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缴 [shàng jiǎo]
1. 把收入的财物、利润等缴给上级。
例上缴利润。
英[turn over to the higher authorities;]
上缴 引证解释
⒈ 呈送。
引《颜氏家藏尺牍》卷一录 清 沉荃 尺牍:“驾过失迓,委册亦稽报命为罪,兹耑伻上缴,乞赐察收。”
⒉ 把收入的财物、利润或节余等缴给上级。
引邓小平 《关于发展工业的几点意见》:“企业里浪费惊人,也是普遍现象,要好好整顿,争取利润多上缴一点。”
上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印释义:上缴官印。 谓辞官退职。
- 2.
上缴释义:把收入的财物等缴给上级:上缴税款。上缴国库。
- 3.
供通释义:⒈谓上缴,交出。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酒务官吏﹞往往苟逃罪戾,巧为文致,诱导无知之民,以陷欠负破荡之祸,如许人供通自己或借他人产业当酒是也。” 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小民既无他业,不免与官中首尾胶固,以至供通物产,召保立限,增价出息,赊贷转变,以苟趋目前之急。”⒉呈报,上报。 五代 范资 《玉堂闲话·杀妻者》:“﹝从事﹞遍勘在城伍作行人,令各供通近来应与人家安厝坟墓多少去处文状。”
- 4.
利改税释义:将计划经济时期的企业利润上缴,改为以税收的形式缴纳给国家。
- 5.
回残释义:⒈旧时官府在营建后将剩馀物资变卖回缴国库之称。唐 元结《请收养孤弱状》:“有孤儿投军者,许收驱使;有孤弱子弟者,许令存养。当军小儿先取回残及回易杂利给养。”《新唐书·食货志二》:“文宗 大和 九年,以天下回残钱置常平义仓本钱,岁增市之。”参见“币餘”。⒉旧时官府将用后的剩馀物资变买上缴国库之称。《旧唐书·王毛仲传》:“毛仲 部统严整,羣牧孳息,遂数倍其初。芻粟之类,不敢盗窃,每岁迴残,常致数万斛。”参见“币餘”。
- 6.
封租释义:古时封地民户上缴的田租。
- 7.
屯粮释义:屯田上缴的税粮。
- 8.
平余释义:清 代地方政府上缴正项钱粮时另给户部的部分。 一般来源于赋税的加派,亦有另立名目加征的。清 初各省解缴户部税银,每一千两随解平馀银二十五两,称随平陋规。其后,户部与地方官吏协议共同分肥,解部减一半,馀归地方。乾隆 元年,明文规定平馀银分给各部院官吏作为补助费,称“养廉”。乾隆 二年,四川省 在火耗羡馀外,每银百两提解六钱,名平馀,充各衙门使用。有的地方官吏收税时加重戥子称银,所得溢额银两亦名平馀。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条鞭法,名为永不加赋,而耗羡、平餘,犹在正供之外。”
- 9.
悉数释义:⒈全部数出;完全列举:不可悉数。⒉全数;全部:悉数奉还。悉数上缴。
- 10.
捐款红利释义:是社会质疑央企所捐款项充当了原本就应该上缴的红利之说。
- 11.
漕台释义:漕运总督。主管漕粮的取齐、上缴、监押、运输等。宋 洪迈《夷坚支乙志·一明主簿》:“﹝ 刘策 ﹞时春秋已高,侍从中有矜其潦倒者,为移书漕臺,得摄 松溪 主簿。”《官场现形记》第四六回:“漕臺请他喫饭,都是锁了舱门才去的。”《老残游记》第七回:“当年他老爷做过我们的漕臺。”
- 12.
租输释义:上缴的田赋。
- 13.
税利释义:指企业单位向有关部门上缴的税款和利润。
- 14.
羡余释义:⒈盈余;剩余。 ⒉唐地方官以两税盈余为名,向皇帝献纳的税款。多用加重剥削、克扣俸禄等手段敛财,借以市恩邀功,加官进爵。⒊清朝征钱粮税时因有损耗而多征一部分附加税。这部分附加税除折抵实际损耗外,留一部分为地方官吏所有,名养廉,其余上缴,名羡余。
- 15.
苗米释义:漕运上缴的官粮。《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十年》:“八月,甲子朔,詔:‘户部严革诸路州县增收多量苗米之弊。’”宋 俞文豹《吹剑录外集》:“建康 溧阳县 苗米岁六万石。”清 赵翼《哭王述庵侍郎》诗:“晨炊苗米淅矛头,夜草军书磨盾鼻。”
- 16.
赃赎释义:指退赃赎罪所上缴的财物。
- 17.
进缴释义:谓上缴朝廷。
- 18.
进羡释义:上缴正赋外的无名税收。羡,羡馀。
- 19.
金花银释义:指 明 清 赋征米谷折价上缴的银两。
- 20.
错钱释义:不应该花的钱。《小说选刊》1981年第8期:“每月开支时,如数‘上缴’,一分错钱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