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文和 文和的意思
wén

文和

简体文和
繁体
拼音wén hé
注音ㄨㄣˊ ㄏㄜ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hé hè huò huó hú,(1) 相安,谐调。【组词】: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和衷共济。(2) 平静。【组词】: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惠风和畅。(3) 平息争端。【组词】:讲和。和约。和议。和亲。(4)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例句】:二加二的和是四。(5) 连带。【例句】: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6) 连词,跟,同。【例句】:我和老师打球。(7) 介词,向,对。【例句】:我和老师请教。(8) 指日本国。【例句】:和服(日本式服装)。和文。大和民族。(9)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组词】:和棋。和局。(10) 姓。(1) 和谐地跟着唱。【组词】:曲高和寡。(2)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组词】:和诗。 ◎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组词】:和面。和泥。(1) 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组词】:和药。奶里和点儿糖。和弄。和稀泥。(2)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例句】:衣裳洗了三和水。 ◎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文和的意思

文和 [wén hé]

1. 文和(1352年九月二十七日至1356年三月二十八日)是日本北朝的年号之一,这个时代的北朝天皇是后光严天皇。


文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孤经絶句释义:无可比附的单条经文和截断的文句。唐宋科举往往以此试士,是当时的@种流弊。
    • 2.
      上下文释义:指文章或说话中与某一词语或文句相连的上文和下文:这个词的含义联系上下文不难理解。
    • 3.
      乌龟壳释义:⒈即龟甲。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四:“历史学家对乌龟壳、金石文和地下挖出来的其他古东西还要去考,而这些同志对我们的时间不长的东西,却根本不理,也懒得去查。”此指刻有甲骨文的龟甲。江地《捻军史初探》:“皖 北的钻在‘堡寨’里的地主武装--民团,也纷纷从乌龟壳里伸出脑袋来蠢蠢欲动。”柳杞《好年胜景》:“那边山坡上倒塌了半边的乌龟壳,那原是 日本 人的炮楼哩。”《解放军报》7:“﹝战斗英雄﹞把……侵略者的乌龟壳放到距自己仅五十米的距离上打。”⒉詈词。喻指堡垒或坦克。
    • 4.
      五色旗释义:⒈一九一一年至一九二七年 中华民国 的国旗,由红、黄、蓝、白、黑五色横列组成,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老舍《老张的哲学》第八:“乡下人们对于城里挂着‘龙旗’、‘五色旗’,或‘日本旗’,是毫不关心的。”⒉因 民国 初年由北洋军阀控制政权,故亦用以代指北洋军阀的统治,或借指北洋军阀。鲁迅《而已集·通信》:“逃掉了五色旗下的‘铁窗斧钺风味’,而在青天白日之下又有‘缧绁之忧’了。”鲁迅《二心集·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更何况这位 常燕生 先生满身五色旗气味。”
    • 5.
      仫佬族释义: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16万(1990年)。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有本民族语言,多通汉语文和壮语。建有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 6.
      体裁释义: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以用各种标准来分类,如根据有韵无韵可分为韵文和散文;根据结构可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 7.
      僧塔释义:供奉和安置舍利、经文和各种法物的佛塔。宋 王禹偁 《送南阳李太傅》诗之一:“两朝黄阁预弥纶,又策春坊第一勋;僧塔旧题前进士,斋坛新拜上将军。”
    • 8.
      共同交际语释义: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间共同使用的主要语言。如我国的汉语、苏联 的俄语。国际会议上确定的几种共同使用的语言,也叫共同交际语。例如联合国大会规定的正式语文和工作语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等。
    • 9.
      冰心释义:(1900—1999)中国现代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福州人。五四时期开始创作问题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1923年出版诗集《繁星》和《春水》。同年赴美留学,陆续发表散文《寄小读者》,抒写异国见闻和感受。抗战期间用“男士”等笔名写了《关于女人》等散文和小说。建国后出版《再寄小读者》《小桔灯》《樱花赞》等。有《冰心全集》。
    • 10.
      刘基释义:(1311—1375)明初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中进士,弃官归隐,著《郁离子》。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博通经史,尤精天文和兵法,善诗文。著有《诚意伯文集》。
    • 11.
      古文字释义:古代的文字。在我国指古代传下的篆文体系的文字,特指秦以前的文字,如甲骨文和金文。
    • 12.
      复瓿释义:覆盖酱罐。形容著作无价值。復,通“覆”。典出《汉书·扬雄传赞》:“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九回:“只恨不知作者姓名,这等名作,埋没在风尘中,也不知几许年数了;倘使不遇我辈,岂不是徒供鼠嚙虫伤,终于復瓿。”郭沫若《海涛集·我是中国人》:“关于甲骨文和金文之类,自然也就要被看成等于复瓿的东西了。”
    • 13.
      大篆释义:⒈汉字字体之一。泛指秦代小篆以前的各种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等。⒉即“籀文”
    • 14.
      孤经绝句释义:无可比附的单条经文和截断的文句。唐 宋 科举往往以此试士,是当时的一种流弊。《新唐书·杨瑒传》:“瑒 奏:‘有司帖试明经,不质大义,乃取年头月尾,孤经絶句。’”《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十七年》:“诸司帖明经,不务求述作大指,专取难知,问以孤经絶句或年月日;请自今并帖平文。”亦省作“孤絶”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贡举》:“自是举司多有聱牙、孤絶、倒拔、筑注之目,文士多於经不精,至有白首举场者。”
    • 15.
      宋代文释义:宋代的散文和骈文,都有显著的成就和重要的特色。
    • 16.
      序跋释义:序文和跋文的合称。
    • 17.
      律例释义:法律和判例。 补充成文法律的犹太口传法律或成文和口传法律的总称或任何特别法律,或法律古抄本说明的总体。
    • 18.
      散文诗释义:兼有散文和诗歌特点的文学体裁。 跟散文一样,不分行,也不一定押韵,但比较注意语言的节奏性,篇幅通常不大,语言凝练,具有诗的意境。
    • 19.
      文和释义:文和(1352年九月二十七日至1356年三月二十八日)是日本北朝的年号之一,这个时代的北朝天皇是后光严天皇。
    • 20.
      文白释义:文言文和白话文。

文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孤经絶句释义:无可比附的单条经文和截断的文句。唐宋科举往往以此试士,是当时的@种流弊。
    • 2.
      上下文释义:指文章或说话中与某一词语或文句相连的上文和下文:这个词的含义联系上下文不难理解。
    • 3.
      乌龟壳释义:⒈即龟甲。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四:“历史学家对乌龟壳、金石文和地下挖出来的其他古东西还要去考,而这些同志对我们的时间不长的东西,却根本不理,也懒得去查。”此指刻有甲骨文的龟甲。江地《捻军史初探》:“皖 北的钻在‘堡寨’里的地主武装--民团,也纷纷从乌龟壳里伸出脑袋来蠢蠢欲动。”柳杞《好年胜景》:“那边山坡上倒塌了半边的乌龟壳,那原是 日本 人的炮楼哩。”《解放军报》7:“﹝战斗英雄﹞把……侵略者的乌龟壳放到距自己仅五十米的距离上打。”⒉詈词。喻指堡垒或坦克。
    • 4.
      五色旗释义:⒈一九一一年至一九二七年 中华民国 的国旗,由红、黄、蓝、白、黑五色横列组成,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老舍《老张的哲学》第八:“乡下人们对于城里挂着‘龙旗’、‘五色旗’,或‘日本旗’,是毫不关心的。”⒉因 民国 初年由北洋军阀控制政权,故亦用以代指北洋军阀的统治,或借指北洋军阀。鲁迅《而已集·通信》:“逃掉了五色旗下的‘铁窗斧钺风味’,而在青天白日之下又有‘缧绁之忧’了。”鲁迅《二心集·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更何况这位 常燕生 先生满身五色旗气味。”
    • 5.
      仫佬族释义: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16万(1990年)。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有本民族语言,多通汉语文和壮语。建有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 6.
      体裁释义: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以用各种标准来分类,如根据有韵无韵可分为韵文和散文;根据结构可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 7.
      僧塔释义:供奉和安置舍利、经文和各种法物的佛塔。宋 王禹偁 《送南阳李太傅》诗之一:“两朝黄阁预弥纶,又策春坊第一勋;僧塔旧题前进士,斋坛新拜上将军。”
    • 8.
      共同交际语释义: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间共同使用的主要语言。如我国的汉语、苏联 的俄语。国际会议上确定的几种共同使用的语言,也叫共同交际语。例如联合国大会规定的正式语文和工作语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等。
    • 9.
      冰心释义:(1900—1999)中国现代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福州人。五四时期开始创作问题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1923年出版诗集《繁星》和《春水》。同年赴美留学,陆续发表散文《寄小读者》,抒写异国见闻和感受。抗战期间用“男士”等笔名写了《关于女人》等散文和小说。建国后出版《再寄小读者》《小桔灯》《樱花赞》等。有《冰心全集》。
    • 10.
      刘基释义:(1311—1375)明初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中进士,弃官归隐,著《郁离子》。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博通经史,尤精天文和兵法,善诗文。著有《诚意伯文集》。
    • 11.
      古文字释义:古代的文字。在我国指古代传下的篆文体系的文字,特指秦以前的文字,如甲骨文和金文。
    • 12.
      复瓿释义:覆盖酱罐。形容著作无价值。復,通“覆”。典出《汉书·扬雄传赞》:“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九回:“只恨不知作者姓名,这等名作,埋没在风尘中,也不知几许年数了;倘使不遇我辈,岂不是徒供鼠嚙虫伤,终于復瓿。”郭沫若《海涛集·我是中国人》:“关于甲骨文和金文之类,自然也就要被看成等于复瓿的东西了。”
    • 13.
      大篆释义:⒈汉字字体之一。泛指秦代小篆以前的各种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等。⒉即“籀文”
    • 14.
      孤经绝句释义:无可比附的单条经文和截断的文句。唐 宋 科举往往以此试士,是当时的一种流弊。《新唐书·杨瑒传》:“瑒 奏:‘有司帖试明经,不质大义,乃取年头月尾,孤经絶句。’”《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十七年》:“诸司帖明经,不务求述作大指,专取难知,问以孤经絶句或年月日;请自今并帖平文。”亦省作“孤絶”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贡举》:“自是举司多有聱牙、孤絶、倒拔、筑注之目,文士多於经不精,至有白首举场者。”
    • 15.
      宋代文释义:宋代的散文和骈文,都有显著的成就和重要的特色。
    • 16.
      序跋释义:序文和跋文的合称。
    • 17.
      律例释义:法律和判例。 补充成文法律的犹太口传法律或成文和口传法律的总称或任何特别法律,或法律古抄本说明的总体。
    • 18.
      散文诗释义:兼有散文和诗歌特点的文学体裁。 跟散文一样,不分行,也不一定押韵,但比较注意语言的节奏性,篇幅通常不大,语言凝练,具有诗的意境。
    • 19.
      文和释义:文和(1352年九月二十七日至1356年三月二十八日)是日本北朝的年号之一,这个时代的北朝天皇是后光严天皇。
    • 20.
      文白释义:文言文和白话文。

文和造句

1.文和小说,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玉想琼思,宏观博识,妙喻珠联,警句泉涌,谐谑天生,涉笔成趣。

2.读文言文和写白话文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而是关系紧密。

3.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写法是不相同的。

4.作文一定要注意下文和上文之间的联系。

5.今年期末只考语文和算术,其他科目不再考试。

文和(wenh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文和是什么意思 文和读音 怎么读 文和,拼音是wén hé,文和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文和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