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官 [tàn guān]
1. 卜未来官位高下。
探官 引证解释
⒈ 卜未来官位高下。参见“探官茧”。
引宋 梅尧臣 《和永叔内翰》:“来时擘茧正探官,走马传宣夹路看。”
探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探春茧释义:见“探官茧”。
- 2.
擘茧释义:擘开探官茧。茧,面粉所作的小果子,内藏官位帖子,擘开以卜将来官位高下。为 唐 宋 时习俗,多行于正月间。
- 3.
校事释义:三国 时 魏、吴 所置掌侦察刺探官民情事的官名。是皇帝或执政的耳目。
- 4.
茧卜释义:古代民俗,于正月十五日夜,抟米、麦粉若茧状,书事置于其中,以占一年之事,谓之“茧卜”。宋 杨万里《上元夜戏作长句》:“心知茧卜未必然,醉中得卜喜欲颠。”参阅 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探官》。
- 5.
蠒卜释义:古代风俗,上元日,以面作茧形,馅中置纸签或木片,上书大小官名,人自拈取,以卜异日官品高下,名为“蠒卜”。 见 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探官》。
- 6.
过迹释义:⒈亦作“过蹟”。过去的行迹。唐 元稹《遣病》诗:“前身为过跡,来世即前程。”⒉错误的行为。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而新充蠢朴之人,皆平日所颐指使,谅不敢举陈其过跡。”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款犯》:“吴 浙 之间,有等积年巨蠹,盘踞衙门,专通上下线索,勾连地方势豪,侦探官府短长,胥役所行过蹟,凭其喜怒,牵陷善良,取捕风捉影之事,作装头换面之谋。”⒊见“过跡”。
- 7.
麪蠒释义:亦作“麵蠒”。 一种包有馅的馒头。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探官》:“都中每至正月十五日,造麪蠒,以官位帖子,卜官位高下,或赌筵宴,以为戏笑。”宋 陈元靓《岁时广记·人日·造面茧》:“《岁时杂记》:人日京都贵家造麵蠒,以肉或素馅,其实厚皮馒头餕馅也。名曰探官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