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物 [tōng wù]
1. 谓通晓物理人情。
通物 引证解释
⒈ 谓通晓物理人情。
引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
宋 叶适 《沉元诚墓志铭》:“君閎而懋之,通物以性,成身以行,应事以理。”
通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供通释义:⒈谓上缴,交出。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酒务官吏﹞往往苟逃罪戾,巧为文致,诱导无知之民,以陷欠负破荡之祸,如许人供通自己或借他人产业当酒是也。” 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小民既无他业,不免与官中首尾胶固,以至供通物产,召保立限,增价出息,赊贷转变,以苟趋目前之急。”⒉呈报,上报。 五代 范资 《玉堂闲话·杀妻者》:“﹝从事﹞遍勘在城伍作行人,令各供通近来应与人家安厝坟墓多少去处文状。”
- 2.
匿情释义:隐瞒真情。《左传·襄公十八年》:“范宣子 告 析文子,曰:‘吾知子,敢匿情乎?’”《汉书·王莽传上》:“﹝ 王莽 ﹞尝私买侍婢,昆弟或颇闻知,莽 因曰:‘后将军 朱子元 无子,莽 闻此儿种宜子,为买之。’即日以婢奉 子元。其匿情求名如此。”三国 魏 嵇康《释私论》:“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为闕。”清 昭槤《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事闻,上以额駙匿情不奏,欲立正典刑。”
- 3.
常物释义:⒈长久存在之物;固定不变之物。⒉一般的东西;普通物品。⒊指常人。
- 4.
抽解释义:⒈旧时对沿海港口进出口贸易征收的实物税。《宋史·食货志下八》:“熙寧 初,立市舶以通物货。旧法抽解有定数,而取之不苛,输税宽其期,而使之待价,怀远之意实寓焉。邇来抽解既多,又迫使之输,致货滞而价减。”《明史·杨言传》:“局官 陆宣 辈支俸踰於常制,内监 陈林 辈抽解及於 芜湖。凡此,皆时弊之急且大,而足以拂天意者。”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北宋 时在沿海主要港口设市舶司,征收进出口税,名为抽解,也叫抽分。”⒉解大小便。《雪堂行和尚拾遗录》:“一日众集,浩 问曰:‘作什么?’曰:
- 5.
揉斲释义:砍削烤揉。亦用以称耒耜。语出《易·繫辞下》:“斲木为耜,揉木为耒。”宋 梅尧臣《和孙端叟寺丞农具·耒耜》:“古圣通物宜,揉斲资粒食。”宋 王安石《和圣俞农具诗·耒耜》:“山林尽百巧,揉斲无良材。”
- 6.
诳豫释义:欺骗;欺诈。《周礼·地官·司市》“平肆展成奠贾”汉 郑玄 注:“整勑会者,使定物贾,防誑豫也。”贾公彦 疏:“恐有豫为誑欺,故云防誑豫。”王引之《经义述闻·周官上》:“贾 未解豫字之义,故云‘豫为誑欺’。如 贾 説,则当言豫誑,不当言誑豫也。今案豫亦誑也。《晏子·问篇》曰:‘公市不豫,宫室不饰。’《盐铁论·力耕篇》曰:‘古者商通物而不豫,工致牢而不伪。’不豫谓不誑也。又《禁耕篇》曰:‘教之以礼,则工商不相豫。’谓不相誑也。连言之则曰誑豫矣。”章炳麟《俞先生传》:“治小学不摭 商 周 彝器,曰:‘欧阳修 作
- 7.
阴阳释义:⒈我国古代哲学指宇宙中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⒉古代指日、月等天体运行规律的学问。⒊指星相、占卜、相宅、相墓的方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