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仕 [chū shì]
1. 成为仕宦。
英[become an official;]
出仕 引证解释
⒈ 出来做官。
引唐 韩愈 《送董邵南序》:“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宋 苏轼 《和穆父新凉》:“家居妻儿号,出仕猿鹤怨。”
明 李贽 《太师李文达公论》:“余谓若欲尽孝,自不宜出仕。”
朱光潜 《诗论·陶渊明三》:“他的母亲年老,据 颜之推 的诔文,他的出仕原为养母。”
国语词典
出仕 [chū shì]
⒈ 出来做官。
引宋·苏轼〈和穆父新凉〉诗:「家居妻儿号,出仕猿鹤怨。」
出仕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退隐释义:指官吏退职隐居:退隐山林。
- 2.
归田释义:指退职回乡:解甲归田。 告老归田。
出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仕释义:谓三度或多次出仕。
- 2.
上通释义:⒈谓下情上达于君。⒉指出仕。
- 3.
不宾之士释义:不愿出仕的隐士。
- 4.
与山巨源绝交书释义:散文篇名。三国魏嵇康作。作者与山涛(字巨源)名列“竹林七贤”,后山涛依附司马氏集团,并推荐嵇康做官,嵇康为此作书拒绝出仕并与山涛绝交。文章语言泼辣,多嬉笑怒骂之词,表达了作者狂放高傲的个性。文中对封建礼教公然表示轻蔑,自称“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后作者因此被司马昭杀害。
- 5.
丰屋蔀家释义:比喻深自隐藏,不肯出仕。 也比喻高官显宦豪富丰足。
- 6.
仕止释义:指出仕或隐退。明 李贽《与弱侯焦太史书》:“重念 龙谿老 没矣,近老 亦又老矣,五臺老 未知仕止如何?”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七十致仕》:“今则距悬车之期,只有二年,而尚有议余不应遽退者。殆亦未就古人行藏之大义,及仕止之恒规,而一按之也。”
- 7.
仕途通达释义:做官的道路顺利。出仕:做官;途:道路。
- 8.
仕道释义:《论语·卫灵公》:“子 曰:‘……君子哉 蘧迫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后因以“仕道”谓身逢治世则出仕,不苟求功名富贵。
- 9.
仕隐释义:⒈出仕和退隐。 清 钱大昕《卢氏群书拾补序》:“自念四十年来,仕隐踪迹,輒步先生后尘;而嗜古顓僻之性,谬为先生所许。”清 方文《梦崔正谊李溉林二明府见访》诗:“何缘遇 崔、李,一见遂倾倒。仕隐虽殊途,握手伤怀抱。”⒉旧谓居官而不亲公务。商务本《说郛》卷三引 宋 马永易《实宾录》:“唐 杨初 为 江西 王仲舒 从事,终日长吟,不亲公牘,府公致言,拂衣而去,乃采山饮泉。朝客闻之,以为仕隐。”清 褚人穫《坚瓠广集·隐说》:“唐 唐畅 为 西川 从事,不亲公务,人称仕隐。”
- 10.
作茧释义:⒈蚕老结茧。⒉比喻出仕。⒊比喻妇女怀孕生育。
- 11.
侁仕释义:犹言出仕。
- 12.
冠巾释义:⒈冠和巾。古代用以区别士和庶人。⒉指官职。⒊戴上帽子、头巾。意谓僧人还俗或出仕。
- 13.
出处殊涂释义:指出仕与隐居的态度各不相同。亦作“出处殊途”。
- 14.
出处殊途释义:指出仕与隐居的态度各不相同。
- 15.
出处语默释义:出仕和隐退,发言和沉默。
- 16.
出处进退释义:指出仕或隐退。
- 17.
出处释义:⒈〈动〉出仕和退隐。 ⒉〈名〉(引文或典故的)来源。
- 18.
出岫释义:⒈出山,从山中出来。 ⒉比喻出仕。
- 19.
出山泉水释义:出山:比喻出仕。 旧指做了官的人,就不象未做官时那样清白了。
- 20.
制锦操刀释义:比喻出仕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