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租 [dì zū]
1. 佃户向土地出租者缴纳的税。
英[ground rent;]
地租 引证解释
⒈ 旧时国家所征收的土地税。
引《新唐书·魏徵传》:“近 皇甫德参 上书言:‘修 洛阳宫,劳人也;收地租,厚敛也。’”
⒉ 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中,土地占有者依靠土地所有权获得的收入。
引唐 王绩 《独坐》诗:“有客谈名理,无人索地租。”
郭澄清 《大刀记》三:“他想起了被地租逼下 运河 的佃户 房春江。”
国语词典
地租 [dì zū]
⒈ 土地的租税。
引《新唐书·卷九七·魏征传》:「近皇甫德参上书言『修洛阳宫,劳人也;收地租,厚敛也;俗尚高髻,宫中所化也。』」
地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书田释义:⒈以耕田比喻读书,故称书为“书田”。⒉旧时巨族大姓以公置田产中的地租所得,行为族中子弟读书的补贴,谓之“书田”。
- 2.
二地主释义:租来土地并转租他人而收取地租的地主。
- 3.
价值洼地释义:自湖心向四周土地递减的级差地租。
- 4.
份地释义:封建社会里,农民从封建主那里领到的耕地。土地所有权属于封建主,农民使用份地时必须在封建主土地上做无偿劳役或缴纳实物或货币地租,担负各种赋税和徭役。
- 5.
佃租释义:佃户向土地出 租者交纳的地租。
- 6.
催租释义:⒈国家催缴土地税。 宋 范成大《后催租行》:“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⒉指向佃户催缴地租。《察哈尔民歌·遭荒年》:“地里没打粮,东家催租忙;凶恶如虎狼,穷人泪汪汪,呀呼咳!”
- 7.
公廨田释义:隋 唐 时期给各官署以所收地租补充办公经费的公田。 隋文帝 开皇 九年(公元589年),诏给外官公廨田,为公廨田名称之始。唐 制内外各官署均依照等级高低,分别给予公廨田。在京官署公廨田自二十六顷至二顷,在外诸州公廨田自四十顷至一顷。官吏解职,移交后任。公廨田租给农民耕种,苛收地租。唐 以后无给公廨田的记录。
- 8.
分佃释义:封建社会中,占有土地的封建主把土地租给农民耕种,收取地租。这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形式。
- 9.
分地释义:⒈〈名〉封建社会里,农奴从领主那里领到的耕地,土地所有权属于领主,农奴耕种分地并向领主缴纳劳役形式的地租。⒉〈动+名〉分配土地。
- 10.
剩余价值释义:雇佣工人在生产中所创造的超过自身劳动力价值以上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地租、利息等各种形式,被各剥削阶级集团所瓜分。
- 11.
力租释义:旧时封建地租的形式之一。佃户租种地主的土地,按租约规定,每年无偿地为地主劳动一定时间,以此作为地租。是地租较早采用的形式。
- 12.
包山租释义:解放前农村剥削形式之一。地主将占有的整个山地包租出去,承包者不论年成丰歉,都要按期交纳地租。
- 13.
卖租释义:谓出卖收取地租的权利。
- 14.
吃租释义:以收取地租、房租等维持生活。
- 15.
地代释义:即地租。
- 16.
地租释义:土地所有者凭借土 地所有权获得的收入。在不同社会条件下,地租具有不同的性质,反映不同的生产关系。
- 17.
大小租释义:⒈大租与小租的合称。大小租有下列四类:⒉在永佃制中,有田面权的佃农向地主缴纳的地租称大租;佃农再把田面转给别人耕种、并向其收取地租称为小租。⒊有永佃权的佃户,把地主的土地再转租给别人耕种,别人向地主交租称大租;向有永佃权的佃户交租称小租。
- 18.
学租释义:旧时学田所收的地租。
- 19.
定租释义:旧时一种收地租的方法。 数额固定的地租。
- 20.
实物地租释义:封建地租的一种形式。农民定期向地主缴纳一定数量的粮食、牲畜、家禽或其他农产品作为地租。在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实物地租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