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者 [huò zhě]
1. 猎得禽兽者。指古代举行射礼时持旌唱获者。犹今之报靶员。谓逃亡而被抓获,没为奴婢的人。射中靶心者。
获者 引证解释
⒈ 猎得禽兽者。
引《周礼·夏官·大司马》:“大兽公之,小兽私之,获者取左耳。”
郑玄 注:“获,得也,得禽兽者取左耳当以计功。”
⒉ 指古代举行射礼时持旌唱获者。犹今之报靶员。
引《仪礼·乡射礼》:“司马又命获者倚旌于侯中。获者由西方,坐取旌于侯中。”
郑玄 注:“谓之获者以事名之。”
贾公彦 疏:“云以事名之者,以其唱获故名获者也。”
⒊ 射中靶心者。
引《仪礼·乡射礼》:“拾发以将乘矢。获者坐而获。”
贾公彦 疏:“射著禽兽为获,获则得也……射著正鵠亦曰获。”
⒋ 谓逃亡而被抓获,没为奴婢的人。
引《初学记》卷十九引 汉 应劭 《风俗通》:“获者,逃亡获得,为奴婢者也。”
获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宝母释义:传说能引聚明珠宝贝的宝石。唐 魏生 尝得一美石,后参与胡客的宝会,坐于座末,最后出示此石,诸胡扶生于座首而拜,求买之。生索价百万,诸胡怒其少,加至千万乃已。胡云:“此是某本国之宝,因乱遂失之,已经三十餘年。我王求募之,云:‘获者拜国相。’此归皆获厚赏,岂止於数百万哉!”问其所用,云:“但每月望,王自出海岸,设坛致祭之,以此置坛上,一夕明珠宝贝等皆自聚。故名宝母也。”事见《太平广记》卷四○三引 唐 皇甫□《原化记·魏生》。
- 2.
杰黠释义:⒈凶猛而狡诈。杰,通“桀”。《北史·韩褒传》:“﹝ 襃 ﹞乃悉召杰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置为主帅,分其地界,有盗发而不获者,以故纵论。”⒉聪明,狡猾。唐 韩愈《咏雪赠张籍》:“水官夸杰黠,木气怯肧胎。”
- 3.
祭酒释义:⒈以酒祭祀或祭奠。《仪礼·乡射礼》:“获者南面坐,左执爵,祭脯醢。执爵兴,取肺坐祭,遂祭酒。”《清史稿·礼志十一》:“顺治 十八年,世祖 崩,圣祖 截髮辫成服……既大敛,奉梓宫 乾清宫,设几筵,朝、晡、日中三设奠,帝亲诣尚食祭酒。”⒉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后亦以泛称年长或位尊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而 荀卿 三为祭酒焉。”司马贞 索隐:“谓 荀卿 出入前后三度处列大夫康庄之位,而皆为其所尊。”明 许浩《两湖麈谈录》:“按古礼宾客得主人饌,则老者一人举酒以祭於地,示有先也,故谓祭酒,盖尊重之称也。
- 4.
苦惜释义:痛惜;珍惜。《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元年》:“道琛 既至,言语不恭。又歷造府州人士,见器物,輒夺之。有不获者,语曰:‘会当属人,何须苦惜。’”
- 5.
获旌释义:古代举行射礼时唱获者所持的旌旗。
- 6.
获者释义:⒈猎得禽兽者。 ⒉指古代举行射礼时持旌唱获者。犹今之报靶员。⒊射中靶心者。⒋谓逃亡而被抓获,没为奴婢的人。
- 7.
蛲蛔之死释义:不劳而获者终归会失败。
- 8.
责取释义:索取。 宋 苏辙《论发运司以粜籴米代诸路上供状》:“臣乞指挥发运司:今后诸道转运司出限不到米,依旧以发运司所糴米代发上京,而不得於诸道责取。”《明会要·刑二·决断》:“嘉兴 通判 庞安 获鬻私盐者送京师,而以盐赏获者。户部以其违例,罚赏盐入官,且责取罪状。”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班 超回 来后不几年,北匈奴 统治者又进入 西域 地区,向 西域 各国限期责取欠租。”
- 9.
铁钱释义:古代用铁铸成的钱币。 始于 汉 代 公孙述。南朝 梁武帝 时又铸铁五铢。五代、宋 和 清 代亦铸造过铁钱。铁钱的铸造,标志货币贬值。《梁书·武帝纪下》:“﹝ 普通 四年﹞十二月戊午,始铸铁钱。”《陈书·沉炯传》:“僧辩 素闻其名,於军中购得之,酬所获者铁钱十万。自是羽檄军书皆出于 炯。”《宋史·兵志五》:“职级已上,冬赐绵袍,月给食盐、米麦、铁钱。”清 袁枚《随园随笔·原始》:“梁武帝 时以铁钱之故,商贾多姦,有东钱、西钱、长钱之分,以七八十为一百,末年竟以三十五为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