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芥 [shí jiè]
1. 芥:小草。拾取地上的小草,喻指事情不费多大气力就能办到。
英[a piece of cake;]
拾芥 引证解释
⒈ 见“拾地芥”。
⒉ 吸引芥草。
引明 周履靖 《群物奇制》:“磁石引鍼,琥珀拾芥。”
国语词典
拾芥 [shí jiè]
⒈ 芥,地芥,地上小草。拾芥语本比喻容易取得。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伐黄贼转牒〉:「事同拾芥,力易摧枯。」元·王实甫。
引《汉书·卷七五·夏侯胜传》:「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生托夫人余荫,凭著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
拾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博约释义:⒈指文章内容广博,言简意明。《文选·陆机<文赋>》:“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李善 注:“博约,谓事博文约也。”明 沉鲸《双珠记·师徒传习》:“连年请 冯先生 在家教习举业,喜得功深博约,理极精微,从此奋发,取青紫如拾芥。”⒉广求学问,恪守礼法。宋 梅尧臣《依韵和酬韩仲文昆季联句见谢》:“次第极言笑,左右排图书,终日欣博约,贬异正则扶。”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上:“《论语》之博约,《孟子》之尽心知性,皆有所证据。”陈去病《自兖州过曲阜谒圣庙孔林》诗之三:“循循知善诱,博约能折中。”参见“博文约礼”。
- 2.
如拾一芥释义:释意:好像拾起地上的一棵小草一样。比喻取之极易:以此取科第,如拾芥耳。
- 3.
扫尘释义:⒈扫去灰尘。泛指清扫。《梁书·武帝纪上》:“取 新垒 其如拾芥,扑 朱爵 其犹扫尘。”宋 沉括《梦溪笔谈·杂志二》:“常谓校书如扫尘,一面扫,一面生,故有一书每三四校犹有脱繆。”鲁迅《彷徨·祝福》:“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逯斐《夜航》一:“腊月二十三那天,小学里的 邵老师,带着红领巾们,到军属家去扫尘。”⒉喻清除敌军。旧题 汉 李陵《答苏武书》:“灭跡扫尘,斩其梟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 4.
拾地芥释义:《汉书·夏侯胜传》:“胜 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青紫,古时公卿服色。借指高官显爵。后以“拾地芥”比喻取之极易。《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二》:“輜軿青紫,如拾地芥。”刘良 注:“取之易如拾地草也。”《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凭藉国威,取 王世充 如拾地芥耳!”胡三省 注引 颜师古 曰:“地芥,谓草芥之横在地上者;俯而拾之,言易而必得也。”亦作“拾青”、“拾芥”。唐 薛逢《邻相反行》:“涉书猎史无早暮,坐期朱紫如拾青。”唐 柳宗元《为裴中丞伐黄
- 5.
易如拾芥释义:容易得如同拾芥子一样。比喻事情极容易办成。
- 6.
棘围释义:⒈指科举时代的考场。唐、五代 试士,以棘围试院以防弊端,故称。宋 黄庭坚《博士王扬休碾密云龙同事十三人饮之戏作》诗:“棘围深锁 武成宫,谈天进士雕虚空。”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清 钮琇《觚賸·洪庙神梦》:“谓掇科第如拾芥,而久困棘围,年将四十,始举於乡。”参阅《通典·选举三》。⒉用荆棘圈成的场地。《新唐书·柳子华传》:“﹝ 柳 ﹞为 昭应 令,检校金部郎中、脩宫使。设棘围於市,徇邑中曰:‘民有得 华清 瓦石材用,投围中,踰三日不还者死。’不终日,已上积矣。营办略足。
- 7.
状头释义:⒈即状元。唐 卢储《催妆》诗:“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凡羣臣有才能及进士状头或僧道可与谈者,皆先下蚕室,然后得进。”胡三省 注:“进士第一人,谓之状头。”明 王衡《郁轮袍》第一折:“明日我诸王去他家做寿,不免写书与 王秀才,在公主前施些伎俩,这状头可是拾芥的易也。”清 秋瑾《题<芝龛记>》诗之一:“今古争传女状头,红颜谁説不封侯?”参见“状元”。⒉诉讼原告人。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你做状头,拖他见官去!”
- 8.
狂戆释义:狂妄戆直。《后汉书·李云传》:“李云 野泽愚儒,杜众 郡中小吏,出於狂戇,不足加罪。”《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元年》:“闢 狂戇书生,取之如拾芥耳!”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自知愤激之词,不免狂戇僭越之罪。”
- 9.
贤嗣释义:贤良的后代。宋 洪适 《祭陈安抚父文》:“ 季祉 贤嗣,诗礼饱闻,拾芥巍科,颺声荣路。” 明 刘基 《父永嘉郡公诰》:“士有厚德而立报,虽不在其身,必有贤嗣而得时,足以大其后。” 清 查慎行 《长寿庵坐湛庵禅师方丈听谈石公旧事》诗:“贤嗣真龙象,千钧独力担。”
- 10.
针芥之契释义:磁石引针,琥珀拾芥,因以之指相投契。同“针芥相投”。
- 11.
针芥之合释义:磁石引针,琥珀拾芥。指相互投契。
- 12.
针芥之投释义:磁石引针,琥珀拾芥,因以之相投契。同“针芥相投”。
- 13.
针芥相投释义:磁石引针,琥珀拾芥。指相互投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