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曾 [hé céng]
1. 反问表示未曾。
例你何曾想到他今天会成为总统?
英[never;]
何曾 引证解释
⒈ 为何,何故。
引《孟子·公孙丑上》:“尔何曾比予於 管仲 ?”
赵岐 注:“何曾,犹何乃也。”
宋玉 《九辩》:“何曾华之无实兮,从风雨而飞颺?”
《诗·大雅·云汉》“胡寧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 汉 郑玄 笺:“天何曾病我以旱?曾不知为政所失,而致此害。”
⒉ 何尝;几曾。
引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
唐 王昌龄 《九日登高》诗:“谩説 陶潜 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宋 苏轼 《和寄无选长官》诗:“自古山林人,何曾识机巧?”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何曾没有生机?只是横遭抑塞!”
国语词典
何曾 [hé céng]
⒈ 不曾、未曾。
引《文选·曹丕·与吴质书》:「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
《红楼梦·第四二回》:「我何曾说什么来!你不过要捏我的错儿罢了。」
何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矢释义:⒈三支箭。《左传·宣公四年》:“吾先君 文王 克 息,获三矢焉。”《旧唐书·薛仁贵传》:“仁贵 发三矢,射杀三人。”⒉指 战国 赵 廉颇 一饭三遗矢事。矢,同“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 居 梁 久之…… 赵王 使使者视 廉颇 尚可用否。廉颇 之仇 郭开 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 使者既见 廉颇,廉颇 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 使还报王曰:‘廉将军 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 以为老,遂不召。”清 钱谦益《程将军相如挽词》:“三矢何曾悲老大,一钱岂但直平生
- 2.
下茶释义:古时婚姻必以茶为礼,后因称男方向女家送致聘礼叫下茶。明 许次纾《茶疏·考本》:“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昏,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置子之意也。今人犹名其礼曰下茶。”明 汤显祖《还魂记·硬拷》:“我女已亡故三年,不説到纳采下茶,便是指腹裁襟,一些没有,何曾得有个女婿。”《红楼梦》第一一八回:“王夫人 听了,想起来还是前次给 甄宝玉 説了 李綺,后来放定下茶,想来此时 甄 家要娶过门,所以 李婶娘 来商量这件事情。”
- 3.
不退释义:不了;不完。 《儒林外史》第二回:“从新年这七八日,何曾得一个閒?恨不得长出两张嘴来,还吃不退。”
- 4.
何从释义:⒈犹怎么办。 多用于对问题的抉择。⒉从何处,从哪儿。⒊犹何尝,何曾。
- 5.
何曾释义: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这些年来,他何曾忘记过家乡的一草一木?
- 6.
何省释义:何曾。犹言未曾。
- 7.
关吏释义:⒈指管理关市或守关口的官吏。《韩非子·内储说上》:“衞嗣公 使人为客过关市,关市苛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吏乃舍之。”陈奇猷 集释:“关吏,关市之属吏也。”北齐 颜之推《从周入齐夜度砥柱》诗:“马色迷关吏,鷄鸣起戍人。”唐 岑参《函谷关歌》:“野花不省见行人,山鸟何曾识关吏。”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五·关索》:“盖前代凡遇高埠置关,关吏备索,以挽舁者,故以名耳。”⒉指海关的官吏。清 龚自珍《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於是有关吏送难者曰:不用呢羽、鐘表、燕窝、玻璃、税将絀。”清 丘逢甲《汕头海关歌寄伯瑶》
- 8.
几见释义:⒈谓见之不久。⒉何曾见,少见。
- 9.
十裂释义:《晋书·何曾传》:“然性豪奢……每燕见,不食太官所设,帝輒命取其食。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后以“十裂”指熟透的蒸饼上裂开的十字状纹。
- 10.
占破释义:⒈占尽,占有。 宋 杨万里《道旁槿篱》诗:“占破半年犹道少,何曾一日不芳来。”宋 魏了翁《浪淘沙·刘左史之生赋两词寄之》之二:“仍是天公偏著意,占破春閒。”⒉指在编制而不能尽职。《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六年》:“当无事时,武备不修,务为因循,兵卒例皆占破,一闻啸聚,而帅臣、监司仓皇失措。”⒊指在编制而不能尽职者。宋 岳飞《奏措置曹成事宜状》:“臣所统本军官兵一万二千餘人,除存留二千人 吉州 看管老小并随军輜重、火头、占破外,实出战只有七千餘人。”⒋违法占取。《元典章·刑部·擅科》:“管城县 县尹 李济
- 11.
变急释义:变故和急难。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二年春正月,詔太尉 司马宣王 帅众讨 辽东”裴松之 注引《魏名臣奏》载 三国 魏 何曾 表:“今北边诸将及 懿 所督,皆为僚属,名位不殊,素无定分,卒有变急,不相镇摄。”
- 12.
吃不退释义:亦作“喫不退”。 犹言吃不罢。《儒林外史》第二回:“从新年这七八日,何曾得一个闲?恨不得长出两张嘴来,还喫不退。”
- 13.
吊谎释义:掉谎,撤谎。《金瓶梅词话》第五三回:“在真人前赤巴巴弔谎,难道我便信了你。”《初刻拍案惊奇》卷九:“我昨夜原説道‘是吾妻’,今説将来,便是我昔年求聘的了。我何曾弔谎!”
- 14.
坠履释义:汉 贾谊《新书·谕诚》:“昔 楚昭王 与 吴 人战,楚 军败,昭王 走,履决,背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復旋取履。及至于 隋,左右问曰:‘王何曾惜一踦履乎?’昭王 曰:‘楚国 虽贫,岂爱一踦履哉!思与偕反也。’自是之后,楚国 之俗无相弃者。”后因以“坠履”为不轻易遗弃旧物或故物失而复得之典。
- 15.
多般释义:多种多样。 前蜀 贯休《行路难》诗之一:“不会当时作天地,刚有多般愚与智。”《宋史·乐志十四》:“求淑女兮,岂乐多般。”陈衍《辽诗纪事》卷八引 高丽王 徽《然灯夜述怀》诗:“宿罪应深近 契丹,歷年徒贡事多般。”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其《下山虎》云:‘大人家体面,委实多般,有眼何曾见?’”
- 16.
天何言哉释义:百物自然生长天何曾说过什么呢?。
- 17.
天灯释义:⒈旧时新年前后,民间有在高处悬挂灯盏之俗,此灯彻夜通明,谓之“天灯”。明 杨慎《甲午临安除岁》诗:“隣墙儿女亦无睡,岁火天灯喧五更。”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十二月·祀灶》:“廿三日更尽时,家家祀灶,院内立竿,悬掛天灯。”孙犁《白洋淀纪事·天灯》:“今年正月……却看见东头立起一个天灯,真是高与天齐,闪亮的灯光同新月和星斗争辉。”⒉旧时寺庙、商店门前常年悬挂的灯盏。宋 范成大《东林寺》诗:“山头一任天灯现,箇事何曾落见闻。”艾芜《荣归》:“他们最后分手时,已望得见山洼口上关帝庙前的天灯了。”许地山《女儿心
- 18.
夭寿释义:⒈短命与长寿。 汉 王充《论衡·齐世》:“形体同,则丑好齐;丑好齐,则夭寿适。”唐 贾岛《哭胡遇》诗:“夭寿知齐理,何曾免叹嗟。”明 唐寅《白发》诗:“夭寿不疑天,功名须壮时。”⒉短命,早死。《三国演义》第八五回:“朕闻‘人年五十,不称夭寿’。今朕年六十有餘,死復何恨?”《大马扁》第六回回目:“朱一新 论学究渊源,陈千秋 夭寿归泉壤。”
- 19.
家活释义:⒈指日用器具物品。宋 陆游《食荠》诗之三:“风炉歙鉢穷家活,妙诀何曾肯授人。”元 王实甫《破窑记》第二折:“有我丈人丈母来到这里,要他女儿家去,他不肯也,将我家活都打碎了。”元 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柴米油盐酱醋茶,应用家活都有了。”《金瓶梅词话》第五二回:“两箇吃的热上来,把衣服脱了,见琴童儿收家活,便道:‘大官儿,到后边取些水来,俺每漱漱口。’”⒉犹家产,家业。宋 欧阳修《论不才官吏状》:“其人 西京 广有家活,而昬病之年,贪禄不止。”元 郑廷玉《忍字记》第四折:“谁想这脱空禪客僧瞒过,乾丢了铜
- 20.
帏屏释义:帷屏。亦借指寝息之所。晋 潘岳《悼亡诗》:“幃屏无髣髴,翰墨有餘跡。”唐 白居易《昭君怨》诗:“只得当年备宫掖,何曾专夜奉幃屏。”《金瓶梅词话》第八回:“谁想你另有了裙釵,气的奴似醉如痴,斜傍定幃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