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后 [zhù hòu]
1. 执法官、御史等所戴的一种帽子。也称惠文冠、獬豸冠。
3. 借指执法官、御史等。
柱后 引证解释
⒈ 执法官、御史等所戴的一种帽子。也称惠文冠、獬豸冠。
引《后汉书·舆服志下》:“法冠,一曰柱后,高五寸,以纚为展筩,铁柱卷,执法者服之,侍御史、廷尉正监平也。”
⒉ 借指执法官、御史等。
引《文选·左思<魏都赋>》:“詰朝陪幄,纳言有章。亚以柱后,执法内侍。”
李周翰 注:“柱后,御史官。”
柱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惠文释义:⒈即惠文冠。 ⒉为法冠“柱后惠文”的省称,因以指代法禁。
- 2.
惠文冠释义:冠名。相传为 赵惠文王 创制,故称。汉 谓之武弁,又名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常侍加黄金璫,附蝉为文,貂尾为饰。侍中插左貂,常侍插右貂。因又称“貂璫”、“貂蝉”。《汉书·昌邑王刘贺传》:“王年二十六七,为人青黑色,小目……衣短衣大絝,冠惠文冠。”颜师古 注:“苏林 曰:‘治狱法冠也。’孟康 曰:‘今侍中所著也。’服虔 曰:‘武冠也,或曰 赵惠文王 所服,故曰惠文。’晋灼 曰:‘柱后惠文,法冠也。但言惠文,侍中冠。孟 説是也。’”《后汉书·舆服志下》:“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璫,
- 3.
船尾释义:船的后部或尾部;特指在舵柱或船尾柱后面的那部分船体。
- 4.
铁柱释义:⒈铁铸的柱子。汉 焦赣《易林·旅之咸》:“金樑铁柱,千年牢固。”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淇水》:“东出今瀆,破故堰,其堰悉铁柱、木石参用。”唐 无名氏《开河记》:“乃有数武夫拽 叔谋,脱去其衣,惟留犊鼻,缚铁柱上,欲以铜汁灌之。”宋 苏轼《两桥诗·西新桥》:“千年谁在者,铁柱 罗浮 西。”⒉即柱卷。语出《后汉书·舆服志下》:“法冠,一曰柱后,高五寸,以纚为展筩,铁柱卷,执法者服之。”刘昭 注引 荀绰《晋百官表》:“铁柱,言其厉直不曲橈。”唐 储光羲《晚次东亭献郑州宋使君文》诗:“铁柱励风威,锦轴含光辉。”唐
- 5.
铁面释义:⒈古代作战时用以自卫的铁制面具。 《晋书·朱伺传》:“夏口 之战,伺 用铁面自卫,以弩的射贼大帅数人。”《南史·贼臣传·侯景》:“见贼军皆著铁面,遂弃军走。”《北齐书·神武帝纪下》:“西魏 晋州 刺史 韦孝宽 守 玉璧,城中出铁面,神武 使 元盗 射之,每中其目。”⒉黑脸。宋 苏轼《真兴寺阁》诗:“当年 王中令,斫木南山赬。写真留阁下,铁面眼有稜。”⒊喻指刚直无私的人。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则除是 包龙图,那个铁面没人情。”⒋比喻刚直、不徇私情。清 方文《送马倩若令阳江》诗:“君家柱后惠文冠
- 6.
霜列释义:谓雪白地排列成一片。明 沉一贯 《经筵赋》:“前则柱后惠文,象简而霜列;后则阉尹閽寺,银鐺而云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