臣服、归附。
引晋 陆云 《盛德颂》:“越裳 委贄, 肃慎 来王。”
《魏书·张袞传》:“昔 酈生 一説, 田横 委质; 鲁连 飞书, 聊 将授首。”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七:“钱俶 在本国岁修职贡无闕,今又委质来朝,若利其土宇而留之殆非人主之用心,何以示信天下也。”
明 张煌言 《子房报韩论》:“观史载 汉王 归国, 子房 送之 南郑。辞归,劝以烧絶栈道。此时虽为画策,尚未委贄於 汉 也。”
⒌ 送上礼物,拜人为师。
引《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路 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双髻道人》:“乃今而后知先生为当世之仙人也,愿委贄为弟子。”
⒍ 弃身;置身。
引唐 骆宾王 《上司列太常伯启》:“侧闻 鲁 泽祥麟,希委质於 宣父。”
唐 白居易 《感鹤》诗:“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
宋 王安石 《招吕望之使君》诗:“委质山林如许国,寄怀鱼鸟欲忘形。”
国语词典
委质 [wěi zhì]
⒈ 古时始仕,必先书其名于策,委死之质于君,表示必死之节,忠于国君,称为「委质」。
引《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质,贰乃辟也。」
《文选·卢谌·赠崔温诗》:「羁旅及宽政,委质与时遇。」
委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纪释义:⒈谓日、月。《后汉书·张衡传》:“倚 招摇、摄提 以低回剹流兮,察二纪、五纬 之绸繆遹皇。”李贤 注:“二纪,日月也。”⒉二十四年。《文选·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从来渐二纪,始得傍归路。”李善 注引 孔安国《尚书传》:“十二年曰纪。”张铣 注:“自从仕来,渐进得二十四年。”南朝 梁 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策名委质,忽焉二纪。”⒊约指二十余年。唐 李敬方《太和公主还宫》诗:“二纪烟尘外,凄凉转战归。”《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吾本天上司书仙人,偶以一念情爱,謫居人间二纪
- 2.
亚卿释义:⒈周 制,卿分上、中、下三级,次者为中卿,又称亚卿。《左传·文公六年》:“先君是以爱其子而仕诸 秦,为亚卿焉。”《史记·乐毅列传》:“乐毅 辞让,遂委质为臣,燕昭王 以为亚卿。”⒉唐 以后太常寺等官署少卿的别称。唐 韩愈《赠太傅董公行状》:“公讳 晋 ……迁祕书少监,歷太府、太常二寺亚卿。”明 于谦《寄内》诗:“班资忝亚卿,巡抚歷边徼。”
- 3.
儒服释义:⒈古代儒者的服饰。《礼记·儒行》:“鲁哀公 问於 孔子 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 对曰:‘丘 少居 鲁,衣逢掖之衣。长居 宋,冠章甫之冠。丘 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 不知儒服。’”郑玄 注:“逢,犹大也。大掖之衣,大袂襌衣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路 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⒉泛指读书人的服装。清 卓尔堪《从军行》:“上堂仍儒服,未忍换戎装。”丁玲《母亲》:“不同的只是 武陵 家里供的是一个凤冠霞帔的老太太,而这里是一个儒服儒巾的少年。”⒊谓作为儒生。明 李贽《答邓明府
- 4.
委挚释义:见“委质”。
- 5.
委谢释义:⒈谓委贽谢罪。《孙子·行军》:“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梅尧臣 注:“力屈欲休兵,委质以来谢。”⒉犹萎谢。委,通“萎”。明 邵璨《香囊记·庆寿》:“垂老,素髮飘萧,朱颜委谢,不復镜中年少。”⒊引申为糜烂,干枯。清 陈田《明诗纪事辛籤》卷六引《自靖录》:“越两月,庐陵 人 杜凤、林桂芳 启败垣拾遗骸,肤理已委谢,惟胸臆以上不坏。”
- 6.
委质释义:⒈亦作“委挚”。亦作“委贄”。放下礼物。古代卑幼往见尊长,不敢行宾主授受之礼,把礼物放在地上,然后退出。《礼记·曲礼下》:“卿羔,大夫鴈,士雉,庶人之挚匹,童子委挚而退。”孔颖达 疏:“童子见先生或朋友,既未成人,不敢与主人相授受拜伉之仪,但奠委其挚於地而自退辟之。”汉 班固《白虎通·瑞贽》引《曲礼》作“童子委贄而退”。⒉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国语·晋语九》:“臣委质於 狄 之鼓,未委质於 晋 之鼓也。臣闻之:委质为臣,无有二心,委质而策死,古之法也。”韦昭 注:“言委贄於君,书名於册,示必死也。”一说
- 7.
委贽释义:见“委质”。
- 8.
徇质释义:犹委质。 出仕。质,通“贄”。
- 9.
怀恩释义:感念恩德。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张 鲁 逋窜,走入 巴中。怀恩悔过,委质还降。”《晋书·刑法志》:“率土蒙更生之泽,兆庶必怀恩以反化也。”《新唐书·魏徵传》:“今立可汗未定,即诣诸国市买,彼必以为意在马,不在立可汗。可汗得立,必不怀恩。”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六》:“不颠倒是非如《碧云騢》,不怀恩挟怨如《周秦行记》。”
- 10.
策名释义:⒈“策名委质”之省。 《后汉书·蔡邕传》:“吾策名 汉 室,死归其正。”唐 独孤及《癸卯岁赴南丰道中闻京师失守寄繇韩幼深》诗:“种田不遇岁,策名不遭时。”明 张煌言《答唐枚臣书》:“某生也晚,不及见盛 明 之典型,始策名而輒遭国难,故署名削牘之仪,益为闕焉。”《花月痕》第一回:“上既不能策名于朝,下又不获力于家。”参见“策名委质”。⒉谓科试及第。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梦》:“钟辐,虔州 南康 人也,始建山斋为习业之所,因手植一松於庭际,俄梦朱衣吏白云:‘松围三尺,子当及第。’辐 恶之。尔来三十餘年,辐 方
- 11.
结款释义:亦作“结欵”。犹结好。《公羊传·桓公十一年》“突 归于 郑”唐 徐彦 疏:“外未能结欵诸侯。”《周书·贺拔胜念贤等传论》:“始则委质 尔朱,中乃结款 高氏。”
- 12.
置质释义:⒈犹委质。 谓臣下向君主呈献礼物,以示献身。质,通“贄”。《吕氏春秋·执一》:“今日置质为臣,其主安重?今日释璽辞官,其主安轻?”高诱 注:“置,犹委也。”《荀子·大略》“错质之臣”唐 杨倞 注:“置质,犹言委质也。”⒉派遣人质作担保,以示信守盟约或臣服。《史记·六国年表》:“矫称蠭出,誓盟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汉书·西域传赞》:“其大国 莎车、于闐 之属,数遣使置质於 汉,愿请属都护。”
- 13.
质委释义:委质。臣下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质,通“贄”。
- 14.
追书释义:⒈追述。《左传·襄公元年》:“元年春己亥,围 宋 彭城。非 宋 地,追书也。”杜预 注:“成 十八年,楚 取 彭城 以封 鱼石,故曰非 宋 地。夫子治《春秋》,追书系之 宋。”⒉追送书信。《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 壹 ﹞过候太守 皇甫规,门者不即通,壹 遂遁去。门吏惧,以白之。规 闻 壹 名大惊,乃追书谢曰:‘蹉跌不面,企德怀风,虚心委质,为日久矣。’”
- 15.
通门释义:⒈通行的大门。汉 班固《西都赋》:“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晋 左思《蜀都赋》:“闢二九之通门,画方轨之广涂。”⒉显达之门,权贵之家。汉 应劭《风俗通·十反·太尉沛国刘矩》:“州郡辟请,未尝答命,往来京师,委质通门。”⒊犹同门。谓同出一师门下。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一·荐主同咨》:“二十年来,同咨之好,更胜同榜十倍,其子弟修通门之敬亦加严。”明 沉德符《野获编·士人·金华名士》:“又其邑 胡元瑞 以丙子举孝廉,乃翁与先大父己未同籍,因得与称通门,其名噪一时。”
- 16.
错质释义:呈献礼物(给君主)。 错,通“措”;质,通“贄”。一说犹委质,献身(给君主)。
- 17.
附质释义:犹委质。 归附臣服。
- 18.
龙楼释义:⒈汉 代太子宫门名。《汉书·成帝纪》:“上尝急召,太子出 龙楼门,不敢絶驰道,西至 直城门,得絶乃度,还入 作室门。”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门楼上有铜龙,若白鹤、飞廉之为名也。”⒉借指太子所居之宫。《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出 龙楼 而问竖,入 虎闈 而齿胄。”李周翰 注:“龙楼,汉 太子门名也。”唐 吴兢《贞观政要·忠义》:“臣等昔受命太上,委质东宫,出入 龙楼,垂将一纪。”《白雪遗音·马头调·太子逃难》:“想当初,锦殿皇宫把福享彀,生长在 龙楼;到而今,后面追赶无人救,龙目泪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