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始 [wén shǐ]
1. 舞乐名。汉高祖六年更舜之《韶舞》,名为《文始》。
文始 引证解释
⒈ 舞乐名。
引《史记·孝文本纪》:“高庙酬,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
《后汉书·明帝纪》:“冬,十月,蒸祭 光武 庙,初奏《文始》、《五行》、《武德》之舞。”
章炳麟 《正名杂义》:“《文始》《五行》, 唐 后亦闕。”
文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行舞释义:秦 汉 时乐舞名。《汉书·礼乐志》:“《五行舞》者,本 周 舞也,秦始皇 二十六年更名曰《五行》也。”又《景帝纪》“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五行舞》冠冕,衣服法五行色。”
- 2.
归蕃释义:同“归藩”。汉 王粲《赠士孙文始》诗:“四国方阻,俾尔归蕃。尔之归蕃,作式下国。”晋 陆机《答贾长渊》诗:“陈留 归蕃,我皇登禪。”
- 3.
招舞释义:⒈飘舞。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间列杂色小旗緋伞,左右招舞。”⒉即《韶舞》。相传为 虞舜 乐舞名。《汉书·礼乐志》:“高庙 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文始舞》者,曰本 舜《招舞》也,高祖 六年更名曰《文始》,以示不相袭也。”
- 4.
搜采释义:⒈搜采亦作“搜採”。搜求采集。《宋书·志序》:“其有漏闕,及 何氏 后事,备加搜采,随就补缀焉。”《宋书·后废帝纪》:“兴言多士,常想得人。可普下牧守,广加搜採。”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文字》:“许慎 特加搜采,九千之文始备。”明 宋濂《进<元史>表》:“故上自 太祖,下迄 寧宗,靡不网罗,严加搜采。”清 曾国藩《送江小帆视学湖北序》:“余乃别思一搜采之术,无啟弊之竇,而有补教之旌者。”孙犁《澹定集·烬馀书札》:“非如名人之搜采古物,冒充书法家也。”⒉蒐採:蒐采亦作“蒐採”。搜集。清 叶廷琯《吹网录·石林
- 5.
无愆释义:⒈亦作“无諐”。 没有过失。《书·说命下》:“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汉 蔡邕《太傅胡公碑》:“﹝公﹞弥纶古训,贯万品,研精微,用补前臣之所闕,十年而无愆。”《后汉书·韦彪传》:“故大鸿臚 韦彪,在位无愆,方欲録用,奄忽而卒。”⒉没有丧失。《文选·王粲<赠士孙文始>诗》:“庶兹永日,无諐厥绪。”吕延济 注:“諐,失;厥,其;绪,业也。”⒊没有超过。《宋书·顾觊之传》:“﹝ 覬之 ﹞乃以其意命弟 愿 著《定命论》,其辞曰:‘……贫豪莫差,修天无爽,有允琐辞,无愆鄙説,统而言之,孰往非命!’”
- 6.
昭德释义:⒈明德;美德。 《国语·郑语》:“唯 荆 实有昭德,若 周 衰,其必兴矣。”汉 刘向《说苑·善说》:“天有昭德,宝鼎自至。”⒉宣扬美德。南朝 宋 鲍照《河清颂》序:“鏤山岳,雕篆素,昭德垂勋,可谓多矣。”《清史稿·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传》:“抑有请者,垂謨昭德,莫先於史。”⒊汉 代雅舞名。汉 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见《汉书·礼乐志》。又 五代 后晋 天福 五年,诏有司复修正至朝会二舞之制,以文舞为《昭德》之舞,武舞为《成功》之舞。见《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一·晋昭德成功舞歌》引《唐
- 7.
极且月释义:指农历六月。 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元和郡县补志》:“今《补志》所刊序下,有 卢 氏自记岁月云:‘乾隆 四十年青龙在乙未极且月。’极且月者谓六月,是月建癸未也。以月阳配月名,自《史记》‘月在毕聚’之文始,好古者多用之。”
- 8.
画卦台释义: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画八卦之圣地,它坐落在城北一里的龙湖中,台高两米,广阔十余亩,四面环水,景色宜人。
- 9.
礼容释义:⒈礼制仪容。《史记·孔子世家》:“孔子 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陈书·程文季传》:“文季 最有礼容,深为 高祖 所赏。”《周书·儒林传序》:“帝於是服衮冕,乘碧輅,陈文物,备礼容,清蹕而临太学。”《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二年》:“﹝击毬时﹞往来交错,前后遮约,争心竞起,礼容全废。”⒉汉 乐名。《汉书·礼乐志》:“高祖 六年,又作《昭容乐》、《礼容乐》……《礼容》者,主出《文始》、《五行舞》。”《隋书·音乐志下》:“﹝ 汉高帝 ﹞又作《昭容》、《礼容》……《礼容》生於《文始》,矫 秦 之《五行》也。
- 10.
迥深释义:深远貌。汉 王粲 《赠士孙文始》诗:“悠悠 澹澧 、鬱彼 唐 林,虽则同域,邈其迥深。”
- 11.
述容释义:指称述功德的乐舞。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颂赞》:“汉 之 惠 景,亦有述容。沿世并作,相继於时矣。”范文澜 注:“彦和 之意,以 孝惠 短祚,景帝 崇 黄 老,不喜文学;然《礼乐志》尚称‘孝惠 二年,使乐府令 夏侯宽,备其簫管,更名曰《安世乐》,高庙 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 孝景 采《武德舞》以为《昭德》,以尊 太宗 庙’,故云‘亦有述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