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伍举 伍举的意思

伍举

简体伍举
繁体伍舉
拼音wǔ jǔ
注音ㄨˇ ㄐㄩ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ǔ,(1) 古代军队的编制。【例句】:一伍(五人)。(2) 军队。【组词】:入伍。落伍(掉队)。(3) 同伴的人。【组词】:羞与为伍。(4) “五”的大写。(5) 姓。

jǔ,(1) 向上抬,向上托。【组词】:举头。举手。举重。举棋不定。(2) 动作行为。【组词】:举止。轻而易举。(3) 发起,兴办。【组词】:举义。举办。创举。(4) 提出。【组词】:举要。举例。(5) 推选,推荐。【组词】:推举。荐举。(6) 全。【组词】:举国。举世。举家。(7) 古代指科举取士。【组词】:科举。举人。一举成名。(8) 攻克。【例句】:“一战而举鄢、郢”。

伍举的意思

伍举 [wǔ jǔ]

1. 春秋时期楚国人。


伍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垂櫜释义:⒈倒垂着空的弓箭袋。 示无用武意。《左传·昭公元年》:“伍举 知其有备也,请垂櫜而入,许之。”杜预 注:“垂櫜,示无弓。”陆德明 释文:“櫜,弓衣也。”⒉泛指垂着空袋子。谓身无长物。《国语·齐语》:“诸侯之使,垂櫜而入,稛载而归。”韦昭 注:“垂,言空而来。櫜,囊也。”《管子·小匡》亦有此语,尹知章 注:“垂櫜,言其空也。”
    • 2.
      意制释义:⒈亦作“意制”。制作;创制。《宋书·谢灵运传论》:“是以一世之士,各相慕习,原其飈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徒以赏好异情,故意製相诡。”宋 程大昌《演繁露·谜》:“古无谜字,若其意制,即 伍举、东方朔 谓之隐者是也。”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通考》既该且覈,规模意制,足称完书。”⒉做作。故意做出的某种表情、腔调。《南史·张融传》:“至 融 风止诡越,坐常危膝,行则曳步,翘身仰首,意制甚多。见者惊异,聚观成市,而 融 了无愧色。”⒊见“意製”。
    • 3.
      椒举释义:即 春秋 楚 大夫 伍举,为 伍子胥 祖父。因邑于 椒,以邑为姓,故又称 椒举。《国语·楚语上》:“椒举 娶於 申公子牟,子牟 有罪而亡。”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汳水》:“所谓 景薄 为 北亳 矣,椒举 云‘商汤 有 景亳 之命’者也。”唐 李德裕《夏晚有怀平泉林居》诗:“眷闕悲 子牟,班荆感 椒举。”参阅《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 4.
      班荆道故释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伍举在从郑国去晋国的路上,和老朋友声子相遇于郑国郊外,两人就铺开荆条席地而坐,一边吃东西,一边谈往事。后用“班荆道故”形容老朋友途中相遇,共话旧谊。班:铺开。
    • 5.
      班荆馆释义:五代 和 宋 时设在京郊用以接待外国使臣的宾馆。 《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甲寅,敕斩 彦饶 於班荆馆。”胡三省 注:“《左传》,楚 伍举 与 声子 相善,伍举 出奔,声子 遇於 郑 郊,班荆相与食而言……以‘班荆’名馆,取诸此也。此馆必在 汴州 郊外。”《宋史·礼志二二》:“大率北使至闕,先遣伴使赐御筵于班荆馆。”
    • 6.
      相善释义:彼此交好。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初,楚伍参 与 蔡太师 子朝 友,其子 伍举 与 声子 相善也。”《史记·穰侯列传》:“白起 者,穰侯 之所任举也,相善。”明 谢榛《四溟诗话》卷三:“予客京师,有一縉绅相善。”清 钮琇《觚賸续编·文章有本》:“僧孺 子 牛蔚,与同年友 邓敞 相善。”

伍举(wuj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伍举是什么意思 伍举读音 怎么读 伍举,拼音是wǔ jǔ,伍举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伍举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