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 [shěn hé]
1. 审查核定。
例这些数字必须加以审核。
对于材料的准确性进行必要的审核,这可以算是考据工作。——《义理、考据和辞章》
英[examine and verify;]
审核 引证解释
⒈ 见“审覈”。 审查核实;审阅核定。
引《汉书·刑法志》:“《书》不云乎?‘惟刑之恤哉!’其审核之,务準古法,朕将尽心览焉。”
⒉ 精当深刻。
国语词典
审核 [shěn hé]
⒈ 审查考核。也作「审核」。
引《汉书·卷二三·刑法志》:「书不云乎?『惟刑之恤哉!』其审核之,务准古法。」
近考核 查核
审核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查核释义:检查核对(账目等):反复查核,结算无误。
- 2.
稽核释义:查对计算(多指账目)。
- 3.
考察释义:⒈实地观察调查:他们到各地考察水利工程。⒉细致深刻地观察: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勤于考察和思索,才能有成就。
- 4.
考查释义: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考查学生的学业成绩。
- 5.
考核释义:考查审核:定期考核。考核干部。
审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关检释义:审核检查。
- 2.
决算释义:政府、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的年度会计报告。根据年度预算执行结果,按法定程序编制、审核和批准。企业等在一定时期(季度、上半年、年度)结算时,编制会计报表的工作,也叫决算。
- 3.
刷尾释义:元 代官吏审核所属各衙门处理之狱讼案卷后,作出结语写在纸上,粘在卷后称刷尾。
- 4.
勘会释义:审核议定。 唐 陆贽《贞元改元大赦制》:“京畿及近县所欠百姓和糴价直,委度支即勘会支给。”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四:“尚书省文字下六司诸路,例皆言‘勘会’。曾鲁公 为相,始改作‘勘当’,以其父名 会,避之也。”按“勘会”一词 唐 已用之,叶 说不确。《元典章新集·刑部·隐藏人口》:“诸人诱畧良人等罪,经原免,其被卖之人虽未勘会完备,合依发付给亲。”参见“勘当”。
- 5.
勘当释义:⒈审问核察。⒉审核议定。
- 6.
勘校释义:校勘,审核校对。
- 7.
南曹释义:⒈唐 代吏部的属官。 由员外郎一人充任,负责审核官吏的档案和政绩,并向上级呈报,以为升迁的依据。唐 韩愈《送灵师》诗:“手持南曹叙,字重青瑶鐫。”亦指南曹官署。《新唐书·韩滉传》:“三迁吏部员外郎。性强直,明吏事,莅南曹五年,簿最详緻。”宋 钱易《南部新书》丙:“唐制,员外郎一人判南曹。在 曹选街 之南,故曰南曹。”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新唐书·职官志二》、《唐会要·吏部员外郎》。⒉泛指 明 代留都 南京 各部的官员。明 李东阳《送尚书黄公之南京户部》诗:“早听仙履下星辰,帝遣南曹属重臣。”
- 8.
参核释义:⒈参校核对。 ⒉參覈:考察审核。
- 9.
参计释义:察究审核。
- 10.
场站费释义:指箱子放在堆场,要收的费用,类似于停车的时候交停车费。 场站费一般都是按柜子个数以及箱型收的。场站费主要是对场站付出的一种劳动报酬:在海关实行闸口放行后,接受船公司的委托,场站人员要审核货物集港条件,负责保管空箱,在货主提走箱子之后,给海关发出‘通知放行/查验信息’的预知信息。为保证货主的货物能如期装箱和集港,审核集装箱是否在码头允许的收箱时间内,审核场站箱号、铅封是否正常,如果货主有加货需要时,场站人员需要临时发箱、倒箱,而且要对包括场站收据、装货单在内的托运单各联内容进行更改。
- 11.
复核释义:⒈审查核对:把报告里面的数字复核一下。⒉法院判处死刑案件的特定司法程序。在我国指最高人民法院和依法授权的高级人民法院对于判处死刑的案件做再一次的审核,高级人民法院对于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案件做再一次的审核。
- 12.
大理寺释义:官署名。北齐开 始设置。掌管刑法,审核刑狱案件。清末改为大理院。
- 13.
奏名释义:科举考试,礼部将拟录取的进士名册送呈皇帝审核,称“奏名”。
- 14.
审克释义:犹审核,察实。
- 15.
审分释义:⒈审定名分﹑职分。⒉谓审核是否符合标准。
- 16.
审参释义:审核参酌。
- 17.
审核释义:审查核定(多指书面材料或数字材料):审核经费。 审核预算。
- 18.
审期释义:⒈确切的日期。 ⒉审核或审讯的日期。
- 19.
审编释义:谓审核在编制的人丁赋役等。明 沉榜《宛署杂记·马政》:“宣德 间,令 北直隶 三丁养騍马一匹,二丁养儿马一匹,十年审编一次。”清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凤宁徽》:“其起差重,故其编丁不得不多。其派丁多,故其审户不得不密。期以三年为限,而法以三等九则为準……此审编之大较也。”
- 20.
审计复核释义:指审计机关内部的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核人员,依法对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移送处理书代拟稿以及所附审计报告等材料进行审核,并提出复核意见的行为。