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引接 引接的意思
yǐnjiē

引接

简体引接
繁体
拼音yǐn jiē
注音ㄧㄣˇ ㄐㄧㄝ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ǐn,(1) 拉,伸。【组词】:引力。引颈。引而不发。引吭高歌。(2) 领,招来。【组词】:引见。引子。引言。引导。引荐。抛砖引玉。(3) 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组词】:引文。引用。援引。(4) 退却。【组词】:引退。引避。(5) 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6) 古代柩车的绳索。【例句】:发引(出殡)。

jiē,(1) 连成一体。【组词】:接合。接骨。接壤。衔接。(2) 继续,连续。【组词】:接力。接替。接班。接二连三。再接再厉。(3) 靠近,挨上。【组词】:接近。邻接。接吻。(4) 承受,收取。【组词】:接受。接收。接纳。接管。(5) 迎。【组词】:接风。接生。接待。(6) 姓。

基本含义

指引、接引。

引接的意思

引接 [yǐn jiē]

1. 延见接待。

2. 推荐提拔。

4. 引导,接引。

引接 引证解释

⒈ 延见接待。

《后汉书·隗嚣传》:“嚣 素谦恭爱士,倾身引接,为布衣交。”
唐 张鷟 《游仙窟》:“十娘 答曰:‘……儿意相当,事须引接。此间疎陋,未免风尘。入室不合推辞,升堂何须进退!’遂引入中堂。”
明 李东阳 《与方石先生书》:“往年尝为执事言之,輒蒙引接。”

⒉ 推荐提拔。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下》:“而 韩、柳、皇甫、李公,皆以引接后学为务。”

⒊ 引导,接引。

唐 李通玄 《新华严经论》卷三九:“然菩萨何得有生而作生法,皆缘像表法,引接众生令易解故。”


国语词典

引接 [yǐn jiē]

⒈ 招待。

《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嚣素谦恭爱士,倾身引接为布衣交。」
《晋书·卷六六·陶侃传》:「引接疏远,门无停客。」


引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倾身释义:⒈身体向前倾。多形容对人谦卑恭顺。《后汉书·隗嚣传》:“嚣 素谦恭爱士,倾身引接为布衣交。”《旧唐书·窦建德传》:“﹝ 竇建德 ﹞每倾身接物,与士卒均执勤苦,由是能致人之死力。”宋 苏辙《龙川别志》卷上:“艺祖 既天姿英特,问其年,復亥生也。永德 大喜,倾身事之。”明 高启《南宫生传》:“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⒉竭尽全力。《史记·酷吏列传》:“周阳侯 始为诸卿时尝繫 长安,汤 倾身为之。”《后汉书·郭太传》:“乡里有忧患者,淑 輒倾身营救,为州閭所称。”清 方苞《孙徵君传》:“而 奇逢 独与 定
    • 2.
      合门使释义:官名。 唐 末、五代 有閤门使,掌供奉乘舆,朝会游幸,大宴引赞,引接亲王宰相百僚藩国朝见,纠弹失仪。五代 以来,多以处武臣。宋 置东、西上閤门使各三人,副使各二人,多以处外戚勋贵。绍兴 五年,诏右武大夫以上并称知閤门事,官未至者称同知閤门事,在知閤门之下。参阅《宋史·职官志六》、《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 3.
      引接释义:⒈延见接待。 《后汉书·隗嚣传》:“嚣 素谦恭爱士,倾身引接,为布衣交。”唐 张鷟《游仙窟》:“十娘 答曰:‘……儿意相当,事须引接。此间疎陋,未免风尘。入室不合推辞,升堂何须进退!’遂引入中堂。”明 李东阳《与方石先生书》:“往年尝为执事言之,輒蒙引接。”⒉推荐提拔。唐 赵璘《因话录·商下》:“而 韩、柳、皇甫、李公,皆以引接后学为务。”⒊引导,接引。唐 李通玄《新华严经论》卷三九:“然菩萨何得有生而作生法,皆缘像表法,引接众生令易解故。”
    • 4.
      招亡纳叛释义:招引接纳敌方叛逃的人。
    • 5.
      招降纳款释义:招:招引;纳:接纳;款:投诚。 指招引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扩充势力。
    • 6.
      招降纳附释义:招:招引;纳:接纳;附:归附。指招引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扩充势力。
    • 7.
      诱接释义:招引接纳。
    • 8.
      诱纳释义:招引接纳。《三国志·蜀志·许靖传》:“靖 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南齐书·曹虎传》:“虎 形干甚毅,善於诱纳,日食荒客常数百人。”
    • 9.
      閤门使释义:官名。唐 末、五代 有閤门使,掌供奉乘舆,朝会游幸,大宴引赞,引接亲王宰相百僚藩国朝见,纠弹失仪。五代 以来,多以处武臣。宋 置东、西上閤门使各三人,副使各二人,多以处外戚勋贵。绍兴 五年,诏右武大夫以上并称知閤门事,官未至者称同知閤门事,在知閤门之下。参阅《宋史·职官志六》、《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引接(yinji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引接是什么意思 引接读音 怎么读 引接,拼音是yǐn jiē,引接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引接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