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年 [yǐn nián]
1. 谓古礼对年老而贤者加以尊养。后用以称年老辞官。
3. 延长年寿。
引年 引证解释
⒈ 谓古礼对年老而贤者加以尊养。后用以称年老辞官。
引《礼记·王制》:“凡三王养老,皆引年。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
《梁书·止足传赞》:“顾宪之、陶季直,引年者也。”
宋 苏辙 《代张公安道乞致仕表》:“臣闻引年去位,事君之旧章;怀禄忘归,人臣之深戒。”
清 杭世骏 《<东城杂记>序》:“亦有国老引年,依风绳谷。”
⒉ 延长年寿。
引唐 韩愈 《进学解》:“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明 方孝孺 《菊趣轩记》:“不为时俗所变,服之可以引年。”
国语词典
引年 [yǐn nián]
⒈ 延长寿命。
引唐·韩愈〈进学解〉:「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⒉ 年老仍可致仕而请求退位。
引《礼记·王制》:「凡三王养老皆引年。」
《金史·卷八八·完颜守道传》:「今引年求退,甚得宰相体,然未得代卿者,以是难从,汝勉之哉。」
引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引年释义:⒈谓古礼对年老而贤者加以尊养。后用以称年老辞官。《礼记·王制》:“凡三王养老,皆引年。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梁书·止足传赞》:“顾宪之、陶季直,引年者也。”宋 苏辙《代张公安道乞致仕表》:“臣闻引年去位,事君之旧章;怀禄忘归,人臣之深戒。”清 杭世骏《<东城杂记>序》:“亦有国老引年,依风绳谷。”⒉延长年寿。唐 韩愈《进学解》:“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明 方孝孺《菊趣轩记》:“不为时俗所变,服之可以引年。”
- 2.
引户释义:犹逐户。《礼记·王制》“凡三王养老皆引年”汉 郑玄 注:“已而引户校年,当行復除也。老人众多,非贤者不可皆养。”
- 3.
狶苓释义:菌类植物。 块色黑如猪粪,故名。可入药。唐 韩愈《进学解》:“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詰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狶苓也。”参见“猪苓”。
- 4.
瘠瘵释义:因患病而瘦弱。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譬有患癆病者……其稍进者,见其羸尪瘠瘵之亟当培养也,而又习闻夫参苓术桂之可以引年也,於是旁採旧方,进以补剂。”
- 5.
虔奉释义:⒈恭谨地承受。《晋书·武帝纪》:“炎 虔奉皇运,寅畏天威,敬简元辰,升坛受禪。”《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虔奉典謨,克承丕构,终任贤之效,无旰食之忧。”宋 张方平《乞致仕第三表》:“间因燕见,屡尝恳激於引年,虔奉德音,乃復逡巡而就次。”⒉恭敬地供奉。清 东轩主人《述异记·七圣院》:“遂捐金改造,虔奉香火。”⒊诚敬地信奉。茅盾《子夜》一:“吴老太爷 自从骑马跌伤了腿,终至成为半肢疯以来,就虔奉《太上感应篇》,二十馀年如一日。”
- 6.
诬揑释义:诬赖捏造。 明 徐渭《女状元》第三出:“姜松 就买出隣舍,诬揑妇人与 古时月 有姦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五回:“这本底稿在 云岫 是非常秘密的,内中都是代人家谋占田产,谋夺孀妇等种种信札,与及诬揑人家的呈子。”欧阳山《苦斗》:“她刚好念着 陶三春 的后母 郎氏 诬捏她勾引年轻的猎户 燕贤贵,她父亲 陶国裔 强迫她自尽,她就气愤投河那一段。”
- 7.
豨苓释义:即猪苓。 药草名。唐 韩愈《进学解》:“是所谓詰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祝充 注:“楚 人呼猪为豨,豨苓乃猪苓也。”宋 陆游《闲咏园中草木》:“劝君办取金鸦嘴,不问昌阳与豨苓。”参见“猪苓”。
- 8.
赐板释义:谓以白板书官爵赐人,无印绶,仅得虚衔而已。 《魏书·肃宗纪》:“丁酉,谅京尹所统,百年以上赐大郡板,九十以上赐小郡板。”清 梁章鉅《浪跡丛谈·虚衔》:“国家引年之典,有赏给虚衔者,即古人所谓赐板也。”
- 9.
还政释义:⒈致仕;辞官。《新唐书·段文昌传》:“俄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未踰年,自表还政。”宋 曾巩《殿中丞致仕王君墓志铭》:“至年七十,遂上书还政,迁太子中舍。”宋 吕诲《奏乞致仕表》:“爰思逃禄以偷生,不俟引年而还政。”⒉归政;交权。宋 曾巩《慈圣光献皇太后挽词状》:“﹝皇太后﹞在先帝之世,从权当国,既而还政以时,明识独见,出处应理。”宋 吕珪《皇太后付中书门下还政书》:“去岁两曾降手书还政,辅臣等并於皇帝御前纳下。”
- 10.
酷哥女释义:“美洲豹”,专指一些富婆勾引年轻男子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