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御释义:帝王服用的器物。《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明年,诸王就国,邓太后 特听 清河王 置中尉、内史,赐什物皆取乘舆上御,以 宋衍 等并为 清和 中大夫。”
- 2.
丙舍释义:⒈后汉宫中正室两边的房屋,以甲乙丙为次,其第三等舍称丙舍。《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遂出贵人姊妹置丙舍。”王先谦 集解引 胡三省 曰:“丙舍,宫中之室,以甲乙丙丁为次也。”唐 温庭筠《走马楼三更曲》:“帘间清唱报寒点,丙舍无人遗烬香。”⒉泛指正室旁的别室,或简陋的房舍。清 袁枚《上尹制府乞病启》:“对此日琴堂之官烛,忆当年丙舍之书灯。”清 姚际唐《零丁洋》诗:“我家丙舍两三楹,性命苟全聊復寄。”⒊指在墓地的房屋。元 迺贤《秋夜有怀侄元童》诗:“墓田丙舍知何所?一夜令人白髮长。”清 黄周星《补张灵崔莹合
- 3.
乡侯释义:汉 制列侯爵号名。 次于县侯,高于亭侯。《后汉书·赵孝王良传》:“建武 三十年,封 栩(刘良 孙)二子为乡侯。建初 二年,復封 栩 十子为亭侯。”《三国志·魏志·后妃传序》:“昭仪比县侯,昭华比乡侯,修容比亭侯。”
- 4.
争门释义:抢着进门。《史记·梁孝王世家》:“平王襄 及 任王后 遮止,闭门,李太后 与争门。”《史记·孟尝君列传》:“君独不见夫趣市朝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
- 5.
二梁释义:⒈冠名。古代以冠上梁数区分官职级别。⒉指汉梁孝王、梁怀王。⒊指前秦梁谠、梁熙兄弟。⒋二梁山。指今安徽省境内隔长江相对的东梁山和西梁山。⒌二梁山。指今陕西省乾县境的梁山及韩城县境的梁山。
- 6.
侦伺释义:窥探,伺望。 《后汉书·清河孝王传》:“外令兄弟求其纤过,内使御者侦伺得失。”宋 周密《癸辛杂识前集·王小官人》:“汤 疑有他,遂择其徒駔黠者偕往,俾侦伺之。”《明史·宦官传一·刘瑾》:“瑾 势日益张,毛举官僚细过,散布校尉,远近侦伺,使人救过不赡。”叶圣陶《一个青年》:“他于是准备着猎人似的心情,专事寻找和侦伺。”
- 7.
傅相释义:⒈古称辅导国君、诸侯王之官。汉 诸侯国有太傅,景帝 中五年令诸侯王不得治国,改丞相曰相,通称傅相。《史记·梁孝王世家》:“故诸侯王当为置良师傅相忠言之士。”《后汉书·班彪传》:“今皇太子诸王,虽结髮学问,脩习礼乐,而傅相未值贤才,官属多闕旧典。”⒉辅佐。《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成王 即位,周公 之属傅相焉。”汉 袁康《越绝书·吴人内传》:“武王 封 周公,使傅相 成王。”⒊指佐理或侍奉。《汉书·王吉传》“为傅婢所毒”颜师古 注:“凡言傅婢者,谓傅相其衣服衽席之事。”
- 8.
兴灭继絶释义:谓使灭绝了的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语出《论语·尧曰》:“興滅國,繼絶世。”《汉书·代孝王刘参传》:“元始 二年,新都侯 王莽 興滅繼絶,白太皇太后,立 年 弟子 如意 爲 廣宗王,奉 代孝王 後。”《晋书·刘颂传》:“敦興滅繼絶之義,故國祚不泯。”《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庶不負朝廷伸義討賊,興滅繼絶之初心。”
- 9.
内辞释义:⒈谓为本国君侯讳饰之辞。《公羊传·桓公十八年》:“夫人外者何?内辞也。”何休 注:“内为公讳辞。”《穀梁传·桓公十年》:“秋,公会 卫侯 于 桃丘,弗遇。弗遇者,志不相得也。弗,内辞也。”范宁 注:“倡会者 卫,鲁 至 桃丘 而 卫 不来,故书‘弗遇’以杀耻。”⒉泛指隐微不显之辞。《穀梁传·隐公三年》:“其日有食之何也?吐者外壤,食者内壤。闕然不见其壤,有食之者也。有内辞也,或外辞也。”钟文烝 补注:“‘有’之疑为内辞其辞最微……‘或’之疑为外辞,其辞较著。”⒊对内的言词。《礼记·曲礼下》“内事曰孝王某
- 10.
凫渚释义:⒈汉梁孝王兔园中的渚名。 ⒉野鸭栖息的水中小块陆地。
- 11.
同产弟释义:谓同母之弟。《汉书·孔光传》:“绥和 中,上即位二十五年,无继嗣,至亲有同产弟 中山孝王 及同产弟子 定陶王 在。”清 梁章鉅《称谓录·弟》:“《绥氏校尉熊君碑》:君同产弟 望季公。”
- 12.
同舍释义:⒈所弃相同。《韩非子·奸劫弑臣》:“人臣之所毁者,人主之所非也,此之谓同舍。”⒉共居一舍。舍,馆舍或官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客游 梁。梁孝王 令与诸生同舍。”唐 韩愈《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归来捧赠同舍子,浮光照手欲把疑。”宋 曾巩《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治平 三年夏,得 洪君 於京师,始合同舍之士,听其琴于 相国寺 之 维摩院。”⒊住同一馆舍的人。《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同舍郎金去。”⒋指同僚。唐 杜甫《潭州送韦员外迢牧韶州》诗:“分符先令望,同
- 13.
吴梁释义:汉 吴王 刘濞 与 梁孝王 刘武 的并称。
- 14.
城守释义:⒈城池的守备。 《国语·楚语上》:“城守之木,於是乎用之。”韦昭 注:“城守之餘,然后用之。”南朝 梁 沉约《反舌鸟赋》:“倦城守之諠疲,爱田郊之閒素。”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尹侍御奏折》:“广平 一带,州县纷然瓦解。城守不施,草间偷活,狼奔豕突,如入无人之境。”⒉据城而守。《战国策·楚策一》:“扞关 惊,则从 竟陵 已东,尽城守矣。”《史记·梁孝王世家》:“梁孝王 城守 睢阳,而使 韩安国、张羽 等为大将军,以距 吴 楚。”《后汉书·任光传》:“廷掾持 王郎 檄诣府白 光,光 斩之于市,以徇百姓,
- 15.
外辞释义:⒈泛指显豁之辞。 《穀梁传·隐公三年》:“其日有食之何也?吐者外壤,食者内壤。闕然不见其壤,有食之者也。有内辞也,或外辞也。”锺文烝 补注:“‘有’之疑为内辞,其辞最微……‘或’之疑为外辞,其辞较著。”⒉对外的言词。《礼记·曲礼下》“内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唐 孔颖达 疏:“是在内从内辞,在外从外辞。”
- 16.
奇衺释义:亦作“奇邪”。诡诈,邪伪不正。《周礼·天官·宫正》:“去其淫怠与其奇衺之民。”郑玄 注:“奇衺,譎觚非常。”《史记·梁孝王世家》:“公孙诡 多奇邪计。”唐 柳宗元《时令论下》:“是故圣人为大经……必言其中正,而去其奇衺。”章炳麟《程师》:“世无作述者,则师説千年无所进,虽有变復,非矫乱则奇衺也。”
- 17.
妖贼释义:詈词。 旧指以妖言惑众倡乱的人。《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甘陵 人 刘文 与 南郡 妖贼 刘鮪 交通,讹言 清河王 当统天下。”《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元年》:“是岁,鄱阳 妖贼 鲜于琛 改元 上愿,有众万餘人。”《明史·神宗纪二》:“十二月壬子,南京 妖贼 刘天绪 谋反,事觉伏诛。”
- 18.
姏姆释义:亦作“姏母”。乳媪;老年仆妇。《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于时 孝武帝 不亲万机,但与 道子 酣歌为务,姏姆尼僧,尤为亲暱,并窃弄其权。”《晋书·五行志上》:“会稽王 道子 宠幸尼及姏母。”清 袁枚《新齐谐·烧狼筋》:“蓝 府有狼筋一条,凡家中失物,烧之则偷者手足皆颤。有女公子失金釵一隻,不知谁偷,乃齐奴婢姏姆数十人,取筋烧之。”清 翟灏《通俗编·妇女》:“姏婆,妇之老者;能以甘言悦人,故字从甘,其音读若钳。或谓老倡曰‘虔婆’,误。”
- 19.
小妻释义:妾,小老婆。《汉书·枚乘传》:“乘 在 梁 时,取 皋 母为小妻。”《后汉书·赵孝王良传》:“赵 相奏 乾 居父丧私聘小妻。”李贤 注:“小妻,妾也。”唐 李白《鞠歌行》:“听曲知 寧戚,夷吾 因小妻。”《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 沉小霞 ﹞指着小妻 闻淑女 説道:‘只这女子年纪幼小,又无处着落,合该教他改嫁。’”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 万彩云 ﹞家于 临安,美而艷,土官 普明声 见而悦之,娶以为小妻。”
- 20.
尼僧释义:尼姑。《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孝武帝 不亲万机,但与 道子 酣歌为务,姏姆尼僧,尤为亲暱,并窃弄其权。”《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张善 在前,王爵 在后,走入菴裡,只见一个尼僧在裡面踱将出来。”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武技》:“偶适 歷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於场,观者填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