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曲躬 曲躬的意思
gōng

曲躬

简体曲躬
繁体
拼音qǔ gōng
注音ㄑㄩ ㄍㄨ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ǔ qū,(1) 弯转,与“直”相对。【组词】:弯曲。曲折(zhé)。曲笔(①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②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曲肱而枕。曲尽其妙。(2) 不公正,不合理。【组词】:曲说。曲解(jiě)。委曲求全。(3) 弯曲的地方。【组词】:河曲。(4) 偏僻的地方。【组词】:乡曲。(5) 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酵的东西。【组词】:酒曲。曲霉。(6) 姓。(1) 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组词】:曲艺。曲话。(2) 歌的乐调。【例句】:曲调(diào)。曲谱。异曲同工。曲高和(hè)寡。

gōng,(1) 身体。(2) 自身,亲自。【组词】:反躬自问。躬行实践。事必躬亲。(3) 弯曲身体。【组词】:鞠躬。躬身下拜。

基本含义

弯腰行礼,表示恭敬或尊重。

曲躬的意思

曲躬 [qǔ gōng]

1. 折腰。形容恭顺。

曲躬 引证解释

⒈ 折腰。形容恭顺。

汉 王符 《潜夫论·本政》:“而欲使志义之士匍匐曲躬以事己,毁颜諂諛以求亲,然后乃保持之。”
《北史·郭祚传》:“於时领军 于忠 恃宠骄恣, 崔光 之徒,曲躬承接。”
明 王衡 《郁轮袍》第一折:“待放榜后,自来曲躬低首,谢恁 岐王。”


曲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举将释义:犹举主。 《后汉书·郑弘传》:“弘 少为乡嗇夫,太守 第五伦 行春,见而深奇之,召署督邮,举孝廉…… 元和 元年,代 邓彪 为太尉。时举将 第五伦 为司空,班次在下,每正朔朝见,弘 曲躬而自卑。”《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吴郡 太守 朱治,权(孙权)举将也。”
    • 2.
      戎卒释义:兵士。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戎卒十餘万,旌旗数百里。”晋 葛洪《抱朴子·广譬》:“勾践 曲躬於怒鼃,而戎卒轻死。”《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坚 发 长安,戎卒六十餘万,骑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
    • 3.
      罄折释义:⒈同“磬折”。罄,通“磬”。曲躬如磬,表示谦恭。⒉罄,通“磬”。表示不得志。⒊罄,通“磬”。犹屈从。
    • 4.
      质要释义:古代买卖货物的券契。亦泛指券契。《左传·文公六年》:“宣子 於是始为国政,制事典,正法罪,辟狱刑,董逋逃,由质要。”杜预 注:“质要,券契也。”孔颖达 疏:“由质要者,谓断争财之狱,用券契正定之也。”《后汉书·马融传》:“由质要之故业,率典刑之旧章。”引申为准则。《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绍 遣将攻之,连年不拔”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而足下二三其德,彊弱易谋,急则曲躬,缓则放逸,行无定端,言无质要。为壮士者,固若此乎!”
    • 5.
      附讬释义:⒈依附寄托。《韩非子·诡使》:“而士卒之逃事状匿附託有威之门以避傜赋而上不得者万数。”《北齐书·冯子琮传》:“和士开 居要日久,子琮 旧所附託,卑辞曲躬,事事諮禀。”宋 沉括《梦溪笔谈·讥谑》:“吴中 一士人,曾为转运司别试解头,以此自负,好附託显位。”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三节:“那时候,由于豪门大族垄断了察举制度,许多人为了寻找做官的途径,多愿附托有权势的名门望族。”⒉假借,凭借。宋 洪迈《夷坚志补·鬼国母》:“今夕除灵,故设水陆做道场追荐,何得在此?莫是别有强魂附託邪!”明 唐顺之《赠蔡年

曲躬(qug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曲躬是什么意思 曲躬读音 怎么读 曲躬,拼音是qǔ gōng,曲躬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曲躬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