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荆门 荆门的意思
jīngmén

荆门

简体荆门
繁体荊門
拼音jīng mén
注音ㄐㄧㄥ ㄇ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īng,(1) 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组词】:紫荆。荆条。荆棘。披荆斩棘。(2) 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组词】:负荆请罪。(3) 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组词】:荆州。荆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4)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组词】:拙荆。山荆。荆妻。(5) 姓。

mén,(1)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组词】:门儿。门口。开门见山。(2)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组词】:电门。(3) 途径,诀窍。【组词】:门径。门道儿。(4)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组词】:门第。门风。门婿。长(zhǎng )门长子。(5) 事物的分类。【组词】:分门别类。(6)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组词】:教门。门徒。(7) 量词。【组词】:一门大炮。(8) 姓。

基本含义

指被监禁在荆门之地,无法自由行动。

荆门的意思

荆门 [jīng mén]

1. 湖北省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中部,面积35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1平方公里,人口11万。焦枝铁路穿过市区。是石油化工城市。

[Jingmen;]

荆门 引证解释

⒈ 柴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有人问 袁侍中 曰:‘ 殷仲堪 何如 韩康伯 ?’答曰:‘理义所得,优劣乃復未辨;然门庭萧寂,居然有名士风流, 殷 不及 韩。’故 殷 作《誄》云:‘荆门昼掩,闲庭晏然。’”
南朝 梁 陶弘景 《寻山志》:“荆门昼掩,蓬户夜开,室迷夏草,径惑春苔。”

⒉ 山名。在今 湖北省 宜都县 西北, 长江 南岸,隔 江 和 虎牙山 相对。江水湍急,形势险峻。古为 巴蜀 荆吴 之间要塞。

《后汉书·公孙述传》:“又遣 田戎 及大司徒 任满 ……等拔 巫 及 夷陵、夷道,因据 荆门。十一年,征南大将军 岑彭 攻之, 满 等大败, 述 将 王政 斩 满 首降于 彭。”
三国 魏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若使水而可恃,则 洞庭 无 三苗 之墟, 子阳 无 荆门 之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江 水又东歷 荆门 虎牙 之间。 荆门 在南,上合下开,闇彻山南,有门像虎牙;在北,石壁色红,间有白文,类牙形,并以物像受石,此二山 楚 之西塞也。”
唐 李白 《渡荆门送别》诗:“渡远 荆门 外,来从 楚国 游。”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六:“过 荆门 十二碚,皆高崖绝壁,崭巖突兀,则峡中之险可知矣…… 荆门 者,当以险固得名。”

⒊ 指 荆州。

唐 王维 《寄荆州张丞相》诗:“所思竟何在?悵望深 荆门。”
赵殿成 笺注:“唐 人多呼 荆州 为 荆门。文人称谓如此,不仅指 荆门 一山矣。”


国语词典

荆门 [jīng mén]

⒈ 用木柴做成的门。

南朝梁·陶弘景〈寻山志〉:「荆门昼掩,蓬户夜开。」

⒉ 山名。(1)​位于湖北省宜都县西北,与虎牙山相对。形势险要,自古为重要关塞。(2)​位于湖北省荆门县南。

⒊ 县名。位于湖北省境中部,介于漳水、汉水之间,荆山山脉东南。


荆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派释义:泛指长江的很多支流。唐王维《江汉临泛》诗:“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派:水的支流。
    • 2.
      出谷莺释义:从幽谷飞出的鸟。 亦喻指升迁之人。唐 李白《荆门浮舟望蜀江》诗:“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鶯。”宋 王禹偁《酬太常晁丞见寄》诗:“当年布素定交情,恨不同为出谷鶯。犹作三丞君最屈,徧寻两制我知荣。”参见“出谷”。
    • 3.
      勇爵释义:《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庄公 为勇爵,殖绰、郭最 欲与焉。”杜预 注:“设爵位以命勇士。”后用以指武将。唐 刘禹锡《复荆门县记》:“无几何,有由勇爵而授赤社於兹者。”宋 叶适《上孝宗皇帝札子》:“右列未能登进勇爵,而儒生或以见薄为愧。”
    • 4.
      双角释义:⒈两只角。唐 储光羲《述韦昭应画犀牛》诗:“双角前崭崭,三蹄下駸駸。”唐 王建《荆门行》:“大蛇过处一山腥,野牛惊跳双角折。”⒉指古代孩童或青年女子头顶上的两束发髻。唐 白居易《东城晚归》诗:“一条邛杖悬龟榼,双角 吴 童控马衔。”
    • 5.
      堙废释义:荒废;淤塞。 《后汉书·张禹传》:“徐县 北界有 蒲阳坡,傍多良田,而堙废莫修。”唐 刘禹锡《复荆门县记》:“起我堙废而完之,徠我荡析而安之。”《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元年》:“淮南、江、浙、荆湖 制置发运使 封丘 赵贺,言 苏州 太湖 塘岸坏及并海支渠堙废,水侵民田。”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许多堙废了的陂塘和河渠,先后恢复或扩建起来。”
    • 6.
      掇刀石释义:掇刀石在湖北省荆门市南城区二十里的地方,有一块耸立的巨石,人们叫它“掇刀石”。
    • 7.
      梁苑释义:西汉 梁孝王 所建的 东苑。 故址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 东南。园林规模宏大,方三百余里,宫室相连属,供游赏驰猎。梁孝王 在其中广纳宾客,当时名士 司马相如、枚乘、邹阳 等均为座上客。也称 兔园。事见《史记·梁孝王世家》。南朝 齐 王融《奉辞镇西应教》诗:“霤庭参辩 奭,梁苑 豫才 邹。”唐 李白《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庐山屏风迭》诗:“荆门 倒 屈 宋,梁苑 倾 邹枚。若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宋 张元干《天仙子》词:“少年油壁记寻芳,梁苑 路。今何处。千树红云空梦去。”清 钮琇《<觚賸>自序》:“入 燕 都而
    • 8.
      江关释义:⒈古关名。相传 战国 时 巴 楚 相争,于今 四川省 奉节县 东 长江 北岸 赤甲山 上置关,故名。又名 扞关。后移于 长江 南岸,为 瞿塘峡 南面屏障,又名 瞿塘关。⒉湖北省 枝城市 的 荆门 与 宜昌县 的 虎牙 二山夹 江 对峙,称 江关。《后汉书·岑彭传》:“刘歆 长驱入 江关,令军中无得虏掠。”陈衍《张广雅督部电召来鄂》诗:“昔岁 沅 湘 单舸还,苍茫风雪下 江关。”⒊犹言海内。唐 杜甫《咏怀古迹》之一:“庾信 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⒋指 江 南。清 龚自珍《寒月吟》:“江 关断消息
    • 9.
      沙尾释义:滩尾,沙滩的边缘。唐 杜甫《春水》诗:“三月桃花浪,江流復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唐 李端《荆门歌送从兄赴夔州》:“沙尾长檣发渐稀,竹竿草屩涉流归。”宋 范成大《九月三日宿胥口始闻雁》诗:“扁舟费年华,短缆繫沙尾。”
    • 10.
      白社释义:⒈地名。 在 河南省 洛阳市 东。晋 葛洪《抱朴子·杂应》:“洛阳 有道士 董威輦 常止 白社 中,了不食,陈子敍 共守事之,从学道。”亦见《晋书·隐逸传》。唐 吴筠《高士咏·董威辇》:“董京 依 白社,散髮咏玄风。”⒉地名。在 湖北省 荆门市 南。《清一统志·湖北·荆门州》:“白社,在 荆门州 南一百二十里。《名胜志》:古隐士之居,以白茅为屋,因名。唐 都官 郑谷 常居此。”⒊借指隐士或隐士所居之处。南朝 梁 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林钟六月》:“但某白社狂人,青緗末学。”唐 白居易《长安送柳大东归》诗
    • 11.
      省啬释义:亦作“省穡”。爱惜。引申为节俭,节约。《左传·昭公元年》:“小国为蘩,大国省穡而用之,其何实非命。”杜预 注:“穡,爱也。”杨伯峻 注:“穡通嗇,爱惜也。”唐 刘禹锡《复荆门县记》:“无几何,有由勇爵而授赤社于兹者,激驰名於省嗇,谓相沿为非智,因请罢去其号,发践吏以董之。”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人之受用,自有剂量,省嗇淡泊,有久长之理,是可以养寿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破除成格以用材贤,省嗇衣食以养战士。”
    • 12.
      神戳戳释义:重庆、四川、湖北、荆门的方言。 用来指那些说话做事不符合逻辑,老爱闹笑话的人。用来骂做了一些很丢脸的事的人和很神经质的人。
    • 13.
      荆关释义:⒈柴门。⒉荆门山。泛指险要之地。⒊五代画家荆浩、关仝师徒以擅画山水齐名,故并称“荆关”。
    • 14.
      要会释义:⒈会计;簿书。《周礼·天官·小宰》:“听出入以要会。”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要会,谓计最之。簿书月计曰要,岁计曰会。”孙诒让 正义:“一月之计少,举凡其要而已,故谓之要;一岁之计多,则总聚攷校,故谓之会也。”⒉指管理核计财经事宜。《旧唐书·夏侯孜传》:“洎掌于经费,备歷重难,居然要会之权,颇得均平之道。”⒊通都要道。《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大梁,天下之要会也。”《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十年》:“近废 荆门军 为 长林县,屯兵减少,不足以控制要会。”⒋主旨;要旨。唐 张九龄《敕岁初处分》:
    • 15.
      计曹释义:古代掌管财赋会计的官署。《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犊民 酉牧,年七十餘,有至行,举为计曹掾。”唐 刘禹锡《复荆门县记》:“初,公以县之之便闻於上也,禹锡 方以郎位贴职於计曹。章下之日,得以省事。”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历法·算学》:“遂禁此三处士人不得官计曹,然户部胥吏尽 浙 东巨奸。”清 顾汧《玉牒赋》序:“计曹给其膳緡,冬官供其翰墨。”
    • 16.
      贴职释义:兼职。唐 刘禹锡《复荆门县记》:“初,公以县之之便闻於上也,禹锡 方以郎位贴职於计曹。”宋 刘攽《中山诗话》:“王益柔 胜之 为馆职,年少意頡頏。张掞 叔文 亦新贴职,年长而官已高,每羣聚輒居上座。”清 方以智《通雅·官制·仕进》:“以他官兼曰贴职。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皆寓崇文院。直馆、直院谓之馆职,以它官兼者谓之贴职。”
    • 17.
      赐环释义:亦作“赐圜”。 旧时放逐之臣,遇赦召还谓“赐环”。语本《荀子·大略》:“絶人以玦,反絶以环。”杨倞 注:“古者臣有罪待放於境,三年不敢去,与之环则还,与之玦则絶,皆所以见意也。”唐 张说《出湖寄赵冬曦》诗之二:“湘浦 未赐环,荆门 犹主诺。”明 陈汝元《金莲记·闻繫》:“自解一官,又经数载。軾 儿謫任 武林,未获赐环消息;辙 儿召居諫院,犹然落魄规模。”清 陈康祺《壬癸藏札记》卷一:“他书多称 稚存 赐圜,由 文正 力,盖非事实也。”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呜呼 长素,何乐而为是耶?热中於復辟以后之
    • 18.
      赡学释义:⒈博学。南朝 宋 鲍照《河清颂》:“鉅生大年,赡学渊闻。”唐 澄观《<华严经>疏钞悬谈》卷二五:“博文赡学,通诵一亿偈经。”⒉资助办学。宋 洪适《荆门军奏便民五事状》:“缘本军并无承平案牘,即不见得旧管赡学钱粮之数,兼并无寺观絶产可充赡学。”叶德辉《书林清话·元时官刻书由下陈请》:“元 时官刻之书,多由中书省行 江 浙 等路有钱粮学校赡学田款内开支。”
    • 19.
      迥出释义:⒈亦作“逈出”。高耸貌。南朝 梁元帝《巫山高》诗:“巫山 高不穷,逈出 荆门 中。”《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 侯景 ﹞众见飞桥逈出,崩腾而走。”明 傅新德《送郭青字参藩巴蜀》诗:“岷 峨 迥出天连雪,栈阁平临马度云。”⒉突出;超群。南朝 梁 钟嵘《诗品》卷下:“子阳 诗奇句清拔,谢朓 常嗟颂之。洪 虽无多,亦能自迥出。”金 王若虚《清虚大师侯公墓碣》:“﹝师﹞年十四已克主大醮,词音清亮,逈出一时,儕辈翕然推服。”⒊高出;超过。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梅之清香玉色,迥出桃李之上。”明 陆
    • 20.
      逵泉之诛释义:《左传·庄公三十二年》:“成季 使以君命命 僖叔,待于 鍼巫氏,使 鍼季 酖之……饮之,归及 逵泉 而卒。”僖叔 即 叔牙,成季 即 季友,皆 鲁桓公 之子。后以“逵泉之诛”指以弟杀兄。《宋书·竟陵王诞传》:“昔 周 德初升,公旦 有流言之衅;鲁 道方泰,季子 断 逵泉 之诛。”北周 庾信《哀江南赋》:“荆门 遭 廪延 之戮,夏口 滥 逵泉 之诛。”倪璠 注:“《左传》庄三十二年云:‘成季 使以君命命 僖叔 待於 鍼巫氏,使 鍼季 酖之。归及 逵泉 而卒。’僖叔、成季,皆 桓公 之子,以喻 邵陵(邵陵王

荆门(jingm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荆门是什么意思 荆门读音 怎么读 荆门,拼音是jīng mén,荆门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荆门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