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耳 [guì ěr]
1. 以耳食之言为贵。谓轻信传闻。
3. 贵者之耳。
贵耳 引证解释
⒈ 以耳食之言为贵。谓轻信传闻。
引隋炀帝 《赐史祥》诗:“贵耳唯闻古,贱目詎知今。”
元 袁桷 《海盐州儒学教授袁府君墓表》:“考 闽、蜀、东浙、永嘉、湖南、江西 之儒,先合其异同,不在於贵耳,杂书袭讹辑言行者尊之,吾与子所当辨。”
清 檀萃 《楚庭稗珠录·黔囊·金星石》:“此石生蛮荒溪峒,名不甚著,贵耳者目而陋之;然幸如是,足以自全其天。”
⒉ 贵者之耳。
引明 李开先 《琴》诗:“秦 楚絃中变,风涛指下惊;不堪闻贵耳,只可悦閒情。”
贵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圣环释义:亦作“二胜环”。南宋 初年的一种军旗图案。后亦用美玉琢成帽环。取蒙尘的 徽宗、钦宗 自北回归之意。宋 张端义《贵耳集》卷下:“绍兴 初,杨存中 在 建康 诸军之旗中有双胜交环,谓之二圣环,取两宫北还之意。因得美玉琢成帽环,进 高庙 曰:‘尚御裹。’偶有一伶者在旁,高宗 指环示之:‘此环 杨太尉 进来,名二胜环。’伶人接奏云:‘可惜二圣环,且放在脑后。’高宗 亦为之改色。”
- 2.
仪舌释义:战国 辩士 张仪 之舌。指能言善辩的舌头。语本《史记·张仪列传》:“张仪 已学而游説诸侯。尝从 楚 相饮,已而 楚 相亡璧,门下意 张仪 ……共执 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説,安得此辱乎?’张仪 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否?’其妻笑曰:‘舌在也。’仪 曰:‘足矣。’”宋 张端义《贵耳集》卷下:“仪 舌尚在,焉可忘言?”宋 张榘《贺新凉·送刘澄斋制干归京口》词:“髀肉未消 仪 舌在,向尊前,莫洒英雄泪。”
- 3.
夸侈释义:⒈奢侈,浮华。《新唐书·薛收传》:“王入观 隋 宫室,且嘆 煬帝 无道,殫人力以事夸侈。”《新唐书·杨收传》:“既益贵,稍自盛满,为夸侈,门吏童客倚为姦。”⒉夸张;浮夸。金 王若虚《<新唐书>辨中》:“《温彦博传》云:‘进止详华,人皆拭目观。’进止之间,何至拭目而观之哉?子京 之夸侈类如此。”明 张居正《贺少司寇少厓傅公三品奏最序》:“世皆疾今之言学者,以为夸侈而无实。”⒊口出大言,夸耀。唐 陈子昂《感遇》诗之五:“市人矜巧智,於道若童蒙;倾夺相夸侈,不知身所终。”宋 张端义《贵耳集》卷下:“有一多钱翁
- 4.
家食释义:⒈赋闲,不食公家俸禄。 《易·大畜》:“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孔颖达 疏:“‘不家食吉’者,已有大畜之资,当使养顺贤人,不使贤人在家自食,如此乃吉也。”宋 张端义《贵耳集》卷下:“后 仲远 作相,宗卿 家食十年。”明 宋濂《同公塔铭》:“今家食多暇,据状所书,推原传授行业之详而为铭文。”《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子有如此清才,何不进取,身达青云之上;而因於家食,受此旅况之凄凉乎?”⒉家中之食。汉 焦赣《易林·无妄之讼》:“不耕而获,家食不给。”明 李东阳《祭孔氏女文》:“我有官酒,汝
- 5.
末学肤受释义:学识浅薄,造诣不深。 多用作谦词。汉张衡《东京赋》:“乃莞尔而笑曰:‘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 末学:无本之学。肤受:比喻未深入钻研。
- 6.
李师师释义:宋 代 汴京 名妓。相传其幼年曾为尼,俗称佛弟子为师,故名。名士 周邦彦 多与来往。宋徽宗 曾微服屡访其居,后入宫封为 瀛国夫人,靖康 后流落南方。宋 张端义《贵耳集》卷下:“道君 幸 李师师 家,偶 周邦彦 先在,焉知 道君 至,遂匿於牀下。”《宣和遗事》前集:“李师师 见 贾奕 气倒,则得傍前急救。须臾甦醒。”
- 7.
杖鼓曲释义:古乐曲名。用杖鼓伴奏的乐曲。宋 沉括《梦溪笔谈·乐律一》:“古曲悉皆散亡,顷年王师南征,得《黄帝炎》一曲於 交趾,乃杖鼓曲也。”原注:“炎,或作‘盐’。”宋 张端义《贵耳集》卷中:“唐诗‘媚赖 吴 娘唱是盐,更奏新声利骨盐’,谓之盐者吟行曲引之类,《乐府解题》谓之杖鼓曲也。”
- 8.
罗繖释义:亦作“罗伞”。仪仗行列中的伞盖。《宋史·仪卫志五》:“﹝皇太子﹞朝謁宫庙及陪祀……用三接青罗繖一,紫罗障扇四人从。”宋 张端义《贵耳集》卷上:“中原数顶黄罗伞,何不多多出赏钱。”清 黄遵宪《拜曾祖母墓》诗:“前行张罗繖,后行鸣鼓簫。”
- 9.
羣儿释义:一群小儿。 多用作轻蔑之辞。《汉书·霍光传》:“武帝 遗詔封 金日磾 为 秺侯,上官桀 为 安阳侯,霍光 为 博陆侯 ……时衞尉 王莽 子男 忽 侍中,扬语曰:‘帝(病)﹝崩﹞,忽 常在左右,安得遗詔封三子事!羣儿自相贵耳。’”唐 韩愈《调张籍》诗:“李 杜 文章在,光燄万丈长;不知羣儿愚,那用故谤伤。”梁启超《自励》诗:“未学英雄先学道,肯将荣瘁校羣儿。”
- 10.
群儿释义:一群小儿。多用作轻蔑之辞。《汉书·霍光传》:“武帝 遗詔封 金日磾 为 秺侯,上官桀 为 安阳侯,霍光 为 博陆侯 ……时衞尉 王莽 子男 忽 侍中,扬语曰:‘帝(病)﹝崩﹞,忽 常在左右,安得遗詔封三子事!羣儿自相贵耳。’”唐 韩愈《调张籍》诗:“李 杜 文章在,光燄万丈长;不知羣儿愚,那用故谤伤。”梁启超《自励》诗:“未学英雄先学道,肯将荣瘁校羣儿。”
- 11.
超诣释义:⒈高深玄妙;高超脱俗。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诸葛厷 年少不肯学问,始与 王夷甫 谈,便已超诣。”唐 张说《魏齐公元忠》诗:“齐公 生人表,迥天闻鹤唳。清论早揣摩,玄心晚超诣。”宋 张端义《贵耳集》卷上:“东晋 清谈之士,酷嗜 庄 老,以旷达超诣为第一等人物。”元 刘壎《隐居通议·古赋一》:“老氏 之清虚,释氏之超诣,味则高矣,而不协於极。”清 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二:“﹝ 许暘谷 ﹞同里 钱玉友 目为诗家乡愿,然集中亦有超诣之作。”⒉超登;登达。唐 柳宗元《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
- 12.
金粟释义:⒈钱和粮谷。 《商君书·去强》:“国好生金于竟(境)内,则金粟两死,仓府两虚,国弱;国好生粟于竟(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宋 张端义《贵耳集》卷上:“悵念 襄 楚 二城,版筑之用,金粟与城齐矣。”清 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序》:“金粟之藏,按簿则有其名,关市之榷,摭实尽无其物。”⒉“金粟如来”的省称。南朝 齐 王屮《头陀寺碑文》:“金粟 来仪,文殊 戾止。”前蜀 贯休《和韦相公见示闲卧》:“堂悬 金粟 像,门枕御沟泉。”宋 张元干《西江月·和苏庭藻》词:“且作大真游戏,未甘 金粟 龙钟。”@
- 13.
雪色释义:⒈雪的颜色。南朝 陈 徐陵《春情》诗:“风光今旦动,雪色故年残。”宋 梅尧臣《依韵和资政侍郎雪后登看山亭》:“更临危树看羣岫,雪色嵐光向酒浮。”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二:“极望一片雪色,浩无边际。”⒉指白色。唐 杜甫《久雨期王将军不至》诗:“忆尔腰下铁丝箭,射杀林中雪色鹿。”宋 张端义《贵耳集》卷下:“有一僧,每日在 黼 宅沟中流出雪色饭颗,漉出洗浄晒乾。”瞿秋白《饿乡纪程》十四:“满目雪色长林,欣欣然迎我这万里羁客。”⒊雪将下时的景象。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三:“冷清清漫天的雪色,镇着死神似的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