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球乐 [pāo qiú lè]
1. 原为五言六句,唐人抛球催酒时所唱,教坊因以名曲。后用为词牌名。单调三十字者始于刘禹锡,四十字者始于冯延巳,四十二字者见《云谣集杂曲子》无名氏词,皆平韵。至柳永以旧曲名创为新调,始有双调一百八十七字体,仄韵。
3. 曲牌名。一名《彩楼春》。属北曲黄钟宫。字数与词牌不同。用在套曲中。
抛球乐 引证解释
⒈ 同“抛毬乐”。原为五言六句,唐人抛球催酒时所唱,教坊因以名曲。后用为词牌名。单调三十字者始于刘禹锡,四十字者始于冯延巳,四十二字者见《云谣集杂曲子》无名氏词,皆平韵。至柳永以旧曲名创为新调,始有双调一百八十七字体,仄韵。 2.曲牌名。一名《彩楼春》。属北曲黄钟宫。字数与词牌不同。用在套曲中。
抛球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嬉嬉释义:⒈喜笑貌。 《易·家人》“妇子嘻嘻”唐 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二:“嘻嘻,张 作嬉嬉,陆 作喜喜。”宋 柳永《抛球乐》词:“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手簇鞦韆架。”⒉和乐貌。明 许潮《武陵春》:“见了些处堂燕雀嫚嬉嬉,栋将焚全不知几。”清 唐甄《潜书·仁师》:“市集攘攘,老幼嬉嬉,妇子依依。”
- 2.
蜂腰释义:⒈亦作“蠭腰”。 蜂体中部细狭的部分。比喻人的细腰。唐 柳宗元《为裴中丞伐黄贼转牒》:“杪忽蜂腰,虚见辱於齐斧;突梯鼠首,滥欲寄於旄头。”唐 皇甫松《抛球乐》词:“红拨一声飘,轻裘坠越綃,坠越綃。带翻金孔雀,香满绣蜂腰。”⒉蜂腰中间细,比喻居中者最差。典出《南史·周弘直传》:“弘直 方雅敦厚,气调高於次昆。或问三 周 孰贤,人曰:‘若蜂腰矣。’”三 周,指 南朝 梁 周弘正、弘让、弘直 兄弟。弘正 善谈玄理,弘直 方雅敦厚,唯 弘让 简素,曾任叛将 侯景 伪官,故时人讥之。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
- 3.
贴体释义:⒈紧贴肤体。 南唐 冯延巳《抛球乐》词:“波摇梅蕊当心白,风入罗衣贴体寒。”宋 欧阳修《少年游》词:“寒轻贴体风头冷,忍抛弃、向秋光。”《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却説 陈大郎 有了这珍珠衫儿,每日贴体穿着,便夜间脱下,也放在被窝中睡,寸步不离。”⒉犹贴心。《禅真逸史》第七回:“这些念佛的女众……你我互相告诉,有説媳妇不孝的,有讲儿子不肖的;这个恨夫主不贴体,那个怨家道甚艰难。”《禅真后史》第十一回:“郁氏 道:‘……我死后,相公孤幃寂寞,独枕凄凉,纵有使女们承值,终非贴体。’”⒊方言。合身。《说
- 4.
逐胜释义:⒈犹乘胜。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赵 军逐胜,追造 秦 壁。”⒉追寻胜景。唐 李廓《长安少年行》之六:“赏春惟逐胜,大宅可曾归。”南唐 冯延巳《抛球乐》词之二:“逐胜归来雨未晴,楼前风重草烟轻。”宋 杨万里《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绝句》:“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 5.
队舞释义:宋 代的宫廷舞。 分小儿队和女弟子队两大类。小儿队中包括柘枝、剑器、婆罗门、醉胡腾、诨臣万岁乐、儿童感圣乐、玉兔浑脱、异域朝天、儿童解红、射雕 回鹘 共十队。女弟子队中包括菩萨蛮、感化乐、抛球乐、佳人剪牡丹、拂霓裳、采莲、凤迎乐、菩萨献香花、綵云仙、打球乐共十队。各队都有特定的服饰、乐曲、歌、舞、道白,表现不同的内容。见《宋史·乐志十七》。《金瓶梅词话》第五八回:“那日 乔大户 没来,先是杂耍百戏,吹打弹唱,队舞纔罢,做了个笑乐院本。”阿英《灯市--<金瓶梅词话>风俗考之一》:“杂耍不外‘队舞’,‘细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